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 地貌】铜川市地处鄂尔多斯台地与渭河断陷盆地的过渡地带,属黄土高原的残原区,横跨两个地质构造单元。地貌复杂多样,山、川、原、梁、峁、台塬、沟谷、河川均有分布,境内山峦纵横,峡谷相间,台塬广布,梁峁交错,平均坡度16.7°,其中3°以下面积318.6 平方千米,3°~8°面积565.7平方千米,8°~15°面积883.9平方千米,15°~25°面积1280.4 平方千米,25°以上面积832.5平方千米。纵观全境,大致可分为五个地貌类型区:
西部子午岭山区。该区以子午岭南部的乔山山脊以淳化、旬邑县为界。山势北高南低,海拔低;中山地区多为荒山秃岭,流水侵蚀、剥蚀严重。
1300~1700米。包括照金、瑶曲、金锁关、玉华、哭泉云梦等乡镇的部分地区。面积1545平方千米,占铜川市总面积的39.8%。河谷梁峁、悬崖绝壁、瀑布溪流多有分布。主脊发地带梢林灌丛茂密,表面侵蚀较微;支梁地带植被覆盖率低;中山地区多为荒山秃岭,流水侵蚀、剥蚀严重。
北部黄土高原丘陵区。该区地处陕北高原南部,与黄陵、洛川、白水等县相连,海拔多在1000~1200米,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包括太安、彭镇、五里镇等乡镇的全部或大部,以及哭泉、棋盘、尧生等乡镇的部分地区。南北狭窄,东西较长,面积1025平方千米,占铜川市总面积的26.4%。黄土高原为该区的地貌主体,天然植被破坏严重,黄土裸露,沟谷松散物丰富,泥石流、泄流、滑坡比较普遍。
中部黄土高原沟壑区。该区处在渭北北山以北、乔山东南的山间盆地之中,呈东北西南向展布,海拔900~1250米。包括广阳、阿庄、红土、印台、王益、王家河、关庄、石柱、小丘等乡镇(街道)的全部或部分地区。面积855平方千米,占铜川市总面积的22%。地势中部高,两端低,地形波状起伏,沟谷密布,地面支离破碎,塬梁和沟壑面积比例为6∶4,沟谷相切割深度为100~200米,谷坡陡峻,沟谷较宽,普遍发育有三阶地。
东南部渭北北山地区。该区在渭北北山主脊北部,地质构造属鄂尔多斯台地南缘翘起地带,海拔高度900~1500米。包括孙原、黄堡、陈炉、红土、广阳等乡镇的全部或部分地区。面积221.5平方千米,占铜川市总面积的5.7%。地貌由一系列起伏较微的黄土覆盖的中低山与丘陵组合而成,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天然植被破坏严重。
南部川原区。该区主要在耀州区南部和新区,黄土台塬广布,河谷平原镶嵌。地质构造为渭河断隔盆地的一部分,堆积有巨厚的松散沉积层,表为黄土所覆盖。包括耀州区孙原镇、锦阳路街道、董家河镇和新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区。面积235.5平方千米,占铜川市总面积的6.1%。海拔650~850米。地貌以平坦宽广的黄土高原和宽阔的河谷平原为主。
【气候】2023年,铜川市总体气候年景偏差。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北部明显偏少。1—2月平均气温持续偏高,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日照偏少,温度起伏较大,后冬降水异常偏多。春季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初春气温偏高,清明以后气温持续偏低,降水明显偏多,日照偏少。夏季大部地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日照大部分地区与历史同期基本持平。秋季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
2023年,铜川市年平均气温10.9~13.1℃,较历年同期偏高0.1~0.9℃,降水量741.1~879.4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28.5%~42.1%,日照时数2110.2~2224.6小时,较历年同期偏少91.8~281.8小时,北部偏少明显。年极端最高气温宜君31.8℃(7月7日),王益34.9℃(7月9日),耀州36.5℃(7月9日)。年极端最低气温宜君-18.1℃(12月21日),王益-16.0℃,耀州-13.2℃,均出现在1月24日。
主要气候事件有4月下旬大范围寒潮雨雪,4月初罕见暴雨天气,春末夏初连阴雨,造成樱桃裂果和夏粮成熟推迟。夏季高温日数偏少,7月下旬到8月上旬强降水集中,宜君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耀州日降水量突破7月历史极值。冰雹过程多,灾情较重,8月下旬华西秋雨偏早。9月中下旬持续阴雨寡照对秋粮和经济林果成熟收获不利,10月下旬阶段性气温偏高,11月上旬出现了强寒潮天气过程。12月中旬出现了强寒潮过程,降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持续低温对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不利。
【河流 水系】铜川山高沟深,河流均是源头或上游,其特点是:流程短,水量少,水位低,比降大,易涨落,能利用者甚微。铜川境内的河流分为石川河和洛河两大水系。
石川河水系主要由漆、沮二水组成,市内流域面积2240.8平方千米。石川河水系中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67条,主要河流有漆河、沮河、赵氏河、浊峪河、清峪河、赵老峪河等。洛河为铜川东北部的界河(客水过境河),境内流程35千米,流域面积1648.8平方千米。洛河水系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78条,主要河流有白水河、清河、五里镇河、雷塬河等。
【自然资源】铜川有着丰富的地上地下自然资源。
野生植物资源:铜川境内维管束植物为106科384属,618种、5个亚种、38个变种。其中,蕨类植物为9科13属16种;裸子植物2科3属3种;被子植物95科318属599种,5个亚种,38个变种。
森林资源:铜川市林地面积24.5万公顷,有林地1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5%。主要树种有油松、山杨、刺槐、侧柏、桐树、苹果、核桃、柿子、梨、桃等。
草地资源:共有草地面积10.13万公顷,可利用面积9.06万公顷,多呈大面积连片分布。在20公顷以上的草地105块,计6.67万公顷,且等级较高。其中万亩以上的草场29块,面积3.95万公顷。牧草67科、308种,主要有白羊草、铁扫帚、蒲公英、硬质苔草等。草场分为农林隙地和山坡灌木丛两类,草质优良,可载畜19.98万个羊单位,发展牧业条件优越。
中草药资源:境内有中草药683种,已大量采集收购的有164种,主要为党参、黄芪、柴胡、黄芩、连翘、丹参等。
野生动物资源:铜川有野生动物141种,分属24目55科,其中兽类5目12科26种,主要为中华鼠、花鼠、岩松鼠、艾虎、水獭、草兔、野猪、狍等;禽类动物15目36科101种,主要有石鸡、环颈雉、喜鹊、鸢、楼燕、啄木鸟、杜鹃、麻雀等。
水资源:铜川水资源总量2.3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29亿立方米。目前,已探明的地下水可开采量0.59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耀州区漆、沮河谷区走马村川道、瑶曲川道和小丘、坡头、下高埝原。水质良好,宜饮用。
矿产资源:铜川市地质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地台鄂尔多斯中生代陆相盆地南缘。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有能源、建材、金属、水气矿产资源四大类,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17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10余种。矿产资源特点鲜明,能源矿产和建材类矿产优势突出,但金属矿产匮乏。能源矿产有煤炭、油页岩、石油、煤层气4种,主要开采矿种为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油页岩资源储量5.62亿吨,石油地质储量(不清)。金属矿有铝土矿1种,为耐火黏土共伴生矿产。水气矿产有地下水、矿泉水2种。非金属矿产有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制碱用灰岩、制灰用灰岩、饰面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陶瓷黏土、耐火黏土、砖瓦用黏土、水泥配料用黄土等10种,已开发利用主要矿种有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制灰用灰岩、耐火黏土、陶瓷黏土、水泥配料用黄土和砖瓦用黏土等7种。
【市树 市花 市鸟】铜川的市树为合欢树,市花为玫瑰花,市鸟为画眉。
【建置沿革】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始设铜官县,县治在今王益区王益街道高坪村附近,隶属雍州北地郡。北周建德四年(575),铜官县改为同官县。从隋代至清代,虽然隶属多有改变,但都基本上沿袭同官县建制。民国三十五年(1946)7月,同官县改称为铜川县。1958年4月5日,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归省管辖。1961年8月,铜川市改属渭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66年8月1日,铜川市改为省辖市。1980年1月,耀县由渭南地区改属铜川市辖。1980 年4月,原铜川市区划为两个县级建制的郊区、城区。1983年9月,宜君县由延安地区划归铜川市辖。1992年7月,在耀县下高埝乡建立铜川市新区管理委员会。2000 年4月,郊区和城区分别更名为印台区、王益区。2002年10月,耀县建制撤销,成立耀州区。
【行政区划】2023年,铜川市辖3区1县,21个乡镇、17个街道、76个社区、359个建制村。
耀州区辖董家河、庙湾、瑶曲、照金、小丘、关庄、孙原、石柱8个镇和天宝路、永安路、锦阳路、咸丰路、正阳路、坡头6个街道办事处,144个行政村、31个板块型社区,行政区划面积1617平方千米(以上数字均含新区),区政府驻地文营西路。
王益区辖黄堡镇和王家河、王益、红旗街、七一路、桃园、青年路6个街道办事处,26个村、20个社区。行政区划面积162.2 平方千米,区政府驻地红旗街。
印台区辖金锁关、红土镇、阿庄、广阳、陈炉5个镇和印台、城关、三里洞、王石凹4个街道办事处,23个社区、72个建制村。行政区划面积626.8平方千米,区政府驻地同官路。
宜君县辖宜阳街道办事处、云梦乡和彭镇、五里、太安、棋盘、尧生、哭泉6个镇,2个社区、117个建制村,行政区划面积1476 平方千米,县政府驻地宜阳中街。
【位置 面积】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东和东南与渭南市的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接壤,西和西南与咸阳市的旬邑县、淳化县、三原县毗邻,北部与延安市的黄陵县、洛川县相连。海拔最低543 米、为耀州区正阳路街道办陈坪村,最高1741米、为耀州区照金镇尖坪村,平均海拔1132米。铜川市内最东端位于宜君县尧生镇杨柳塬村,最西端位于耀州区照金镇尖坪村,最南端位于耀州区小丘镇西独塚村,最北端位于宜君县彭镇杜村。东西长82.6公里,南北长86.6公里,行政区划总面积3882平方千米。
【人口】2023年年末铜川市人口70.49万人,2023年铜川市城镇化率65.04%,比上年提高0.63 个百分点。铜川市人口出生率5.37‰,人口自然增长率-1.99‰。
【民族】2023年,铜川市共有34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2707人,主要以回族、满族、壮族、苗族和土家族为主,其中回族1722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3.61%,主要分布在王益区和耀州区。
【宗教】2023年,铜川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41处,其中佛教寺院4座、道教宫观1座,伊斯兰教清真寺2座、天主教活动堂点1处、基督教教堂和聚会点33处,另有民间信仰场所19 处。全市性宗教团体2个,为市佛教协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6名宗教界人士担任市政协委员。
【风景名胜】20023年,铜川市共有A级景区25家,其中AAAA级景区8家,AAA级景区12家,AA级景区5家。
铜川自然森林成为关中平原北部的天然屏障。有太安自然保护区和香山自然保护区。铜川沮河湿地为国家珍稀动物朱鹮野化放飞实验区。福地湖湿地公园位于宜君县东部,2002年被陕西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15年12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历史遗存主要有玉华宫、药王山、香山、耀州窑博物馆、陈炉镇、金锁关、姜女祠等。位于耀州区城东的药王山,为药王孙思邈栖隐故地与纪念场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位于铜川市区北部玉华山麓的玉华宫,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父子的离宫别殿,是陕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时列关中四大离宫之首,玄奘法师在此译经四载有余,并圆寂于此。位于耀州区境内的照金—香山风景名胜区,是陕西省面积最大、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并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王益区黄堡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耀州窑遗址的耀州窑博物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是一处具有世界影响的,集窑址保护、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文化教育、陶瓷制作、观光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陶瓷文化园区。位于印台区的陈炉镇,是耀州瓷的延烧地,千年炉火不熄,陶瓷文化浓厚,堪称“陶瓷烧造活化石”,为陕西省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铜川市照金镇的溪山胜境景区(原秀房沟风景区),隶属国家级丹霞地质公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是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原景地和历代山水画家的朝圣地。位于王益区黄堡东塬示范片区的AAAA级景区——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景区紧扣黄土地、秦文化和乡村三个关键词,致力于打造唯一秦文化体验园、全球唯一秦风秦魂体验地、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汇聚文旅农旅产品展销、文化研学旅行推介、非遗项目宣传体验三大板块。此外,位于铜川市北市区北部20千米的三山雄峙、二水汇流处的古今军事、交通要地金锁关,位于印台区金山山麓、历代民间传说中“坚贞节烈,千里寻夫”的孟姜女仙逝之地姜女祠等都闻名遐迩。2023年新建成的铜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开发中心——花月荟是集“文、商、旅”为一体的大型文旅项目,已经成为铜川的“大唐不夜城”。全市打造推出红色研学游、耀瓷体验游、绿色康养游、美丽乡村游等精品线路2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