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创文成效显著

来源:宜君县政府 发布时间:2014-04-19 15:5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从宜君县召开的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攻坚会上获悉,该县自2012年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开展以来,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县创文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政务环境日益良好。完善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重新修订了《县委中心组2013年理论学习安排》,并邀请省、市专家教授为县委中心组集中辅导4次。健全了全县理论宣传队伍,健全了党政领导接待群众制度,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开展了“公民走进县政府”活动,在全市率先举办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闻发布会,政务公开力度不断加大。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全面建成,行风建设成效显著。
  法治环境日益优化。修订完善了县政府工作规则,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在全县开展“矛盾纠纷百日排查”、“千所万人抓化解,力促三秦大和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活动,进一步健全落实三调联动工作机制。以“六五普法”活动为契机,以深化“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县”主题宣传活动为载体,“三官一律”送法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工作开展扎实有力。推行“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发挥基层9个法律援助站和“12348法律援助专线电话”的作用。老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得到了有力维护。
  市场环境日益规范。成立了企业信用评估机构和12315消费者投诉中心,设立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建立健全打击走私贩私、假冒伪劣产品机构及投诉处理机制,先后组织开展了整治食品、药品、农资市场等专项行动,特别是在全县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规范了城镇餐饮服务业。
  人文环境积极健康。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通过举办道德模范表彰、“文明餐桌行动”、“我们的节日”、“创佳评差”竞赛、“文明集体及个人”评选、公益广告刊播等系列活动,扎实打造好健康的人文环境。累计开展“送文明下基层”活动13场,开展道德讲堂23期,县城呈现出一派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传递正能量功能日益加强。通过积极争取“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开展“普及志愿知识、弘扬志愿精神”、经典诵读、“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扫墓、“感恩教育”、第四届优秀童谣征集、第十二届“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征文等活动,培养了未成年人的爱心意识,丰富了他们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在全市率先完成县城内6家网吧的连锁整合,确保全县文化市场管理规范,经营有序,通过对网吧、ktv等场所多种形式的检查,净化了文化市场环境,县博物馆主体竣工,现代化的体育馆也投入使用,社会文化环境向青少年传递正能量的功能日益增强。
生活环境日益舒适。秀美山城建设持续加强,完善了《县城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县城绿化美化、西环线一期、南山公园基础设施、重要节点及污水管网提升工程全面完成,龙山公园环境优美,集休闲、健身娱乐、生态功能为一体,已成为具有宜君特有文化氛围的城市文化空间和城市绿肺。宜阳步行街和友谊东路城中村片区改造建成投用,文化东路、友谊西路片区改造进展顺利。县城承载力明显增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人均绿地面积达到8.43㎡,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94%。国家卫生县城已顺利命名。
  社会环境安定和谐。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全面加强,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柴家沟煤矿安全“六大”系统投入使用,安全四项指标三降一持平。“平安宜君”建设深入推进,“三无县”成果进一步巩固,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群众安全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两山一湖”景区初具规模,福地湖旅游专线投入使用。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完成造林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6%,被评为“陕西省林业产业强县”。完成土地整理6000亩,沟道地整治8700亩,土地开发6000亩,治理水土流失52.1平方公里。宜君核桃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宜君苹果在第六届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上获得了2项金奖、10项银奖;连续四年被农业部确定为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示范县。治污降霾、矿山治理与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创建达标省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
  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创文办抽调的工作人员已全部到位,围绕创建要求,已对任务进行分解,落实责任,各组已分工有序,各类创建资料正在收集整理中。
  为确保创建工作一举通过国家验收,该县再添措施、再鼓干劲,全面部署了下阶段工作,5月1日前,再动员、再部署,夯实创建基础;5月至9月,整体推进、重点攻坚,创建工作再上台阶;10月至12月,整改提高、全面冲刺,迎接全国文明县城验收。(田晓鹏)
网络编辑:李鑫
信息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