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栏 / 大美铜川 / 城市发展美

山城盛开文明花

——宜君县省级文明县城建设巡礼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1-27 09:5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金秋时节,走进宜君县城,一股清新、文明之风扑面而来。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绿树环绕,一栋栋住宅小区优雅舒适、安静祥和;一个个广场游人如织、百花争艳;一处处商场诚信经营、购销两旺……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处处蔓延着一股股追求文明、崇尚科学、尊崇道德的时尚新风。
  近年来,该县以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育人工程为抓手,积极整合资源,深入推进文明县城创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陕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陕西省新型农村医疗制度建设先进县”、“省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先进县”、“陕西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等称号。

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水平不断提高

  创建无止境,百姓得实惠。2010年1月宜君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城之后,继续深化文明县城建设工作,巩固发展和继续提高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水平,为争创全国文明县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活动,广泛宣传《宜君县市民文明守则》、《宜君县市民十不准》,着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弘扬“团结拼搏、务真求实、负重奋进、争创一流”的宜君精神,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用榜样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引领、带动更多的市民群众崇德向善。目前,王桂芳、张海潮、李凤琴三人被评为省级道德模范,南根平等5人被评为市级道德模范,张金海等31名同志被评为县级道德模范。
  二是强化诚信意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打击走私贩私、假冒伪劣产品机制及投诉处理机制,县委、县政府每年承诺的“十件大事”全部按期完成,市政工程项目履约率达100%。先后组织开展了整治食品、药品、农资市场等专项行动、政风行风万人测评活动及“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建设活动,深入推进“共铸诚信”道德实践活动。以食品行业、窗口行业、公共场所公德诚信缺失问题为重点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正在进行之中。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集中解决诚信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诚信建设向长效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三是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该县先后投资981万元,先后对玉华路、环城西路等13条主要街巷道路进行铺筑和整修,县城街道硬化率达到96%;对县城主要街道设置盲道3公里,公共建筑均设置有无障碍设施,先后投资200余万元,修建了县城文化休闲广场;争取国家投资407万元,实施了南山隧道照明工程;投资424万元,实施了龟山文化园二、三期工程;投资280万元,修建了南山公园;投资2.85亿元,先后拆除破旧建筑2.4万m2,新建商品住宅、职工集资住宅、廉租住房、安居工程等近30万m2。投资2.8亿元,实施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景园小区、城关社区服务中心、宜阳步行街、县城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友谊东路城中村改造、体育场改造及西园小区保障性住房等工程。启动实施了龙山公园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1600万元。进一步净化、亮化、美化了县城,提升了城市品位。

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力度持续加大

  压力产生动力。该县高点起步自加压力确立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奋斗目标,为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奠基夯础。该县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优化城乡发展环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创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大投入,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建设生态旅游城市的定位,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制定了县城绿地规划。在县城重点区域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增加了公厕数量,对县城所有巷道进行了硬化,修补铺设了县城人行道及主次干道,拆除了县城沿街陈旧建筑物,使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围绕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目标,坚持高起点、高层次、高规格推进城市建设,先后投资上亿元资金,建设了南山隧道照明工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景园小区、城关社区服务中心、宜阳步行街、友谊东路城中村改造、体育场改造及西园小区保障性住房等一大批城市重点工程,提高了城市的品味。全面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县财政专门挤出1000多万元用于果皮箱、垃圾中转站、公厕、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县城污水管网等公共配套设施改造。先后完成了县城中心休闲广场、南山公园、龟山生态园二、三期工程、龙山公园等工程建设,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二是综合治理,切实改变市容环境面貌。始终坚持把整治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作为重点来抓,建立环境卫生包干责任制,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县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基本做到“定人、定岗、定位”、“分片包干、分段管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县城清扫保洁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按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动手对县城及城郊结合部卫生进行了全面彻底清理。集贸市场做到划行归市、定点经营,取缔了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取缔了影响市容的“店外店”和饮食店的“店外灶”,彻底整治了沿街流动摊点,清理了城市“牛皮癣”,消除了乱贴乱画现象,拆除了违章建筑,车辆流动有序,停放定点划线。 
  同时,进一步加大了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严把审查关。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平均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危险废弃物处理率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65%。县城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三是加强监督,不断增强卫生执法管理。近年来,县卫生防疫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不断加强对公共场所、饮水、饮食卫生的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着重于车站、宾馆、旅店、饭店、歌舞厅、公共浴室、美容厅、商场、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卫生管理,候车室、歌厅基本达到通风良好,宾馆、旅店的床上用品一客一换,美容厅对剃刀、毛巾、胡刷进行了消毒,公共浴室有禁止性病、传染性皮肤病患者就浴的制度,对拖鞋、毛巾、床单、进行消毒;公共场所有禁烟标志。在水源保护上,划定了水源保护区,设立保护标志和监测点,县卫生监督所定期不定期地对水质进行检测,保证饮用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同时,加强了对上述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注重岗前及岗位卫生知识培训,加强了卫生执法大检查,对不符合要求,不按规定操作的饮食店(摊)进行限期整改,到期不改的,坚决给予取缔,“五病”调离率达100%。几年来,未发生过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亮点纷呈。近年来,该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村)1个,省级文明单位(村)13个、市级文明单位(村)58个。在农村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扎实开展“万户农(市)民争十星”评选活动和“好公婆”、“好媳妇”,把“万户农(市)民争十星”评选活动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引领农村文明风尚,促进农村文明程度提升。在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了“文明班级”、“文明好少年”等评选活动。
  二是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十三届文化旅游节,为招商引资、树立对外形象提供了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成功举办了宜君县庆祝建党90周年“旗帜颂”群众歌会系列活动,每年举办群众消夏纳凉晚会、文艺演出等大型广场文艺活动;每年春节期间举办迎春社火、焰火晚会、灯谜晚会、摄影展、书画展、春联年画大派送等系列活动。建成了融大型会议和文艺演出为一体的宜君县综合文艺中心,并在此举办了多场汇报演出,修缮了休闲娱乐广场,完善了县城体育馆,目前正在筹建宜君县影剧院,县一中新型体育健身操场正在建设之中,为县城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两馆一站”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免费向全县群众开放。积极构建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目前已建成5个乡镇文化站、102个农家书屋、6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全县9个放映队常年活跃农村,每年为群众送去喜闻乐见、适时对路的科教影片和故事片,保证当地群众一村一月放映一次数字电影,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广播电视“村村通”已经实现了178个行政村全覆盖。
  三是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展未成年人主题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心向党、跟党走”为主题的歌咏、读书、书信等活动,深化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展演、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中华是我家”优秀童谣征集传唱等系列活动。完善聘任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工作;98%的中学和中心小学配齐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并定期开展法制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中小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工作。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和使用。完善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服务功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益性文化、科技、体育场馆设施及公园景区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聚集财力,开辟渠道为贫困学生筹集助学资金,许多热心人士也积极加入到助学行列,通过各种措施与平台,较好地解决了家庭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关注重点青少年群体,全面推进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宜君县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组织开展了“大手拉小手,爱心助朝阳”活动、关爱留守儿童“一帮一”活动和“留守儿童之家”创建活动,为留守儿童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经济建设驶入了提速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该县不断发展壮大“六大”特色产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经济指标连年超额完成任务。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21.21亿元,同比增长16.5%;地方财政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48.4%;农民人均纯收入6477元,同比增长18.5%;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24.91:51.96:23.13;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名第40位。今年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4%(含跨地区投资),位居全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9.94%,位居全市第二。
  目前,随着能源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该县把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作为重点,进一步巩固提高以煤炭为主的老能源产业,大力开展和培育以石油、油页岩、秸秆炼油、风力发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医药、保健饮品、白酒等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扩大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走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逐步实现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型。


网络编辑:许萌
信息审核:许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