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以精准服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27 09:42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今年以来,新区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抓手,聚焦“投资环境、办事效率、企业需求、市场监管、纾困解难”五个方面,创新推行“全帮办”服务机制,持续深化改革、简化审批流程、用情为企服务,营商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市场活力得到极大激发,有力促进了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速审批提效能,以高效服务“助”企发展。聚焦企业办事堵点难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登记注册、税务申报、社保缴纳、水电气报装等高频业务全程网办,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通过优化精简审批流程,减少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实现企业开办“即到即办”;创新推出“项目审批服务地图”,推行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建立重点项目审批VIP通道,打造“审批不过夜”服务品牌,确保企业项目备案当天办结,社会投资小型工程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20个工作日以内。上半年新区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办结率达100%,位居全市第一;新开办市场主体2113户,同比增长7.5%;实施市区级重点项目153个,完成投资21.7亿元,高效审批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深化改革优服务,以创新举措“便”企落地。以改革创新破解服务企业难题,构建全流程、全周期的精准服务体系。新区发改局组建“全帮办”科室,建立“帮办指导员、帮办联络员、帮办服务员”“三员”服务机制,推行领导包抓、重大项目工作专班等四个“一批”工作机制,将全帮办服务贯穿项目建设全流程。通过“三员”团队主动转变服务模式,变被动响应为主动预判,实现对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今年以来,提前对接20个重点项目,项目前期协助8家企业完成产业政策解读与方案规划;审批阶段全程陪同办理手续200余个;项目实施期间落实“7×24小时”服务,解决现场问题20余项;项目建成后协助10余个项目完成竣工投产,全周期服务保障推动项目高效落地。
  精准对接优环境,以优质生态“利”企成长。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打造“全方位、零距离”的服务生态。成立服务业企业联合走访小分队,开展“面对面”送政策、“多对一”疏梗阻活动,通过入户大走访大调研,收集45家服务业企业发展难题。梳理形成“政策一览包”,推动政策宣传全覆盖、企业应享尽享;建立“一企一策”对接服务机制,开展上门送服务,让企业感受暖心关怀。举办“政企同心 聚力发展”服务业企业恳谈会,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共谋发展新路径。通过强化部门联动协作,精准破解企业发展梗阻,有效提升了辖区营商环境吸引力,政企协同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降本赋能强保障,以要素供给“惠”企增效。聚焦企业发展要素需求,全方位强化保障、精准惠企。发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深化与11家银行的“银税贷”合作,依据纳税信用等级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加强用工保障,通过零工市场运营、招聘活动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为企业输送劳动力资源,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推进“标准地”改革扩面提质,提前介入重大项目用地前期工作,保障项目用地需求。累计走访小微企业29704户,帮助1031户企业获贷10.28亿元;二季度为100户中小微企业解决贷款1.94亿元;零工市场提供岗位230余个,职业技能培训797人次,要素保障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法治筑基保权益,以安全环境“护”企经营。坚持法治护航企业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全面清理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保障民营企业在政府采购、招标等活动中平等参与、公平竞争。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治理,在46个村(社区)设立法官联系点,推行“法院+”联合调解模式,通过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渠道化解涉企纠纷。创新诉前调解、鉴定与速裁结合机制,解决建筑施工类合同纠纷7件;在重点项目工地设立警务室,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开展“三送三询一回访”民营企业大走访,成功调解多起合同纠纷。企业经营安全感持续提升,法治环境成为支撑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记者:郭雷)



网络编辑:薛红娟
信息审核:陈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