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宜君县聚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在“高效办成一件事”上下功夫、强举措、提质效,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见效,最大限度便民利企,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满意度、获得感。
聚焦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高效办理。围绕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重点做好企业信息变更、开办运输企业、开办餐饮店、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信用修复、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企业注销登记、新生儿出生、教育入学、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残疾人服务、退休等13个第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积极探索推进企业迁移登记、企业数据填报、大件运输、就医费用报销、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申请公租房、退役军人服务、留学服务等8个第二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实。
统筹协同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牵头部门是推动各领域“一件事”落地的责任主体,宜君县对标省、市第一批“一件事”实施方案,建立“一事一组”工作机制,主动对接市级牵头部门,推动“一件事”涉及的事项承接,加强与责任部门协同配合。各领域“一件事”责任部门与牵头部门凝聚工作合力,协同解决相关难点问题,确保工作按时完成。
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持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除特殊情形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全部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部门单设服务场所全部向政务服务中心整合,暂不具备整合条件或确不具备整合条件的纳入一体化管理,按统一要求提供规范服务。科学合理设置综合服务、专业服务窗口,满足企业群众差异化办事需求。
推进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强化“秦务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整合迁移各部门线上申办受理服务端口和各类移动政务服务应用,逐步实现“秦务员”平台一端受理、办事申请一次提交、办件信息实时共享、办理结果多端获取。
推进企业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推进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政务服务门户网站投诉专栏、“好差评”系统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完善问题分类、清单管理、责任到人、限时办结机制,健全差评工单全程跟踪、重点督办、及时回访制度。完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对接转办事项清单,提升非警务警情联动处置效率。
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广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式管理,持续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完善政务服务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推行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统一持证上岗。探索在便民服务场所利用自助终端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节假日预约办理服务”,在工业园区设立涉企事项集中服务场所。依托“秦务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强大支撑能力,推动县、乡镇(街道)、工业园区、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在各级政务服务场所就近集中办理。
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聚焦企业群众办理跨层级、跨部门的高频服务事项材料多、环节多、时间长问题,强化部门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整合审批环节,推动申请表单多表合一、线上一网申请、材料一次提交。开展并联审批、联合评审、联合验收等,大幅压减企业群众办事成本。
推进容缺事项承诺办。以政务服务部门清楚告知、企业群众诚信守诺为基础,对风险可控、纠错成本低且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风险的政务服务事项,采用申请材料补(免)交等方式签订告知承诺书,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模式。健全完善容缺受理服务机制,明确容缺受理事项名称、主要申请材料和可容缺受理材料。加强审批、监管、执法、信用等工作协同,完善差异化告知承诺事后核查和风险防范机制。实行告知承诺事项清单管理,明确承诺的具体内容、要求以及违反承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细化办事承诺方式和承诺事项监管细则。
推进异地事项跨域办。立足企业群众跨区域办事服务需求,依托省级系统平台持续推动“全省通办”服务。推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跨域通办”窗口,建立收件、办理两地窗口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利用远程视频交互、屏幕共享等技术为企业群众提供远程帮办服务。
推进政策服务免申办。全面梳理行政给付、资金补贴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条件和适用规则,强化数据分析支撑,精准推送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群众,逐步实现优惠政策“免申即享”。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利企便民政策清单发布,丰富政策库,实现利企便民政策和服务精准直达。
强化帮办代办服务。持续推进工业园区“一项目一专班一清单”服务,采取提前介入、上门服务等方式,全力做好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服务工作,力促项目早开工、早见效。强化线下帮办代办服务,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陪同办、代理办、优先办、上门办等服务。
(记者:郭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