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统计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2019年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评读

市统计局党组书记 李保成

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0-04-01 10:59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加速追赶超越,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和繁重发展任务,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五个扎实”和“五新”战略任务要求,大力发展“三个经济”,转型升级迈入新阶段,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动能增强的良好态势。最新发布的《2019年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用一笔笔数据、一张张图表,翔实生动地呈现了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展现了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取得的新成就。

一、经济提质不失速,综合实力上台阶

面对全市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的阵痛和挑战,全市上下奋力拼搏,砥砺前行,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果。《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4.72亿元,同比增长6.8%,较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水平,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分别高于全省0.8、1.8、0.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高于全省8.8和1.1个百分点,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高于全省0.1和0.2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协调并进。农业稳中向好,《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28.67万吨,水果产量持续攀升,经济作物结构优化,畜牧生产稳定,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20个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稳步推进。工业运行平稳,分类施策,全市工业稳增长推进有力,深入开展“双百双千”工程,生产形势趋于平稳,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高于去年同期2.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四位。服务业升级加快,201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7%,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4.5%,对经济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交通运输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4383.15公里,干线公路优良率位列全省第一。邮政快递服务能力提升,2019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8.2%,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增长10.99%。信息通信发展步伐加快,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9.87万户,其中4G用户63.58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1.49万户。5G商用稳步推进,以大数据、云存储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设立铜川市口岸办,申报公用型保税仓,建立海外商务代表处7个,新增外贸备案企业26家,成功举办陕西铜川-日本经贸合作周等活动,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9056万元,增长30.0%。

二、投资消费齐发力,结构优化趋融合

投资稳中有进,全市聚焦“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和五大区域中心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加速产业聚集,为铜川加速发展蓄能储力。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增长7.6%、上半年增长8.8%、前三季度增长11.4%,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增速逐季回升,位居全省第三。消费提质扩容,在以摩贝、世纪华耀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56亿元,增长8.5%,分别比全国、全省高0.5、1.1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趋优,一产精、二产稳、三产快。《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市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5.6%,较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的同时,产业结构趋于融合,展会经济、赛事经济取得长足进步,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秦人村落景区建成运营,花溪谷创建为4A级景区,马咀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2.74亿元,全域旅游加速发展。

三、新动能转换加快,质量效益双提升

新动能持续发力,《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于GDP增速3.4个百分点;新业态积极布局,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拉动数字经济快速增长,据监测,全年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增速23.8%,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5个百分点;限上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增长54.8%。新活力不断激发,随着全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主体活力加速释放,2019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34.7%,高于全国、全省30和28.7个百分点;全年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增长52.9%,新增“五上”企业 111户,经济增长后劲不断增强。新科技步履坚实,全年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2项,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0项,成功申报2020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0个。经济发展的后劲和韧性进一步增强。

在营改增及减税降费、主体税源收缩的不利局面下,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4.12亿元。企业降本增效成果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36亿元,同比增长0.8%,四项费用较上年下降7.5%,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下降0.76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下降0.92元,营业收入利润率提高0.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四、民生福祉稳增进,社会保障显亮点

扎实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5765人,贫困发生率由上年末2.01%降至0.62%。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比上年提高40元;农村居民每人每年提高350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0%,高出GDP增速2.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23:1缩小为3.18:1,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就业保障不断加强,2019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3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8%。社会事业齐驱并进,全市拥有各类中小学校130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8.5%,拥有各类卫生机构870个,全市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一批文化、体育场馆建成投运。实现法定人群基本养老参保全覆盖,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82万人,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8.4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8.81万人;城市新增集中供热面积97万平方米。我市连续三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民生改善再上新台阶。

五、生态环境再改善,绿色发展面貌新

生态保护成效明显。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扎实推进。2019年,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1200亩;完成营造林10.6万亩,其中森林抚育1万亩,重点区域绿化2.0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5%;乡村绿化3066亩,村庄绿化率达到32.5%。安泰再生资源产业园实现产值15亿元,创出垃圾处理“铜川模式”。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试点工作获国考优秀格次,全市入选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市、省级节水型城市。印台区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宜君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市优良天数266天,较上年增加31天,位居关中前列。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上年改善0.8%,PM2.5浓度48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下降2.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和93%以上,岔口出市断面和3个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

总体来看,2019年,全市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实现稳中有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埋头苦干的结果。2020年,全市上下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主题,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助推全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附件:2019年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网络编辑:办公室
信息审核:曾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