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栏 / 乡村振兴战略

怀揣梦想返乡 助力乡村振兴

——铜川市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调研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8-04-02 14:3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是促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重要力量。2月24日至28日,市人社局调研组深入基层,叩开柴门,先后到印台区、耀州区、宜君县和部分乡村实地调研走访,了解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摸清创业需求,校准服务“靶心”,力促返乡农民工回得来、能创业、可持续。
  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加强城乡、区域之间的统筹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崛起,为广大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回到故乡发展,农民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的倾向已越来越明显。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25.26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3.6万人,每年返乡农民工占常年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4%。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强化服务,创新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18年2月底,我市返乡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10931人,创办各类企业及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3804家,其中,第一产业1332家,第二产业266家,第三产业2206家,实现总产值4.85亿元,返乡创业累积就近就地吸纳就业总人数1.64万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释放出创业创新正能量,形成了孵化一批老板、培育一批产业、形成一个园区的“葡萄串”效应,成为了当地农民拓宽增收的主渠道,呈现出了创新精神强、带动致富快的良好局面。
  呈现特点
  返乡创业已成了农民工的更好选择。以前地方招商引资是“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现在是“燕归来、凤还巢”的农民工回到故乡创业。通过走访座谈,返乡农民工创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中青年为创业主体。对青年农民工而言,返乡创业拓宽了他们的人生道路,经过多年的在外打拼磨练,拓宽了视野,积累了资金,且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观念经过在外的历练不再保守落后,有勇立潮头自主创业的意向。当他们具备创业条件、创业基础、创业环境时,返乡创业便顺然诞生。座谈中返乡创业人员印台区红土镇王海荣、李晓鹏,广阳镇郭文星,宜君县徐龙刚等人,都是在外打工多年后,思想观念和经验、技术的积累都达到一定程度,同时有了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因素,他们便回乡创业,投入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创办了伯琚堂古典家具公司、富农园油用牡丹种植合作社、秦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安置和带动周边贫困和富余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获得感幸福感提升。“飞出去时是小鸟,飞回来时是凤凰。”回乡创业不仅使自己完成了从农民工到老板的蜕变,更能获得家的幸福感,有效缓解了农村空心化、三留守等社会问题。返乡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既可以照顾孩子、父母,还可以实现自己的致富梦。三是结构单一规模较小。从调研走访的整体情况看,全市返乡创业者创办的实体多是小规模企业,投资50—100万元的较多,其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制作为主,在发展结构上相对比较单一,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同时,这些企业的生产主要依托家乡本地的资源,主要从事苹果种植、农产品销售、深加工等,实现了自身快速的创业和发展,所以创业成功率还有优势,但都没能形成较大的规模。四是效益明显稳定性差。走访调研发现,大多数返乡农民工低学历,文化程度偏低,只有打工经历,掌握的多是生产技术,创业技能较少,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以及防范风险的能力比较欠缺、在企业管理上更是缺乏,造成在自主创业初期虽然经济效益明显,但稳定性较差。
  制约瓶颈
  一是创业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实地调研发现,返乡创业者的初期投资大多靠外出务工自我积累的资金为主,资金量不大,正规金融支持力度有限。另外,大部分创业时缺乏通盘考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缺乏后续资金和防备风险的能力,有时因资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机,资金问题成为返乡创业者创办企业难以持续发展的第一瓶颈。二是创业知识欠缺,培训有待提升。返乡创业者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管理、金融、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有些难以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遭遇“本领恐慌”。创业期阶段的快速发展与创业人员知识储备欠缺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创业者的发展空间。三是优化政策配方,服务仍需加强。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在走访时发现创业代表普遍提出优惠政策细化和配套不够、对接不畅、申请复杂,从而影响了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及创办企业的可持续性。
  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振了亿万农民的信心。农民工返乡创业,让自己变富,也让家乡变美。乡村振兴,人社部门大有可为,要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各级人社部门和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完善服务,让有思想、懂技能的农民工回流,实现家门口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就业增收、脱贫攻坚的新动力。一是加大宣传,激发热情。各级人社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规定,让他们知晓政策、享受政策。二是完善服务,优化环境。要完善搭建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平台,发挥各级社保所的服务作用,为办理证照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各种信息和政策咨询,实现“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让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家”“业”兼顾,做到“落得下、有空间、生活好”。要组织相关部门、国有企业与农民工创业者进行结对帮扶,帮助农民工解决创业中的困难,帮助农民工把产业做大做强。改进服务方式,强化效能建设,简化审批手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拓宽渠道,破解瓶颈。各级职能部门要积极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打造资金扶持平台,可在乡村振兴计划中安排一部分资金专门扶持农民工创业。落实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降低对返乡创业企业的贷款门槛,纳入农村金融服务的重点支持范围。拓展融资渠道,着力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需求。四是量身定做,分类培训。各级人社部门和职能单位要针对返乡农民工进行“量身定做”式的培训,优化培训内容,根据不同创业群体的不同需求,分层次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创业培训。四是典型培育,示范引领。各级职能部门要结合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的实际,有效整合资源和条件,继续打造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发挥示范园的示范效应,鼓励和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继续发挥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示范典型引领、辐射带动效应,使之成为返乡农民工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大户的典型宣传,积极引导创业者就地创业,反哺家乡,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激发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
  (作者系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新民)


网络编辑:许萌
信息审核:党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