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TCXXGK-2020-011877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机构: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文号:  铜政办发〔2020〕28号
发文日期:  2020年10月09日 发布日期:  2020-10-12 10:42
公文时效:  有效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市金融办)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0-12 10:42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了进一步提升城镇发展质量,深化最具幸福感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城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经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把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坚持规划先行,着力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积极融入大西安都市圈,优化城镇布局和体系,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大力提升教育、卫生、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人口总量增容和合理分布。坚持以提高质量为关键,深入实施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效率,释放产业发展强劲动能。
  (二)主要目标。全面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着力推进五大区域中心建设,发展壮大六大产业集群,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健康养生的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做强新耀主城区、做大南北连接带、做优王印老城区、做美宜君秀美山城,“北市区—黄堡—董家河—耀州—新区—坡头”的带状组团型城市形态进一步发展完善,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更加优化,市域形成“北疏南扩、南北互联、新耀一体、景城相融、产城结合”的城镇空间格局。2021年,全市实有人口达到100万。聚焦“两新一重”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教科文卫体等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城市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区域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乡统筹一体化机制更加完善,发展更加协调。培育一批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的特色产业镇村,重点镇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不断突显,建成县域经济副中心。
  二、重点任务
  (一)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铜川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及时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地下综合管廊等专项规划修编工作,指导各项建设科学有序进行。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管控,制定城市风貌设计导则,着力挖掘城市内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城市文明。全面做好建制镇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工作。(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以下各项工作均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具体落实,不再逐项列举)
  (二)推进人口总量增容梯度分布。全面放开户籍准入条件,简化落户办理流程和时限,取消区县局和派出所审批,直接由户籍民警办理,对引进人才、行动不便人群、集中办理人群,上门办理证件。对来铜就业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科技人员按照相关政策给予补助支持,用足用好创新创业、人才培训专项资金。打造“人才公寓”,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供“拎包入住”和酒店式服务。结合城市“三疏”,有序推动人口梯度转移。引导乡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北市区人口向南市区疏解。引导鼓励王益区、印台区棚改被征迁群众在新区安置,市财政给予每套每平方米补贴300-500元奖励(每套不超过5万元),征迁补偿费用市区按6:4比例分担。2020年、2021年全市人口分别净增3万、2万,王益区、印台区每年分别向新区转移常住人口5000人。(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
  (三)加快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围绕区域交通中心建设,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实现城市路网内通外联。实施交通重点项目13个,市汽车客运总站等4个项目建成,合凤高速铜川段等3个项目主体建成,新开工玉皇阁二号桥及引线工程、西延高铁铜川段等6个项目。推进西安地铁延伸线、黄陵经铜川至西安国际港务区铁路货运快速通道等5个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落地建设。改善农村公路100公里,全面建成内通外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网络。争取宜君通用机场、照金航材物流机场落地建设。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优化站点布局,扩大公交覆盖范围,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车230辆、巡游出租车100辆,提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积极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推动定制客运、定制公交等道路客运服务新业态发展。(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
  推进城市道路骨架延伸提质。加快构建新区西北片区交通骨架,西北环线、航天大道建成通车,完善华夏北道、西南环线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打通恒春西路、鸿基西路、长兴路、绣园路等8条断头路,完成新区正阳路、朝阳路等7条道路、北市区一、二马路等主要干道病害治理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道路功能,提升服务品质。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完成大同路、健康路、河堤路等微循环道路改造提升,在有条件的区域探索开展街区制改造,建立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开发投资公司)
  (四)推进物流仓储体系建设。
以服务关中、辐射西北,建设区域商贸中心为目标,加快西延高铁、宜君通用机场、照金航材物流机场、华能铜川照金电厂铁路专运线、合凤高速铜川段等项目建设。推进西北耐物流园、陕果现代农资产业园、关庄农批电商物流(扶贫)产业园、铜川渭北智慧物流产业园、中农联关中(铜川)农产品电商物流园等物流集聚区建设。支持摩贝、海科等平台企业在我市落地物流仓储项目,建设“京东云仓”,整合全市物流资源,引导快递企业入驻配送网络。推进“物联网+物流”建设,加大数字技术应用,加快市场化货运网络平台建设。组建物流运输集团,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农村物流、智慧物流、第三方物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基础支撑能力。(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国资委、各工业园区管委会)
  (五)打造现代化教育服务体系。围绕建设区域教育中心,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一流教育品牌。编制《2020-2025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2020年,争取中省支持资金2亿元,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改造项目37个。积极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铜川校区建设,引进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铜川学校在铜开办,西安理工大学铜川分校开工建设,加快体育专修学院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六)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
围绕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制定印发《铜川市主城区医疗机构布点规划》,加快推进国家老年公园、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心血站等10个医疗、康养项目建设改造。巩固三甲医院创建成果,提升疑难病症救治能力,引进知名医院和重点专科进驻铜川。建设1个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造一批市县级综合医院感染病区,补齐公共卫生应急短板。全面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方案,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新一轮基层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计划,加强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医疗机构建设,促进远程医疗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到2023年建成孙思邈中医堂200个,推进乡镇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孙思邈中医堂全覆盖。健全全民健康信息系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智慧医疗、普惠医疗,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差别化医保支付和价格政策,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牵头单位: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市医保局)
  (七)大力推进文体事业发展。
围绕建设区域文化中心,铜川体育馆建成投运,加快铜川游泳馆等体育重点项目建设,策划包装西北冰雪运动中心、铜川电竞馆项目。广泛开展体育健康进机关、进企业、进村镇、进社区、进学校活动。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精品特色赛事,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对在铜举办重大赛事的单位给予资金补助。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建立红色文化、耀州窑工艺、中医养生等文化研学基地,提升铜川文化影响力。继续利用铜川书画公园宣传推广书画艺术,开展书画展、书画大赛等文化活动,研发特色文旅产品。(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
  (八)加强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
以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为依托,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习推广红旗社区“一站到底”智慧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社区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作用,指导建立健全居民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等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广泛开展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提高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力争2023年智慧社区和省级标准化示范社区全覆盖。以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抓手,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快速发展。2022年,市老年服务中心等5个大中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成投用,培育2家以上民营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每个区县至少打造1个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护理型床位达到50%以上,政府运营养老机构床位数不超过50%。2023年,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全覆盖,建成一批托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全托式日间照料中心,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50%以上交由社会运营。(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九)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加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
以市场主体倍增计划为基础,突出“长个子,增体质”,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万户,助推高质量发展。根据城市空间规划及城市居民生活需求,改造长丰市场、招商市场、新桥便民市场等10个农贸市场,3年内建成裕丰园、铜煤小区、锦阳新城3处农贸市场,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彻底解决农贸市场脏乱差等问题。(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十)加快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
结合城市“三疏”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2020年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200套以上,新区袁家村、文家村、高家村、郭家村、石仁村5个棚改项目5206套改造任务全面推进,力争2022年改造完成。尊重群众意愿,结合小区现状和资金筹措情况,分类施策有序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彻底改造水、电、路、气、暖、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改观小区面貌,整治小区“脏、乱、差”现象,积极推进与小区紧密关联的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改造,有条件的小区或片区可统筹考虑增设养老托幼、便民市场、停车场、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可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开展综合改造。争取3年内完成现存432个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市、区县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支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自然资源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
  (十一)优化城市地下管网建设。
开展城镇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北市区加快更新改造老化管网,补足缺失管网,南市区优先打通断头管网,稳步推进雨污分流。2020年完成城镇排水管网摸排及整改方案制定,完成漆水河城市区域内污水收集主管网更新改造。2021年底,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完成市政雨污混接错接治理和老旧管网修复改造,解决雨污水混接错接、河水倒灌、溢流污染。2023年全面消除现存城市易涝点,建成区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持续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进一步降低漏损率。对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由所在区县政府、园区管委会负责将用水、用电、市政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至项目用地红线,保障项目水、电、路、气等基本需求。启动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修编,逐步开展建成区主要道路架空线路落地改造。制定管线入廊政策文件和收费标准,推进管廊管理运营一体化、专业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综合管廊投资运营。(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铜川供电局、电信铜川分公司、移动铜川分公司、联通铜川分公司、广电铜川分公司)
  (十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5G、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光网”双千兆示范城市创建,年底前,完成全市主城区连续覆盖及第十四届运动会场馆、重点景区、重点工业园区的5G覆盖。加快落地“云上铜川”,深化“5G+大数据”在应急管理和公共卫生防控中应用。全力构建以5G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体系,超前布局航天科技、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集加油、加气(LNG、CNG)、充电桩、星级厕所、车辆美容等功能的城市能源岛建设,分批次推进18个项目建设,一年内建成投产。加强与科大讯飞、特来电等知名企业对接,在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城市充电桩建设等领域加深合作,高质量推进项目谋划落地。(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能源局)
  (十三)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快城市主干道改造提升,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增加公厕布点,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推进供水、供气、供暖等市政设施向村镇延伸,推动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各区县高标准建设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补齐环卫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完善排水体系,推动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提质达标,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按照“以城带乡、协同推进”的原则,2021年底前建立完善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体系,全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实施阳光带状广场和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合理布局城郊绿化空间。以华原道“严管一条街”为示范,不断拓展和延伸,开展城镇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将环卫保洁和污水处理经费按事权划分纳入市、区级财政预算管理。积极推进中水回用,推广海绵城市理念,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各区县政府建设全域覆盖、协同共享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区县平台与市级平台联通,推动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林业局)
  (十四)激发城市夜间经济活力。
打造餐饮集聚型、文体消费型、便利服务型、百姓生活型夜间经济集聚区,促进夜间时尚购物,发展夜间特色餐饮,创造夜间文化氛围,倡导夜间健身娱乐新风尚。推动城市核心商圈、商业综合体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延长营业时间,引导建设夜间购物街区、商场和24小时便利店,对延时营业的商场、便利店、餐饮等企业由区县财政予以补助。改造提升与新建培育并举,通过增设文化演出、影视、娱乐等服务项目以及街区亮化、智能化等举措,营造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夜间经济消费氛围。在每个区县打造1条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优化夜间经济街区附近公共交通线路设置,加密运行班次,部分区域延长晚间运营时间。(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
  (十五)激励加快重点镇村建设
。按照《铜川市支持镇域经济发展激励奖补办法(试行)》,围绕促进乡镇(街道)域经济规模提升、市场主体培育、财源培植、金融保险支农惠农等方面,采取专项资金补助方式予以激励奖补。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向各特色产业镇、村倾斜。各镇要按照《陕西省重点镇建设标准》有关要求,加快镇区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环境质量和住房保障水平,有效集聚镇区人口。按照《铜川市镇域(村级)经济监测评价指导意见》,科学有效评价镇域经济年度发展情况,持续开展年度考核排名。(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统计局)
  (十六)“一区一策”推进城镇化建设

  1. 耀州区。强化特色文化凝炼及文化载体建设,加快康养产业链条延伸和品质提升,深挖并传承做大传统民俗文化产业,整合开发独具特色美食文化产业,错位打造新耀传统民俗休闲体验中心。按照新耀思想通、空间通、产业通的要求,全力推进新耀水系和新耀连接带建设,共配共建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新耀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恢复历史文化古城风貌和街区,加快推进道路提升改造。发展和培育物联网、区块链、智慧城市管理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打造集工业品电商、结算中心、双创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人才孵化中心为一体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2. 王益区。以“打造休闲购物中心、建设配套加工基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主攻方向,坚持“1126”(一区、一商圈、城市“双修”、六大产业)发展思路,抓机遇、强优势、补短板,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建“一区”——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一商圈”——文化宫片区“城市商圈”,辐射带动体育场、正大商城、红旗商业步行街、华润万家、九州国际、金茂大厦等人群密集区域和商业综合体系统化、一体化发展。大力开展城市“双修”,持续开展城市“三疏”,实施续建、新建棚改项目13个,推进人口梯度转移,完成育才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进生态治理,改善5000余户群众居住环境。
  3. 印台区。以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统领,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工业转型突破、培育三产扩规增量、做新做靓城镇经济”工作方针,大力实施“农业立区、工业强区、文旅兴区、城市靓区”四大战略,抢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革命老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项目带动、投资拉动,落实“农业增效、工业转型、文旅开发、城乡统筹、民生改善”五大行动计划,招大引强,速育产业,做强支撑,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域内外市场互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努力打造印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业转型创新区、文化旅游特色区和生态城市宜居区。围绕“三疏”,稳步推进城关街道等12个棚改项目,力争棚改任务“清零”,为城市发展腾出更多空间,实现人口有序转移。加快推进91个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改造工程,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扮靓城市容貌。着力打造“一镇一特色”的产业格局。
  4. 宜君县。紧抓省级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建设试点县机遇,坚持人文和谐理念,突出生态园林特点,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彰显秀美山城特色。继续推进县城道路、管网提标升级、美化亮化项目建设,加快农贸市场、生活垃圾处理厂、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承载能力。进一步放大旅游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旅游产业集群和品牌,持续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围绕建设特色现代农业、避暑康养、中医药、新能源“四大产业基地”和打造县域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幸福产业发展示范区目标,力争建设产、城、人融合的中国知名生态养生避暑山城,不断提升县城品位。向东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拉大城区框架,完善主城区服务功能,形成县城主城区政务商贸、上城总部经济历史文化、城北现代物流、南山避暑休闲、高铁新城、花溪谷文旅康养“六大经济板块”,提升和强化县城对整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管理网格化力推精细管理上合阶。
  5. 新区。围绕“新耀一体化”总要求,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两大市级园区为承载,着力打造以中医药产业为主的大健康、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以高端航汽铝产业为主的新材料、以商业航天城为主的高科技和以现代商贸服务业为主的城市经济等“五个重点产业集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主干路网全部建成,主干排水管道全部贯通,全面实现雨污分流。完成袁家村、文家村、高家村、郭家村、石仁村棚户区改造,调整优化用地布局,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促进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理顺机制强化保障
  (一)完善土地利用机制。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支持作用,对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统筹调剂安排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指标优先向重点项目、重点镇倾斜,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利用指标上予以倾斜,应保尽保,优先审批供应。以出让方式供地的建设项目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灵活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准确把握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取向,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坚持市场导向,因势利导,通过优化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城镇土地综合承载能力。科学拟定住宅用地供应滚动计划,综合考虑房地产去库存,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有保有压、优化结构,分类调控,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应保尽保。(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二)完善住房管理机制。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继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对符合条件的孤老病残、优抚对象、军队退役人员等特殊群体优先保障,对符合条件的环卫工人、公交司机、青年医生、青年教师、市级以上劳模、拔尖人才、道德模范及铜川好人等群体精准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将北市区市本级公租房空置房源统筹用于王益区、印台区棚户区改造中的困难户和“三供一业”、老旧小区改造危房户安置,或作为“双创”基地、文化教育、养老等重大项目周转用房,也可在有需求前暂按市场价格向社会出租,各类园区公租房空置房源可整体出租作为园区企业职工周转用房,实行差异化租售政策,充分发挥公租房的社会保障效益,按照“收支两条线”原则做好资金管理,按照《铜川市公租房盘活工作方案》明确的时间节点,用一年时间分类施策完成全市空置公租房盘活利用。鼓励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积极引导改造居民购买商品房用做安置房,打通存量商品房和棚改安置房通道。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落实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工作措施,出台“一城一策”精准调控工作方案。通过公租房保障货币化租赁补贴、培育发展住房租赁企业、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库存商品房租赁业务等方式,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聚焦热点难点,近两年再解决2万户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出台《铜川市物业管理条例》,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物业服务行业诚信管理,建立健全社区管理物业机制,协调化解物业领域矛盾纠纷,全面提升全市物业企业服务水平。深入推进“美好幸福小区”创建活动,每年创建1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公积金中心、市联合征信中心、人民银行铜川市中心支行、铜川银保监分局)
  (三)优化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分级保障。各级财政入库的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用于同级城市维护建设方面支出,移交和委托市级管理的项目和区域由市财政予以保障。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增加乡镇财源建设,激发内生动力。(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二是下放审批管理权限。推行规划用地业务“五下放”,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含临时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含临时工程规划许可、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建设用地查验和规划条件核实、临时用地审批权限下放各区县自然资源分局。将王益区、印台区建筑市场和建筑行业监督管理权限下放区级住建部门。将市级直管公房资产和管理权限下放区县住建部门。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审批监管权限下放区县住建部门。将燃气经营许可、燃气经营者改动市政燃气设施审批,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环卫保洁管理权限和维护资金下放区县住建部门。(牵头单位:市委编办,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三是理顺建设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区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原则上由区县政府负责,市级各部门予以业务指导和项目、资金支持。各区县加大基层执法人员配备比例,构建“市、区、街道办(镇)”三级网格化执法管理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市工信局配合市委政研室做好调查研究,理顺工业园区发展机制,落实工业园区行政管理权限,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构建园区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园区事务园内办结,力争将园区建设成政策最优、审批最简、机制最活、效率最高、环境最优的“特区”。鼓励园区按需配建教科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房地产等商业开发项目,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园区的征地拆迁、环境保障等社会事务由所在地区县政府、乡镇街办全力做好配合。(牵头单位:市委编办,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各相关审批单位)
  四是简化审批流程。对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对行政审批服务部门须在审批前开展技术评估评审的,不再由申请人承担费用。实行规划用地业务办理“五同步”,将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审查和调整、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划拨用地批准、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建设用地核验和规划条件核实分别合并办理。实行容缺审查、告知承诺制,加快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办理。(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批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
  (四)健全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推进资金有效整合,优化政府融资结构,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强化政银企协同对接机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项目建设和运营,利用“融资+融智”模式提升地方金融保障能力。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费率,加强对规上企业融资利息补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在中省政府债券的相关政策框架下,积极争取新增债券规模,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
  (五)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铜川市推进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工信、公安、民政、财政、人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水务、农业农村、商务、文化旅游、卫健、体育、统计、扶贫、能源、金融办、编办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做好推进新型城镇化配套政策制定和完善,强化对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指导。各区县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工作机制,加强协调对接,统筹推进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工作,共同推动新型城镇化取得更大成效。(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近期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清单.docx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0月9日      


网络编辑:郭春
信息审核:张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