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栏 /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颜值”高村民生活美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8-05-18 08:5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沿着一条平坦的乡村小路来到耀州区关庄镇金马村,一座青石金字的牌楼醒目地矗立在眼前。从牌楼望过去,只见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小平房坐落于村道两旁,红花绿植装扮着房前屋后……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这个小村庄显得愈发宁静秀美、美不胜收。
  多年前,这里的村民过的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以前,村民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窖水,出行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交通很不方便。”村主任周阮山说,由于路不好走,村子几个星期见不上一个卖菜的。
  打基础 村庄“颜值”高了
  为了提高“颜值”,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由驻村工作队、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组成的“四支队伍”,多次与市区镇部门协调,解决存的问题和困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协调资金10万元修建了村东1000米排水渠,雨季时村民院落排水再也不是问题。争取资金177.8万元完成了安全饮水工程,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铺修了土桥组至上金马组1公里生产路,让群众再也不用为雨天出行犯难。针对群众住房年久失修、雨水渗漏严重的问题,争取资金200余万元,整村实施了坡屋面改造。协调项目资金25万元,完成了村文化广场改造提升工程和文化墙建设项目,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为村委会捐赠了6台电脑、15套办公桌椅、3000余册图书,进一步完善了村委会办公设施。
  “现在,我们住进了小平房,吃上净化过的自来水,出门就是水泥路,生活越来越好了。”村民谢长清说,村文化广场每天都有卖菜的、卖衣服的和小吃摊,就跟个小百货市场一样,应有尽有,大家再也不用跑几十里路赶会了,家门口啥都能买到。
  强产业 群众钱袋鼓了
  “颜值”有了,但要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打好脱贫攻坚战,还得靠产业这个“火车头”。
  结合金马村地域实际和产业优势,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为金马村量体裁衣,打出了“短期搞养殖、中期种药材、长期做强干杂果”的产业发展组合拳,为金马村的脱贫攻坚夯实了基础。
  干杂果是金马村的传统产业,为了使传统产业再焕新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在干杂果的提质增效上下足了功夫。今年以来,共开展了3次干杂果技能培训,品种改良400亩,加速实现核桃、花椒品种化、良种化,提高了其品质和产量。同时,争取帮扶资金12万元,为有意愿的贫困户购买生猪和牛,采取分散到户饲养和合作社代养两种模式养殖。上半年合作社为16户贫困户代养的生猪进行了首次分红,共分红7860元,户均491元。同时,通过金马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为其中15户贫困户发放贷款14万元,用于发展养殖、干杂果等产业。
  中药材种植符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前景可观。今年,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扶持引导群众利用四荒地栽植连翘200亩,其中帮助16户贫困户栽种连翘100亩。发展核桃园套种柴胡、黄芩、丹参等中药材800亩,协助成立了金马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逐步实现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贫困户刘先成种有十几亩黄芩等中药材,今年还套种了十几亩花椒,去年中药材和核桃的收益近9000元。“现在家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你看我这电视、冰箱等家电都有了。等连翘和花椒长成后,又是两笔可观的收入。”刘先成高兴地说。
  提“气质” 民风更淳朴了
  乡村美了,生活富了,民风更淳朴了。如今,一到农闲时间,打麻将、传闲话的少了,去农家书屋看书“充电”的多了,妇女们聚集到文化广场,跳起欢快的广场舞。
  “以前农闲时候没事干,后来村上专门请人给大家教跳广场舞,学会后,我只要有时间就去跳。”村民杜华凤是广场舞队伍的主力军,她告诉记者,现在广场舞队伍越来越庞大了,大家聚到一起跳舞不仅锻炼身体,连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了。
  “村委会里农家书屋、多功能大厅,给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新改建的村文化广场成了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文艺演出、道德讲堂、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助推着乡村文明建设,村子从内到外都焕发着精气神儿。”村支书刘智林骄傲地说。
  “颜值”高、产业兴、民风淳朴,成了金马村的新标签。“下一步,我们将把合作社作用发挥好,组织农户规范化种养,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牌农产品,同时建立好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系机制,确保贫困户分红受益。随着新寺旅游线路的开通,我们还要鼓励群众发展乡村旅游,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对于金马村今后的发展,“第一书记”段志斌已经做好了打算。(记者:张红、郭颖)


网络编辑:段梦昕
信息审核:段梦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