当前位置: 市情 /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来源: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3-05-22 16:02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工业】铜川因煤而立、先矿后市,工业起步早,是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第一批工业城市之一,是陕西和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境内煤炭保有储量29亿吨,石灰石、陶瓷粘土、水泥配料黄土等资源储量大、易开采,石油、风力、油页岩等资源也较为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累计为国家贡献了7亿多吨煤炭、3亿多吨水泥。经过60多年发展,铜川工业逐步形成了以煤、电、铝、水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光电子、现代医药、先进陶瓷等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截止2022年底,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5户,涵盖32行业大类、80余个行业小类,从业人员近3.6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546.5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99.76亿元,同比增长4.5%,占GDP比重39.5%。
  一是围绕加快建设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奋斗目标,着力打造全省先进制造高地、科创转化高地、全国知名红色教育高地、生态康养文旅高地,全力打造能源资源、先进制造、特色新兴三大产业集群,聚力实施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生态强基、区域融合、文化引领六大战略。持续改造提升煤炭、电力、铝业、水泥等四大传统产业,现有煤矿19处,产能1720万吨;火电装机容量260万千瓦;电解铝产能30万吨;水泥及熟料企业13家,年设计熟料产能1500万吨、水泥产能2200万吨,建成投产2条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全年生产原煤1682.81万吨;发电量119.12亿度;电解铝30.41万吨;水泥1302.41万吨;水泥熟料1217.94万吨;原油4.37万吨。不断壮大新兴接续产业,围绕“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引进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30余户;对标全省光电子产业“追光计划”,已引进澳威激光、隽美经纬等21户光电子企业。拥有2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6个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二是紧盯产业前沿,超前谋划、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创新驱动亮点纷呈。澳威、智星空间和西安重装3户企业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冀东成功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名单,铭帝船用发动机组件、大秦7475铝合金扁锭、镁高镁的高品质超薄镁合金箔带11个新产品入选2022年省级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目录。重点产业按照“做大铝基础、做全铝合金、做精铝加工”,打造全省航汽铝材料工业发展高地思路,依托“煤-电-电解铝(再生铝)-铝合金-铝深加工-终端部件”的循环发展模式,依靠铝液直供优势,发展铝精深加工,推进铝产业基础高级化、产品多元化。已经聚集了铭帝集团、大秦铝业、达美轮毂、陕建铭铝、山河丽铝板带、良鼎瑞铝线材等8户规模以上企业,产品已从原铝延伸到铝合金型材、板材、线材等精深加工产品,铭帝集团成为我市唯一一个省铝镁合金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巩固了铜川铝产业在全省的龙头地位。铭帝集团、大秦铝业两家企业分获陕西省第三批绿色工厂和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2022年全年完成产值107.44亿元,同比增长18.9%,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积极落实陕西“追光计划”和省、市光电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链主企业为依托,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围绕光电子产业主链,聚焦光电材料与芯片、先进激光与光电制造、光电传感和光电器件等发展方向,加快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奋力打造全省重要的光电子产业创新发展高地。2022年对接招引光电子项目30余个,开工建设雷达传感器及电控配套生产线、高速磷化铟相干调制器、隽美经纬电子科技园等8个项目,建成投产铟杰一期扩产、光速芯材、宇腾光器件等7个光电子项目,截至2022年底,全市光电子规上企业18户,产值9.83亿元,增速1.2%,增加值增速11.2%。坚持“陕西制造、铜川配套”的定位,深化与省级龙头链主企业协作,引进落地了玲珑1520万套轮胎、汉德35万根车桥、赛骏1万辆挂车及1500辆专用车、德沃智达100万只钢制轮毂、力得100万套制动器等一批装备制造重大项目;初步形成了从原料供应、配套加工、集成制造、生产服务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已被确定为陕西省汽车产业链支点城市。2022年全市装备工业规上企业38户,完成产值30.88亿元,同比增长17.6%。按照“内培外引”发展思路和做精艺术瓷、做活日用瓷、做大建筑瓷、做新工业瓷“四条线”,围绕高端陶瓷粉体、电子陶瓷、生物陶瓷等重点领域,实施先进陶瓷“育链、建链”行动,2022年底,全市共有陶瓷生产企业、陶瓷研究机构和陶瓷作坊52户,主要产品涉及日用陶瓷、工艺瓷、建筑陶瓷、工业陶瓷等,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户,实现产值7.44亿元,同比增加22.9%。加快新型建材产业“延链”“强链”,招引落地重点项目,全年建成投产12个;畅通产销对接渠道,提升产品本地销售率,促进重点企业达产达效,释放产能。支持冀东水泥、铭帝集团创建成省级绿色工厂,支持惠塬工业园区创建绿色建材产业省级特色产业园,组织申报国家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2022年底,新型建材企业65户,完成产值126.38亿元,同比增长3.8 %。把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挖掘孙思邈“药王文化”,依托“药王”品牌和资源优势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保障,大力培育中药饮片产业,建成华润三九、天士力、天津红日3个药源基地,陆续建成投运了陕西方舟制药、兴盛德药业、天一秦坤中药颗粒、百年寿药业、北中百草岐黄宜君金银花系列产品等10个医药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了康旺生物制品、秦诺宁康等6个项目;方舟制药仅复方斑蝥胶囊单品年销售近1亿元;兴盛德药业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中药饮片企业,获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颐生堂药业谷维素销量占全国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一;天一秦昆制药达产后将成为西北最大的中成药及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截至2022年底,全市中医药加工类企业14家,规上医药生产企业5家。其中:药品制剂企业2家,中药饮片企业2家,医疗器械生产制造企业1家;2022年规上产值12.63亿元。同比下降5.1%。主要产品有生产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5大类,近800个品种。
  三是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以国家级高新区创建为契机,打出盘活改造、资金争取、特色认定、基础设施建设组合拳,规划建成了董家河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铜川新材料产业园、耀州窑文化基地、铜川高新区等8个工业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园区在建项目50多个,聚集规上企业120户,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近60%。省级以上特色专业园区创建成效突出;成功创建了耀州窑大师创艺园、耀州区大数据产业园等5个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4个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耀州区大数据产业园创成国家级双创基地。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和耀州区惠塬工业园区分别获批省级铝精深加工、光电子和绿色建材特色专业园区。建成、改造、盘活标准化厂房100万㎡;园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比例平均达到50%以上;4个被确认为全省50个省级示范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比重由达到70%以上。依托重点园区认定了5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双创基地,重点园区已建成省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小区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4户,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户。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建成了光电子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陕西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已孵化21家光电子集成电路制造企业,达美轮毂荣获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2022年,全市在统工业品48个,有28个增长,20个下降,其中:洗煤757.13万吨,同比增长10.6%;水泥1302.41万吨,同比增长7.4%;发电量119.12亿度,增长12.6%;原煤1682.81万吨,同比下降5.2%;水泥熟料1217.94万吨,同比下降3.9%;电解铝30.41万吨,同比下降0.5%。全市规上工业高开低走、难中有进,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完成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5%,较上年提升3.7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57.4%,提升20.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2.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占GDP比重14.1%,提升0.2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32.9%,提升9.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1.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全年缴税收同比增长29.07%,占全市税收总额49.61%,提升7.28个百分点。

  

 

  【农业】畜牧渔业: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坚持“生态绿色化、生产高效化、产品优质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思路,紧扣动物防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产品提质增效等重点工作,统筹谋划产业发展,科学策划包装项目,创新性开展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等工作,推动全市畜牧渔业快速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生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是8.76万头、1.34万头(其中奶牛0.53万头)、3.57万只、253.84万羽。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是1.15万吨、2.38万吨、2.67万吨、0.21万吨。全市畜牧渔业总产值102756万元。
  【基础产能持续扩大落实《关于支持生态高效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惠牧政策,争取到中省及市级财政补贴资金200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社会资本投资畜牧业,全市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20余家,全市畜牧渔业养殖规模持续增长,畜水产品产能进一步提升。全市现有养殖业经营主体共2426家,畜牧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左右,畜牧渔业已成为我市农业第二支柱产业。
  【现代设施渔业快速发展吉红专家工作站在我市设立,持续推广陆基高位圆池、长条帆布池、循环水等设施渔业养殖模式。交流出台渔业发展支持政策,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全市新建设施渔业基地5个,新建陆基高位圆池48个,容积0.62万立方米,新建水产养殖大棚36座,面积1.35万平方米,设施渔业快速发展,带动休闲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同步发展,为我市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产业链建设突破发展制定了《2022年蛋鸡产业链提升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实施方案》《2022年生态循环渔业产业链发展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蛋鸡、渔业产业链进一步壮大。引进了英联动物营养(陕西)有限公司24万吨的无抗饲料生产线和陕西康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中兽药生产企业,支持本土企业投资建设了液态奶加工项目和全省首家液态无菌鸡蛋加工项目,全市畜产品初加工体系建设取得突破发展。
  【绿色循环发展成效明显制定了《铜川市2022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举办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培训,累计培训380人次,不断提升养殖场户环保意识。引进江苏题桥第三方服务企业在铜开展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支持本地养殖企业建设了3个有机肥加工厂,全市畜禽粪污和病死畜禽处理进一步规范。开展了农光互补肉羊养殖模式、渔业尾水处理技术在畜禽粪污处理上的应用等试点工作,形成了“蛋鸡养殖+黑水虻养殖+高效有机肥”“生猪养殖+粪污干湿分离+浮床蔬菜+水产养殖+灌溉”等铜川模式,资源节约、生态友好成为我市畜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截至2022年底,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6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良种供应能力不断提升联合西农启动实施了西北首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地方猪种源创新与新品种繁育项目,与西农合作开展人工授精等繁育技术试验推广,联合省畜牧产业试验示范中心实施了高产奶牛胚胎移植试验示范项目。全年补贴肉羊良种引进10.44万元,支持2家青年蛋鸡场提升产能,培育了1家省级核心育种场、3家种畜禽场,全年调出仔猪37.38万头,调入仔猪7.5万头,我市逐步由畜禽良种调入市向调出市转变。承办全省陕北片区畜禽遗传资源培训班,邀请西农、省级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现场培训指导畜禽遗传资源普查调查、品种鉴定、性能测定等技术,不断提升全市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进一步强化育种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印发了《2022年全市畜牧兽医渔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制定了《畜禽饲养户应对低温雨雪极端天气措施》等一系列技术指南,全市277个规模养殖场企业纳入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管理。印发了《铜川市2022年畜牧兽医渔业工作要点》《2022年铜川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完成市县兽医实验室改造升级,有力确保了强制免疫密度和抗体水平双达标。开展畜牧业安全生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检测技术等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4人,指导大型养殖企业、饲料企业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人兽共患病防控成效显著,5个区县全部退出肉牛肉羊布病强制免疫区县,全市畜牧业安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畜产品和水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印发了《铜川市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关于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和替抗工作,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了中草药在蛋鸡绿色生产中应用的技术研究推广,采用中草药副产物替代抗生素,全年创建市级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示范场4家。组织开展了全市“瘦肉精”、生鲜乳、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工作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抽查养殖场户及生鲜乳收购站32个次,配合部省级开展生鲜乳抽样6批次。完成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共56批次,合格率为100%。44家养殖企业通过了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地和产品认证。全市畜产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粮食生产: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100.77万亩、总产32.5万吨,其中,夏粮32.76万亩、亩产217公斤、总产7.11万吨;秋粮68.01万亩、亩产373公斤、总产25.39万吨。夏粮单产、总产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1、第2,秋粮单产、总产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3、第4。耀州区“铜麦6号”高产创建示范田亩产766.42公斤,创全国旱地小麦小面积亩产最高记录;宜君县玉米“5335”(玉米密植高产“5335”机械化播种技术,即种植密度每亩5 千株,深松深度30厘米,化肥3层分施,机械进地一次完成深松、施肥、播种、覆土、镇压5项作业工序)高产创建百亩示范田平均亩产1070公斤,刷新渭北旱地春玉米产量新纪录。
  中药材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铜川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推广、企业化带动、品牌化培育”的思路,落实目标责任,加强技术指导,全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2022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53万亩,产量7.79万吨,产业呈现出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

 

 

  【商贸】2022年,铜川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61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9.3、7.6个百分点;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3.17亿元,增长34.7%,增速居全省第5。其中出口4.97亿元,较去年增长556.7%,增速居全省第1。我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先后荣获2022年全省促消费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单位称号。
  【商贸服务业】制定印发《铜川市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升级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出台鼓励户外经济、夜间经济恢复政策措施。先后组织策划以“夜品—特色餐饮活动”“夜购—时尚消费活动”“夜游—观赏体验活动”“夜竞—强身健体活动”“夜学—品质休闲活动”等为主题的餐饮消费季活动32场次,持续激发夜间经济。组织汽车、家电企业开展“邮储加油添力,爱车现场贷走”“双重补贴,千万惠民”等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促销活动,进一步提振大宗商品消费,激发市场活力,全年开展2022秦乐购系列消费促进活动220余场次。市区两级发放电子消费券892万元,累计参与消费人次186万人次,交易金额2.4亿元,受到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评选出药王孙思邈养生示范店4家和示范培育店9家,认定耀州窑唐宋陶业、大陆饭店、新语心、阿龙饭庄等4家企业为第二批“铜川老字号”企业。组织全市14家餐饮企业参加第六届丝博会陕菜国际美食文化节活动,打响铜川特色品牌。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全年共培育限上商贸单位31户。
  【外向型经济】全面完成保税仓库扩容建设,引导开展保税物流业务,逐步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协调的开放发展机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率先实施建设项目水、电、气、暖现场一次联办模式。组团参加第五届进博会,期间签约项目13个,涉及金额22.57亿元。其中合同项目7个,涉及金额9.87亿元;协议项目6个,涉及金额12.7亿元,重点参与了进博会新设立的‘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综合展示区和“陕西国家级步行街展示专区”。全面落实省、市、区三级包抓制度,定期赴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对玲珑轮胎、首启复材等在建重点项目设备进口、贸易通关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指导。举办参加各类外经贸线上线下培训会9场,引导企业用好用足通关便利化措施,全力打造“最快、最简、最优、最满意”的涉外营商环境。
  【乡村振兴】全力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制定印发了《铜川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建设改造完成耀州区中央广场、新区大耀城2个区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10个乡镇商贸中心、113个乡村便利店,其中耀州区建设改造关庄镇大德鸿业超市、小丘镇好润佳购物广场、照金镇商业街3个乡镇商贸中心和35家乡村连锁便利店;宜君县建设改造棋盘镇商贸服务中心、哭泉商业街2个乡镇商贸中心和35家乡村连锁便利店;王益区建设改造黄堡镇商贸中心、王家河办商贸中心2个乡镇商贸中心和13家乡村连锁便利店;印台区建设改造红土美佳美购物广场、广阳镇美佳美购物中心2个乡镇商贸中心和20家乡村连锁便利店;新区建设改造坡头街办大德鸿业超市1个乡镇商贸中心和10家乡村连锁便利店。耀州区、宜君县成功创建2022年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县,争取资金支持1976万元。定期到长命村调研督导工作,挤出5.5万元经费支持村上发展。主动对接圆通快递,帮助群众销售滞销柿子8000余斤。
  【电子商务】推动建成耀州区数字电商产业园,打造电商直播基地,设立网红直播间37间,招引70家电商企业入园办公,累计销售额达到3亿元,有效带动了本地电商直播、物流仓储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组织我市企业参加2022年网上年货节、线上樱桃节、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等促销活动8场,各电商企业在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广泛开展直播带货等活动1450余场次。全年农村电子商务零售额3.15亿元,同比增长6.05%。开展2022年铜川市“电信杯”幸福美丽铜川推介大赛,评选优秀短视频和直播达人20名,大赛“异口铜声魅力推介”话题抖音短视频播放量达到1800万次。举办2022年铜川市电商直播培训班,参加了两期省级电子商务培训班,组织全市商贸、农业等多个行业80余人参加了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电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安全生产】按季召开商贸和成品油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会议,明确工作重点,扎实做好成品油、二手车、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以及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领域日常监管。针对党的二十大重点节点开展百日整治行动,组织6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14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共计检查商贸企业72家次,发现安全隐患171项,现场整改164项,对7项隐患跟进督办,有效防范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成立“黑加油站点”联合治理攻坚行动小组,开展打击“黑加油站点”检查10余次,汽油抽检65批次,柴油65批次,全部合格,完成了全市110个(4个停业)加油站油品质量监测全覆盖。全年商务系统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疫情防控】建立领导包抓区县工作机制,抓紧抓细抓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组织全市23家重点商贸企业对“一法一案三个九”进行了专题培训,向区县及企业发放九版操作手册100份,商超、住宿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折页1200份。举办了综合保障应急演练,市区两级商务、民政、市场监管、新区管委及各社区小区物业等90余人参加观摩,进一步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疫情期间,指导耀州区果蔬批发市场、川北农贸批发市场等加强产销对接,从西安、咸阳等地日均调运蔬菜600吨,办理应急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900余张,建立以4家批发市场为重点、38家连锁超市、12家电商企业为节点、183个应急投放配送点位为支点的三级应急保供网络,确保了市场供应有序、价格稳定,高质量完成多轮综合保障工作。选派6名党员干部到西安“两站一场”参与疫情防控,4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包扶村,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和创文创卫志愿服务,彰显了商务人的责任与担当。

 

 

  【经济】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作为工作主线贯穿始终,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疫情反复冲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紧扣“一示范四高地”奋斗目标,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克难奋进、开拓创新,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和7.1%,较好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网络编辑:李敏超
信息审核: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