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精准扶贫见实效 脱贫路上拔穷根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9-05-25 09:32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水泥路通村到户,扶贫产业遍地开花,安置小区宜居宜业……
  在铜川,一个个昔日的贫困村在脱贫攻坚中拔去了穷根,一户户贫困群众摘掉了“穷帽”,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年实现21个贫困村达标退出、5608户17874人脱贫,贫困发生率6.98%;
  ———2017年实现44个贫困村达标退出、2619户9010人脱贫,贫困发生率4.89%;
  ———2018年宜君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全市达标退出贫困村86个,实现3788户12150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低至2.01%;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公告,宜君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好的发展机遇,以脱贫攻坚工作为统揽,结合贫困群众实际,通过强化后续就业和产业扶持,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全市上下勠力同心,补短板、调结构、想良方,精准靶向、精准发力,脱贫攻坚战捷报频传!
  扶贫扶志: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被认定为贫困户的时候,觉得脸上无光,在‘六比六看’的活动中,我立志不落后,没想到还得到区上的表彰,可以挺起胸膛了,更加有信心了,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王益区常家河村民周大琪见到记者时高兴地说。
  2018年9月,在王益区“六比六看”立德扶志示范户表彰大会上,周大琪被评为“致富带头”示范户。
  “养蜂没窍,蜂足糖饱……”耀州区关庄镇的蜂农李战文说起养蜂滔滔不绝。两年前,李战文还是乡亲们眼中四处游荡的“懒汉”,如今,变身成了勤劳的养蜂人,受到市委书记点赞的“脱贫明星”。
  李战文是耀州区开展“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中的受益人。在第一次“八星励志”评比活动中,李战文落选,他立志要改变面貌,寻求进步。2017年,李战文用一万元的互助资金购买了12箱中华蜂,2018年又购入了十几箱蜂,现如今还成立了养蜂合作社,带领更多人依靠养蜂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工作中,铜川市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重,始终把扶贫与扶志扶智工作相结合放在首位,以比学赶超为核心,以培树典型为抓手,以激发内生动力为关键,以树立新风为突破,推动基层采取多种形式,打出了扶贫扶志“组合拳”。扎实开展扶贫扶志行动,推广“八星励志”“六比六看”“一强四好”“五好新风”等典型经验做法,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产业带动:因地制宜引领脱贫路
  “穷不兴产业穷根难除,富不壮产业富不长久。”肉驴、苹果、花椒、核桃、中药材、乡村旅游……一个个特色产业不断的培育和壮大,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立足自身旅游资源,确定了旅游+扶贫的脱贫思路,采取土地分流、入股分红、提供就业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和周边群众脱贫增收。”印台区何家坊村党支部书记、金锁关古石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理薛存良说。
  2015年至2018年,位于何家坊村的金锁关石林景区为150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解决了300名贫困人口的长短期打工需求。依托旅游扶贫,何家坊村2017年整村脱贫,被评为铜川市脱贫攻坚示范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铜川市抓住“产业发展、技术帮扶、主体带动”三个关键,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措施,做到“产业发展到村、措施精准到户、技术培训到人”,多措并举,实现贫困户中长期产业、技术帮扶、主体带动“三个全覆盖”,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坚持把扶贫产业发展作为贫困群众增收的“钱袋子”和实现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核心问题,紧密结合地域资源优势,突出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品培育,不断提升扶贫产品品质,树立品牌意识,创新产销对接模式,实现了扶贫产品“出村进城”变商品,打通了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2018年,带动11390户35985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坚持“长短结合、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先后引进多个龙头企业,培养新型经营主体468个;全市有中长期产业的贫困户总数达到11390户,涉及贫困人口35985人,实现了中长期产业全覆盖;特色种养殖4228户;乡村旅游21个村456户;光伏产业项目156个,总装机容量54.1兆瓦,光伏产业覆盖贫困户8822户。
  易地搬迁:让困难群众住新房能就业
  记者走进耀州区照金镇五峰村,一排排移民新居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格外美丽。
  “住上新房了,村上办了鸡场,我在这里找了一份工作,一月工资1600元,还有一万元帮扶资金入股的分红,生活有保障了。”耀州区照金镇五峰村搬迁群众柯胜利喜笑颜开。
  为了能够让贫困群众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我市各区县有效激活招商引资,开办社区工厂,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我们工厂现在有160个(公益)岗位,给贫困户安排了60个。自从他们在这上班以来,月工资就达到1500到2000元左右。”耀州区小丘社区工厂车间主任陈满利说到。
  印台北城集中安置点,容纳了周边8个镇办的748户近3000人,依托“一城三园”,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
  “之前我们住在山上,房子破,交通不便,现在搬下山来,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创收也方便了许多,全家人都特别高兴,感谢政府、感谢党。”北城安置小区的张荣田高兴地说。
  铜川市在不断完善搬迁安置点、公共服务配套的同时,还着力解决搬迁安置后的社区管理、服务等问题,帮助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适应新生活、快步奔小康。
  截至2018年底,全市规划建设的40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部建成,4905户14780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领到了安置房钥匙。在全市开展了“我来帮你搬新家”“易地扶贫搬迁暖冬行动”“搬新家、树新风、迈进新生活”等活动,切实增强了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提高群众满意度。
  贫困的日子即将过去,幸福的画面徐徐展开。铜川,一批又一批贫困群众喜气洋洋地走进美丽新城镇,迈进美好新生活。

(记者:张长江、郭颖、杨佳)


网络编辑:杨思萍
信息审核:杨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