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农业系统“最美农业人”表彰大会在西安举行,14名“最美农业人”受表彰,我市印台区园艺站原站长、高级农业师王长新荣列其中,他也是全省果业系统唯一当选的“最美农业人”。
为了枝头苹果红,为了果农能过上好日子,27年来,王长新年复一年丈量着印台的山山水水,在田间地头度过了一个个酷暑和寒冬。虽然很苦、很累,但却收获了一份份属于他的“甘甜”——
他曾是全国唯一的出口导向型鲜苹果产业发展试点项目(ITC)中外专家组中唯一的农民成员;由他主持创建的中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果园,堪称“全国典范”;在他主持下,印台区先后荣获无公害苹果基地、绿色苹果基地、欧洲良好农业规范、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他主持的苹果“四项技术”推广、果园秸秆覆盖研究与推广和旱地果园土壤覆盖技术研究与推广,曾获省、市奖励。
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国星火科技二传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其事迹多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等中、省媒体报道。
自家地里做试验 全力推广新品种
印台有近70年的苹果栽植历史,可一度由国光、黄元帅、老红星等传统品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苹果品种更新慢,辛辛苦苦的果农不但卖不上价,最要命的是还没人要。
这是1998年,王长新刚走上印台区园艺工作站站长岗位时,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让苹果真正成为农民发家的“钱串串”?他说,要跟上市场需求,痛下决心加速品种更新换代、实现果业升级。
话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很难。引进新品种,要经过嫁接、生长、挂果较长周期的试种,要通过反复比对、研究后择优选用。他通过各种渠道,先后引进苹果品种20多个。没有经费,就自己垫资;没有试种基地,就在广阳镇武伍村自家果园里搞。2002年夏,为试验新品种,他把自家果园已挂果的树枝锯掉了一大片,谁看了都心疼。
太平洋玫瑰、粉红女士、丽嘎啦……他为印台引进的这些苹果新品种,几乎都是在他家的果园里试种的。通过试验,他在印台先后示范、推广了“丽嘎啦”、“藤木一号”、“烟富6号”、“玉华早富”、“美国8号”等一大批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新、优、特苹果品种,同时,摸索、推广了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栽培管理技术。
积极推进“大改型” 欧盟标准获认证
2002年元旦刚过,全省苹果“大改形”拉开了序幕。
省上培训会一结束,他就带领技术人员前往原高楼河镇(今属广阳镇)贾家塬开展“大改形”示范园创建。
实施“大改形”,要锯掉生长多年的一些大枝。对此,无论王长新怎么说,群众也想不通。有的人站在一旁,光说风凉话;有的年轻人甚至扛着铁锹,堵在果园门口……看到这种情况,他和村、组干部向农户反复讲这其中的道理,和他们掰着指头算细账、做比较。
本着“做通一户,修剪一户”的原则,贾家塬的“大改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当人们看到他和技术人员吃在园里、干在园里时,当人们发现他和技术人员的脸、脖颈被树枝划出一道道血痕时,无不被深深地感动。于是,大伙在家里待不住了,纷纷拿起工具走进了果园……最终,该村仅用10天就建成全市首个百亩“大改形”示范点。
这年冬季,印台的“大改形”全面铺开。
通过连年不懈努力,印台先后建成国家级示范园2个、省级23个、市级206个,吸引了国内多个省区和南非、朝鲜、日本等10多个国家果业考察团前来考察、参观。
2003年9月,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援助我国的“出口导向型鲜苹果试点项目”落户印台。该项目把欧洲良好农业规范首次引入我国苹果产业,王长新成为该项目专家组成员之一,负责生产基地工作任务的实施。
在和外方专家合作的3年里,他认真研读欧盟标准,把200多项条款记在心里并逐项落实在生产中,对他的刻苦和认真,外方专家称他为中国的“尤尔盖夫”先生。由于他和他的团队扎实肯干、实绩突出、成效显著,印台苹果2005年率先获得欧盟标准认证,2006年顺利通过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和国家商务部组织的终期评估验收,该项目被国际贸易中心官员称之为与中国合作的典范。2007年8月,农业部果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西北地区培训会在印台举行;2008年,印台苹果在全省首批通过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期间,他负责编制的中国良好农业规范体系文件,成为省内多家企业使用的蓝本;受农业部委托,他编写的“良好农业苹果认证规则与指南”被收入农业部“948”项目引进转化成果;《良好农业规范标准推广的运行和管理模式研究》一书,2013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攻克技术大难题 编印务果好读本
印台虽然地处苹果最佳优生区,但土壤贫瘠、阶段性干旱,限制了苹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利用废弃的作物秸秆进行果园覆盖,能够蓄水保墒、增加土壤肥力,是解决黄土高原旱作果园土壤肥力不足和干旱的有效途径。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印台从2005年大面积推广秸秆覆盖,因成效显著得到省果业局和相关专家的肯定并向全省推广。在他的主持下,《果园秸秆覆盖推广与研究》荣获2012年陕西省科技三等奖。
随着苹果栽培历史的延续和管理上的松懈,腐烂病一度蔓延,不少果园因此被毁。面对这一情况,王长新经过摸索试验,于2010年提出了“两喷一涂”综合防治腐烂病技术,短短两年时间,印台苹果腐烂病蔓延的势头得到了遏制。2012年—2014年,陕西省苹果提质增效项目腐烂病防治子项目在印台实施。项目专家认为,印台已有的防治措施科学、有效,因而在项目实施中采用了印台的技术方案。
为让广大果农更好地掌握务果技能,除了组织集中培训外,他常常奔波在印台百里果区,把培训场地搬到农家小院和田间地头。一天跑几个村,吃、住在农家,整月不回家。他还从农资店赊欠农药,背上石灰,走下去大力推广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无公害农药配制技术。在那些培训、指导的日子里,他往往是白天搞培训、做示范,晚上搜集整理从果园来的第一手情况,熬夜编技术资料,先后编印了《现代苹果管理300问》、《印台区优质苹果生产技术规程》、《欧盟标准苹果生产技术手册》等大量实用技术资料。
工作中,王长新把中国、日本、欧盟果业生产先进技术同印台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创新形成了渭北地区旱作苹果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他所提出的果园生草覆盖、幼园管理、整形修剪、病害防治、水肥管理等一整套苹果生产管理技术,现在印台果区已普遍应用。
2003年在区上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和一批热心人发起成立了的印台区苹果协会,先后发展8个分会、48个协会小组,会员960多人,这些分会、小组和会员,在日后的四项技术示范推广中成了主力军,也成了2008年以后印台区招录150名村级果农技术员的主要来源。这些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员,现已成为广大果农实现增收的“领路人”。“家家有技术员,个个是行家里手。”苹果主产区之一的红土镇冯家塬村的果业大户杨蒋虎自豪地说。
[责任编辑: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