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孙子的一封信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3-05-19 08:59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文杰小孙孙:
  爷爷告诉你一件喜事:陕西省妇女联合会、陕西省委宣传部已将咱家定为“三秦最美书香家庭”。你知道后,一定会很兴奋、很自豪吧?但是,你知道“书香家庭”是怎样构建起来的吗?
  这要从四十多年前讲起。
  1980年秋,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约爷爷写一本关于唐代伟大医学家——孙思邈的书。他们强调:书稿要尽力做到史实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当时爷爷压根儿没有读过孙氏的著作,对医学又一窍不通,写这样的书,难于上青天呀!可是,我给对方的复函是:“一定完成任务!”
  爷爷从外地邮购来了孙氏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又买了十余本中医书籍。这些书很难读懂,但我一直硬着头皮读。为了搞清楚孙氏所处时代之特征,于是到省图书馆查阅《新唐书》《旧唐书》《贞观政要》《酉阳杂俎》等书籍。一连读了十天,每天都是从早上八点图书馆上班忙到下午五点图书馆下班。回到旅舍时,总累得精疲力尽,四肢无力。
  写作《药王孙思邈》一书时,由于当时没有电脑,爷爷先用蓝笔写,再用蓝笔改,改得快看不清时,用红笔改。改得又快看不清时,就誊写一遍,再修改。书稿中的每一章节都这样反复了四次,终于完成了书稿。次年4月,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药王孙思邈》,此书大受读者欢迎,后来又再版了三次,广州市将其列为向青少年推荐的课外读物。书中的《阿是穴》一文,被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编入1949—1982《少年科普佳作选》。
  从1980年至今,爷爷共出版了22部书籍。专著《陕西省经济民俗志》《陕西省信仰崇祀志》入编《陕西省民俗志》。曾6次获国家级部门奖,20余次获省级奖。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陕西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弘扬汉文化中心副理事长,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孟姜女传说”传承人,陕西省作协会员。王益区柿树沟社区设有“秦凤岗文学馆”。
  到了今天,爷爷视力下降,患有疾病,体力大不如前几年,但仍然在读书、伏案写作。你的奶奶年逾古稀,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坚持自学,认真读书,读了《安娜卡列尼娜》《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堂吉诃德》《余秋雨全集》等中外文学名著。退休之后,她在忙碌家务活时,只要有点时间,就戴着老花眼镜,读书、写作,所写散文《军台岭游记》编进了《王益区志》。
  你的爸爸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各种史籍,擅长对地方文化的考究。他发现了元朝末年皇族义王来铜川避难的史实后,主动担当起发掘我市蒙古族文化遗存的责任。利用业余时间,冒着酷暑寒风,翻山越岭,考查了王益村、避难村、莫火村、松岭村、义王宗祠、义王陵墓等相关历史遗址,访问了多位耄耋老人和义王数位后人,终于搜集到大量史料和民间传说。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同官义王史迹钩沉》一书,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此外,他还完成了《铜官古驿道》等书籍。爷爷的部分著作是和他合写的。现在,他是陕西省作协会员、铜川市政协委员,获得首届“王益英才”称号。
  你的妈妈不仅考取了助理会计师,又经过认真学习,写了不少笔记,去年取得了中级经济师职称。
  咱们是学习型家庭,家训为“向善好学”,这也是家风。就是要求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具有自主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人生永恒的主题。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价值,更须了解智慧的本质,重视智慧的学习,不仅要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过8个月,爷爷就整80岁了。你现在只有16岁,是名高中学生。爷爷要求你,一定要把家训家风传承下来,使咱们家在今后的岁月里,始终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庭、不甘平庸的家庭、勇于奉献的家庭,永远是“三秦最美书香家庭”!

爷爷:秦凤岗


网络编辑:王宇兴
信息审核:王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