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故事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3-02-24 10:2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所谓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作为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我的父亲耿直严厉,母亲性情温和,他们的一生平淡无奇,却用最朴实的言行影响着我们兄弟的品性和心境。今天,我想通过我与父母的三个小故事来分享我的家风故事。
  擦锅馒头的故事。我小时候,吃饭都是简单的饭食,没有如今餐桌上这样丰盛。无论餐桌上有多少饭,父母都不允许我们剩下,并教会我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我们也自然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吃掉最后一口馒头,喝光最后一滴菜汤,从不浪费。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次母亲炒完菜后,为了不浪费锅里剩下的那点油水,都会让我们撕下一小块馒头去擦干净炒菜锅里的油汁,然后吃下。我那时总觉得那是一种美味,刚刚炒完菜的铁锅还泛着热度,用小块馒头一擦,汤汁油汁都会吸入馒头中,并且馒头擦锅的接触面会微微受热泛黄,有股酥酥的口感,趁热放到嘴里,满嘴飘香。于是,每每母亲去厨房炒菜,我们都会提前撕一小块馒头站在一边,等着擦锅,长此以往便养成了习惯。如今家里的饭基本都是我和妻子做,但依旧会在炒完菜后,自然地撕一小块馒头擦锅,然后再去刷锅。仔细想来这样的习惯我从六七岁时开始,已坚持了四十多年,有时我也会让儿子去做这样的事,儿子也高兴这样做,同样会赞美那擦锅馒头的味道不错。虽说现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节俭的习惯却不曾改变。
  挑水的故事。我上四年级时,当时也算是个大孩子了,每次放假回老家,必然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其中之一,就是担着两只水桶去担水。那时候农村都是以窖水为主,需要用绳索将水桶系好,再放入三四米深的水窖,听到水桶打击水面的声音就猛然将手中的麻绳向一个方向晃动,水桶吃水至满,则弯腰用力,两手换向,每次拽出尺把绳子,水桶则向上移动一尺,直至水桶出窖沿。刚开始,我的个矮力气小,也掌握不来吊水的技巧,每每下桶都是半桶水,即使半桶水,刚开始挑起来也会压得肩膀生疼,担着半担水还摇摇摆摆,走走停停。有时候肩膀疼了,就把两只手凑到肩膀附近,向上用力托着扁担,以此减轻肩膀的压力。邻居比我大些的小伙伴都已经能挑一担水了,看到我如此形象,便笑话我担着半担水的样子,从远处看,摇摇晃晃一路走来,像“一架被打下来的小飞机”,迈的是小碎步,走的是“之”字路,半桶水还晃得直往外溅水花,狼狈的样子可想而知。但是,邻居的大人们都会给我很多鼓励,直夸我长大了,可以替父母挑水了。父母也会说,他们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时间长了就会适应。水窖离家不算很远,在距离我们家二、三百米的一个碾场里,那时每次放假回去,都会先拿起担子挑水。时间长了,我的肩膀也慢慢地被“锻炼”出来了,承重能力陡升,于是我也开始能挑一整担水了。那时,当看到减了一半的工作量,由原来的四趟变成了两趟就可以把水缸灌满时,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一担水,我一挑就是多年,直到家里通了自来水才结束了我的挑水生涯。也是从那时起,我的肩膀可以抵御百余斤的重量,到现在依然可以轻松扛起百八十斤的东西。这些能力,无不是小时候在父母的要求下一点一点地从家务活中锻炼出来的。现在想来,那个年代我们在父母的带动下,不曾有过任何的娇生惯养,吃穿用度也不会有半点的挑肥拣瘦,没有攀比过,也没有想过不劳而获。
  正是在父母的带动下,我们兄弟两个在成长过程中虽然也遇到过很多坎坷和失败,但从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努力。如今,虽然我们兄弟两个没有大富大贵,但是都自认为过着简单平凡、幸福安康的日子,我觉得这些除了我们个人始终追求梦想、努力奋斗外,无不与我的朴实家风有着密切关系。父母自小教会我们兄弟生活技能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刚正做人、勤恳做事的道理。并且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当懦夫,面对困难要咬紧牙关挺过去,他们这样说的同时,也时时处处示范给我们看。我们也从父母日常的简朴、积极的生活态度中汲取了无限的精神营养。
  第一碗饭的故事。记得小时候家境贫寒、粮食短缺,母亲做好的第一碗饭总是给爷爷、奶奶,那时我尚小不懂事,不明白第一碗饭为什么总是要给爷爷、奶奶。有一次,不知道面粉短缺还是妈妈做少了,给爷爷、奶奶捞完两碗干面后,锅里的面条所剩无几,妈妈就往锅里撒了一把盐,然后我们四个人就吃汤面。当时,年少的我极度委屈,赌气不吃饭,被爸爸一顿暴揍。晚上一家人躺在炕上的时候,不善言语的爸爸讲起了爷爷、奶奶是如何辛苦地将他拉扯大,如何宁肯自己挨饿也不让他饿的故事,教育我要懂得感恩、要懂得回报,更要懂得孝道。
  讲起这几个我成长的小故事,脑海里像是在播放一部老电影,过去的年月一幕幕如蒙太奇般地展现出来。回眸过去,我们和父母生活的一切,感觉好珍贵,好珍贵,想说的话太多太多。真的想对我的父母说:“这辈子做您的儿女没有做够,下辈子您还是我的爹娘!”我们常说,做儿女的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其实仔细想来,为人父母者养儿不易,育儿更难。他们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是一本深邃的百科全书,就是一本鲜活的人生辞典,可是我们做儿女的还能再翻多久?
  因此,牢记父母的诸多教诲,不混沌人生,修行好自我,教育好后代,才是我们每个家庭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家风。而家风的传承不仅仅在于会说,更在于会做。大道理谁都能随口讲出好多,但端正自己的每一份言行,才是真正的传承。正如先哲林则徐所撰家训“不孝父母,敬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那样,孝爹娘,睦兄弟,疼子女,爱家庭才是最好的务实家风。(赵水潮)


网络编辑:王宇兴
信息审核:王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