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乡村振兴战略

棋盘镇黄埔寨村移风易俗撬动文明“大风尚”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12 08:4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近年来,宜君县棋盘镇黄埔寨村以党建引领、制度革新、文化浸润、产业驱动为抓手,探索物质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振兴新路,相继获评首批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全国森林乡村”“省级文明村”“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最美村”等,村党支部先后获评“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宜君县红旗党组织”。2025年5月被命名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
  党建引领,文明实践落地生根。为更好地推动“乡风文明”建设,黄埔寨村积极探索新时代“支部牵头+党员带头+村民自治+移风易俗”新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精细化的基层治理单元。依托网格体系,村党支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网格板凳会等形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制度革新,“一约四会”破陋习树新风。为破除互相攀比、追求奢华排场的陋习,黄埔寨村汇聚村中贤达、热心村民和村干部的智慧力量成立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成立后,第一件事便是制定《红白事操办标准》21条,明确酒席规模、烟酒标准、礼金上限等细则,借助红白事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精简红白事操办流程。红白事不再“打擂台”比阔气,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逐步成为新风尚。
  文化浸润,村晚点亮精神家园。文艺活动常态化。为拓展文化阵地,黄埔寨村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350平方米的多功能大厅,巧妙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功能,使之成为承载传统节日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平台。2024年5月,黄埔寨村承办了陕西省“大地欢歌·春到棋盘”村晚活动,欢歌笑语响彻村庄,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也成为外界了解黄埔寨文化的重要窗口。每年除夕之夜,黄埔寨村的多功能大厅便成为欢乐的海洋,村民们欢聚一堂,观看着充满“年味、乡土味、文化味”的精彩演出,将欢天喜地的节庆氛围拉满。
  暖心助老,幸福食堂托起“舌尖上的温暖”。聚焦留守老人“一餐热饭难”的痛点,黄埔寨村创新整合多功能大厅资源,打造集“膳食保障、健康关怀、文娱休闲”于一体的老年幸福食堂,以三重暖心服务破解养老困境,幸福食堂已惠及全村60岁以上老人。
  产业筑基,生态循环链激活内生动力。黄埔寨村立足自然资源优势,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核心。推行“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产业发展模式,精心打造高效生态循环产业链,实现资源集约利用与村民稳定增收的双重效益。黄埔寨村有效整合资源,盘活全村57台(套)大型农业机械(含41台大型拖拉机、16台玉米收割机),村党支部每年春、秋两季牵头组建专业农机服务队,服务队不仅高效保障本村春播秋收,更主动“走出去”,赴蒲城、富平等地开展跨区作业,拓展增收渠道。2024年,仅农机作业一项就实现创收160余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反哺滋养文明沃土。黄埔寨村创新建立“产业收益反哺”机制,将集体经济利润的10%定向投入村级公益事业,以“真金白银”的硬件升级,托举村民“精神富足”的美好生活。修复柏油路塌方175立方米、安装护栏240米;改造排水渠286米,消除汛期安全隐患。栽植五角红枫、白玉兰等景观苗木150余株,连片播种金簪菊、格桑花等12余亩,精心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诗意栖居环境。
  如今,村民推窗见绿意、漫步赏画境。在日常浸润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文明的滋养,实现了人居环境“硬提质”与精神文明“软实力”的深入融合、双向跃升。

(记者:杨婷 通讯员:贾慧梅)


网络编辑:陈柱源
信息审核:张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