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中心提示:如何预防出血热?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10 08:5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具有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病程长、花费大、病死率高的特征,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每年10月开始,陕西省进入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的高发季节,铜川地处的关中地区也是我省出血热的高发地区。那么,出血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呢?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人感染汉坦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最短4天,最长2个月。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肾功能损伤为主要特征。患者起病急,早期有发冷,发热等症状,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可有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和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可出现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和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就近治疗,可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是?
  出血热一年四季均能发病,但有较明显的高峰季节。近5年,每年10-12月是我市出血热的高发季节,各区县均有出血热病例报告。
  人是怎么感染的肾综合征出血热?
  人群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普遍易感,感染主要与农业劳动、室内环境劳作中接触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有关。
  人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有多种途径:
  (一)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鼠尿液、粪便或鼠窝,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等而感染。
  (二)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三)通过被鼠咬伤或被鼠类体表螨类等寄生虫叮咬而感染。
  (四)当含有汉坦病毒的鼠尿液和粪便形成颗粒漂浮到空气中时,人可通过呼吸含汉坦病毒的气溶胶而感染。
  流行性出血热能够预防吗?防治的关键是什么?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防鼠、灭鼠:防鼠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灭鼠是为了消灭传染源。我们尽量避免在水边、草地、田野等老鼠容易经常出没的地方活动。在野外活动尽量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长裤长衫,在杂草丛生或者有秸秆堆放的地方活动,有可能存在鼠尿鼠粪,建议戴上口罩,以防气溶胶污染。
  (二)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三早一就”)。由于出血热的早期症状与流行性感冒非常类似,因此误诊误治、自行服药常常导致病情拖延而加重。患者有突然发热,可伴有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以及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症状,应立刻到医院进行专业诊治,切勿自行服药。
  (三)疫苗接种:出血热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是个人预防最有效的办法,接种对象为高发地区16-60岁的人群,适龄人群可前往居住地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进行咨询,若有接种需要可先进行登记待疫苗到货后积极接种;外出务工人员应借返乡探亲等时机及时接种。该疫苗共接种三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一年,应按时完成三针次全程规范接种,确保免疫保护效果。

  温馨提示:出血热疫苗属于灭活疫苗,疫苗本身不会引发感染。


网络编辑:王宇兴
信息审核:王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