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财政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营商环境工作部署,持续深化拓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聚焦财政职能,坚持问题导向,紧密围绕效率提升、公开透明、服务便捷、负担减轻的主要目标,持续多点发力,助推铜川财政营商环境取得新突破。
一、深化采购改革,助力政府采购效率持续提高。一是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以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为突破口,探索出简化审批、备案程序线上评标新模式。完成首例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异地评审,打破空间地域限制,实现了评审专家资源的跨区域共享。优化电子卖场入驻模式,降低准入门槛,开辟准入审核“绿色通道”,按照一站式服务标准,随到随审,定期公示。截至目前,累计交易1901笔,交易金额3846万元。二是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全面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缴纳和招标资料费收取,为中小企业发展“节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政采贷”融资政策持续发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发放信用贷款64笔,共计9955万元。三是推进政府采购智慧监管。启用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全市采购信息的归类和数据统计功能以及监督预警提示功能。实行政府采购电子化投诉,对投诉发起到处理结果公示,全流程留痕,方便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和大数据比对,有效防止恶意投诉的发生,刺激政府采购公平竞争,维护政府采购供应商合法权益。
二、加强财税协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力度不减。一是加强组织协调,落实落细税费政策。积极主动与税务部门沟通配合,及时掌握政策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减税降费政策执行到位。二是强化政策宣传,积极开展政策调研。在全市各办税大厅加大宣传力度,及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政策宣传和培训辅导,精准抓好减税降费政策宣传,多形式、全覆盖扩大政策知晓面。组织开展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和重点行业企业运行情况实地调研,宣讲财税政策,倾听企业诉求,分析政策效应,支持企业用足政策。三是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政策顶格落实。联合税务部门对各区(县)减税降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减税降费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加快财金联动,政府融资担保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推动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一体化建设。以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主体,吸收合并区、县4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组建市担保集团,实行人、财、物统筹配置,业务统一运行,业务全面融入全省融资担保体系。截至目前,新增担保业务424笔,金额49845.0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0%;在保业务2459笔,在保余额95739.2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2%。二是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为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和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铜川市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修订《铜川市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暂行办法》,设立科技贷风险资金池1000万元,科技贷按代偿责任的30%进行风险补偿,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风险代偿比例,鼓励更多金融机构为科技型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
四、强化政企沟通,支持服务民营经济成效显著。预算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77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投资、促消费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政策帮扶,通过技术改造补助、贷款贴息、项目补助、困难企业帮扶资金等措施,加大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截至目前,拨付资金2823.6万元,其中:标准化厂房建设资金2337.6万元;设备补贴300万元;“五上”企业培育发展奖补项目资金186万元。
五、强化职能担当,涉企收费专项治理有序开展。一是及时制定并公布铜川市行政事业性(含涉企)收费目录清单,依托非税收入一体化管理平台,加强收费项目源头管理,确保清单之外无收费。二是根据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严格审核行政事业单位新增收费项目,规范非税项目按政策标准依法依规征收。截至目前,共为19家执收单位办理罚没登记证,78家执收单位审核新增收费项目。三是联合税务部门深入12户企业走访座谈,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和存在问题,听取企业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建议意见,为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奠定基础。四是对铜川市110个非税执收单位、45个协会类等单位开展非税专项稽查,加强票据管理,严格规范非税项目按政策标准依法依规征收。(作者:王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