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审计局:强化审计监督作用 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4-06-19 14:4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审计被称作“经济体检”,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具体要做到“三个如”,一是如臂使指,二是如影随形,三是如雷贯耳。
  市审计局树牢过紧日子意识,加强政府投资类项目跟踪审计,严格“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维护预算刚性,切实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时。
  过去一年,全市审计机关共开展审计项目157个,报送的审计报告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批转13次,发现管理不规范金额56.5亿元,发现非金额计量问题645个,提出审计建议569条,较好地发挥了审计服务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
  多措并举 全面提升审计质效
  党建聚力推动审计工作。近年来,市审计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立足审计工作实际,着力打造“党建领航 红色审计”品牌。坚持实施“政治引领、党建引擎、质量强审、强基铸魂”工程,锻造了一批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强实践、促提升,不断强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深化“比质量、促提升、树形象”活动,组织全市审计业务骨干赴南京审计大学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以审计大讲堂为载体,以优秀审计项目评选为引领,召开省级优秀审计项目经验分享会,全面提升干部能查、能说、能写本领,按照“交叉互评+现场述职+民主测评+领导点评”模式开展机关内部考核。坚持人才兴审,引领干事创业,开展“光荣四十载 奋进新征程”系列活动,实施“导师制、传帮带”干部培养体系,按照“1年入门3年成才5年成型”模式引导审计新兵迅速成长。实行重大审计项目“揭榜挂帅”试点,通过审计项目半月通报,晒进度、比成绩、找差距、抓落实,引导全市审计机关树牢审计质量“生命线”意识。定期召开党组会议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经常性赴审计一线检查廉政纪律执行情况。
  真抓实干 护航经济发展大局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市审计局围绕全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首要任务,5月16日起,派出审计组对全市2024年上半年高质量项目推进和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5月31日,在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陕西未来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铜川卡美特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审计人员深入一线查看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在陕西未来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对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项目推进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了解。
  来到铜川卡美特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审计人员对项目前期资料和备案情况进行认真审查,询问企业项目投产达效遇到的困难问题,切实发挥投资审计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的积极作用。
  市审计局有关科室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将聚焦服务保障深化‘三个年’,护航经济防风险,持续跟踪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关注要素保障,促进投产达效。”
  实地调研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审计是审计机关面临的一项艰巨的、复杂的、持续的重要任务。市审计局扎实开展实地调研,用审计“力度”增强民生“温度”。
  6月3日,在耀州区庙湾镇香菇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现场,审计人员仔细查看香菇种植大棚内外基础设施建设,对建设内容增减、投资增减,涉及的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等进行全流程、全链条审计。在与种植户的交流中,详细了解香菇的产量、销售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
  进村入户才能摸到实情。在庙湾镇玉门村村委会,审计人员围绕政策落实和资金安全等开展了审计工作。随后,审计人员入户到村民家中开展审计调查,仔细询问村民汪先生惠农“一卡通”补贴资金发放情况,对信息进行核对,形成审计取证单。
  市审计局在全市村财审计暨区(县)审计机关特色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村级财务审计,聚焦“急难愁盼”,制定工作方案,强化合法效益,下沉审计力量,扎实实施审计监督全覆盖,跟进涉农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勇于担当善作为,真抓实干强执行。下一步,市审计局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落实“三如”重要要求,打造经济监督“特种部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铜川新篇章贡献审计力量。(记者:郭玮、冯青、段强)


网络编辑:薛红娟
信息审核:张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