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动筷子”

来源:转载《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03-10 08:47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曾经陪一长者暂居某地,主人每餐盛情款待,每上一道菜,长者先问所用食材,再动筷品尝。告别宴尤为丰盛,一大盘野味压轴,主人说是山上捕获的麂子烹制,长者却未动一筷,并告诫大家:“病从口入,慎动筷子!”
  “病从口入”出自晋·傅玄《口铭》,意指疾病多由食物传染,谨慎择食,才能保证身体健康。人类万年进化史也是各类食物甄别史,现有食材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结果,其中既有不断试错的教训,也不乏智慧和勇气。“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幸运儿,但多少人倒在了辨析食材的丛林之中?我们不必为一时的口腹之欲而铤而走险。
  物质匮乏时期,吃饭仅为果腹。温饱问题解决后,吃饭的功能也逐渐丰富,猎奇、炫富、秀身份、显权势等动机兼而有之。几盘野味上桌,仿佛能显示主人有能耐、食客有品位,皆大欢喜。有需求才有供给,由此催生了野生动物非法捕猎、屠宰、交易的血腥利益链。
  有些人片面理解中医“药食同源”理论,认为吃野味“养生”。中医专家指出,部分野生动物虽属中药原材料,但需经泡制加工,针对不同人的体质,搭配其它药材服用才有疗效,并非所有野味均进补、人人皆可服。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野味大补,实为大毒。
  《周易》云 “君子节饮食”。滥食野味貌似个体行为,实质危害公共安全。从非典到新冠肺炎,全社会已经为少数人的任性、放纵多次埋单,我们不能重蹈覆辙。所幸国家已明文禁止滥食野生动物,民众也在逐步加深对滥食野味危害性的认识,只要人人“慎动筷子”,必要时不动筷子,野味定将失去市场,这不仅有益于当代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有益于子孙后代。(雪翔)


网络编辑:王宇兴
信息审核:王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