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张和平 印台区红土镇周陵村党总支书记

来源: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10-17 18:5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张和平,来自印台区红土镇周陵村,现任村党总支书记。利用这个机会,我把自己任职以来给群众干的几件主要事情,向大家做一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提起我们周陵,在座的可能都知道,近年来那里的变化挺大:一是樱桃成了气候,二是农家乐搞得很红火,三是村容村貌也很漂亮。可是,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那里原来是个出了名的“烂杆村”。 
   任职31年来,有不少人问我,是咋样把一个“烂杆村”带好的?当年种樱桃就不怕咥下瞎活?碰到这些提问,我说,怕呀,咋能不怕!怕有个啥闪失,对不住村上那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群众。同时,我更怕村子再烂下去,群众再穷下去。所以,我始终小心翼翼,守着“富民强村”的初心,不松劲、在努力。 
   我是从1988年起就一直担任原崾先村支书的。去年,崾先和周陵、枣园三个村合,并组成新的周陵村。在新一届村级党组织换届中,我以高票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而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得从崾先说起—— 
   1978年,19岁的我,走进了让我终生受益的军营。在部队,因我能圆满地完成上级交给自己的任务而先后受到嘉奖三次,立三等功一次,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年后我退伍回乡。起初,在公社修建队干,当过修建队副队长、队长、支部书记。那时,我常去公社开会,差不多每一次都能听到台上的领导点名批评崾先,这让我这个当过兵、不服输的汉子,心里不是个滋味。 
   到了1988年,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向镇上提出回村的申请。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哪怕在村上搬砖、和水泥,也不想让崾先回回挨批评。结果,镇上很快地同意了我的请求并任命我为崾先村支书。 
   没料到,我还没回到村子,风言风语就来了。有的说我傻,有的说我想出风头,还有更多的人在等着看我的笑话。面对这些,当过兵的我,并不把这当回事,而是把全村65户走了个遍,和大伙谝现状、谝困难、谝想法、谝措施……一番走访后,我不但详细掌握了全村的情况,还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无论如何,得尽快解决村上人的思想观念问题。 
   我首先抓支部,抓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落实,让“一班人”和党员牢固树立“在党”意识。同时,我狠抓对党员干部的日常学习、教育和引导,让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在群众的前边。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明确“一班人”的职责,砸死各自的责任,实施奖罚分明的措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群众从支部这个“火车头”上,看到崾先有希望,有奔头。 
   为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我按镇上的安排,积极实施以中低产田的改造为主的农田基建。那时,我和“一班人”领着大伙吃在工地,干在工地,一直干到天插黑才收工;村上雇的8台推土机,也是昼夜不停。就这样,经过春、秋两季的奋战,我们推出了300亩良田,被省委、省政府定为农田基建先进点。此后,我们坚持每年整修坡地。到2002年,共改造中低产田600多亩。好地多了,加上选用了良种,加上群众精心管理,我们村的粮食产量实现了翻番,大伙再也不为填不饱肚子发愁了。 
   光吃饱,不行;还要住的好。多年来,群众一直住的是沟里破窑洞,一到雨天,总有操不完的心。那么,咋样让群众住得安全?我在积极寻思着。2002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我一看,机会来了!紧接着,我就不断地往区上跑。不久,我就争取到了移民搬迁项目。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们就提前搞规划,请人做设计。同时,搞土地调整,帮群众跑贷款、买建材,还做好对部分群众的补偿等工作。由于我们工作到位,群众配合到位,所以不到两星期就把这些事搞定了,保证了首期项目的实施。经过3年的努力,我们分两期,通过实施移民搬迁项目,让全村人搬到新村,住进了新建的平板房。 
   再下来,我开始估摸着,得搞个啥营生,让大伙有钱花。这时,正赶上“千名党员下基层”活动。在驻村工作队的配合下,我们在搞完认真调研后,很快形成共识。那就是,充分发挥崾先毗邻305省道的优势,搞农家乐! 
   让祖祖辈辈务农的“泥腿子”一下子“下海”经商,何谈容易!开始动员时,村上没有一个人报名的。对此,我没有灰心,而是在全村65户群众中选了5户,让他们先走一步。为打消这5户的顾虑,我承诺:挣了钱,是他们的;赔了,算我的,包括给他们跑下的贷款。听了这话,他们有点心动,我就趁热打铁,带他们外出考察。谁知,临出发的那天,两户躲了,3户打起了退堂鼓。当时,我急了,一心想着要把农家乐办起来,于是连拉带拽,带他们去旬邑、杨凌、白水参观。回来后,见他们兴趣挺高,我就赶紧到信用社帮他们办贷款、装修房屋、购买灶具、印制名片,办起了3户农家乐。开业那天,我请来媒体做宣传,还在305省道边打起了广告……因这3户会经营,心也不重,所以顾客慢慢地在增加。为把生意搞得更红火,我要求他们把凉皮、搅团、土豆饼等农家小吃,打造成了崾先的特色。我还特别强调,不管是店里的环境,还是个人卫生,不能有半点抹搭。就这样,不到4个月,这3家就收回了全部投资。村上人一看,搞农家乐能挣钱,于是,就纷纷仿效,一下子就搞起了32户农家乐,当年的收入达到了160万,成了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明星村。 
   农家乐火了,可毕竟带富的是一部分人,想让家家有“钱串串”,那就得让他们有个稳定的长效产业。2008年,在区、镇两级的帮助下,我们确定了“建好樱桃园,挣来钱串串”的新规划。为把这个规划变成现实,我带着村干部和部分农户,连续奋战20多天,建起了316亩的高标准樱桃园。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的是把难做扎了。开始建时,有群众坚决反对,挡在地里不让栽,或者是我们前脚栽,他们后脚拔。没办法,我一天24小时“连轴转”:白天在地里栽苗子,晚上既要去群众家里做工作,还要去地里看苗子,硬是把樱桃园是建成了。樱桃园建成后,浇水却成了问题。当时,村上只能到周陵供水站去拉。一车水20多块,群众拿不出钱,我就回去偷偷拿了自己家的积蓄。但还是不够,咋办?我就厚着脸皮去供水站赊账,硬是把整片樱桃园浇完了。之后,我还不放心,于是就跑到区供销社,又一次赊账购买了一批地膜并很快铺上。这样一来,才保障了我们栽的苗子成活率达到98%. 如今,我们周陵塬的樱桃很有名。2018年,总产达28万余斤,收入近300万元,群众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600多元一下子提高到15000元。 
   有了钱,大伙就开始收拾家里。如今,如果你来我们崾先,一定能发现,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还安上了太阳能,有一半农户对室内进行了豪装修,80%以上的农户有了私家车。樱桃这个产业,不光让本村群众鼓起了腰包,还有效地带动起印台街道的寇村和宜君县的南古寨等村的发展。樱桃成熟的季节,来村上搞批发的就有成百户。其中,有不少人仅仅一个来月时间,就能收入成万元。因此,我们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省级农家休闲明星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我个人还被评为全国劳模。 
   看着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我觉得是时候把这个接力棒交给年轻人了,可去年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发生的一幕,让我改变了这一想法。那天,有3位80岁以上的老人来选举。他们说:“今个,就是冲着你和平来的,你带崾先人过上了好日子。现在,我们也是你领导下的人了,你可不能撂下我们不管……”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对着我说这话时,我情不自禁地掉泪了。于是,我又一次下定决心:必须还得好好干! 
   任村总支书记后,我带着新任“一班人”,相继建成了金银花基地、果蔬综合体、扶贫驿站、养猪场、农业专家大院和光伏发电6个村级集体经济,又一次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任职多年来,我觉得,要想让老百姓买你的账,就得真正地把他们装在心里,为他们谋利益。如今,我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岗位上能干多久,但有一点我很清楚,那就是,我要继续把秀明精神发扬下去,守初心、好好干,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网络编辑:蒋明明
信息审核:蒋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