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沟壑纵横却生机盎然的宜君县,黄土高原的苍茫底色正被现代农业的蓬勃绿意点亮。宜君县税务局锚定乡村振兴战略,以税收服务为纽带,打通惠农助农“最后一公里”。通过构建大数据监管网络,实现税收政策精准滴灌;深化“税银互动”机制,将企业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金钥匙”,破解农业企业“融资难”痛点;依托纳税信用评价体系,推动全产业链诚信合规建设。如今,税务力量正化作汩汩清泉,滋养着这片土地,为农业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合规为“舵” 筑牢企业发展“压舱石”
“农业企业的根基在土地,而发展的命脉在合规。”宜兰农业法定代表人兰玉婷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稳健成长的秘诀。2022年7月,这家以种植为主的农业企业“自产自销+合规经营”双轮驱动,在黄土高原上破土而出。短短两年间,不仅实现年销售额161.58万元,更累计享受自产自销农产品免税政策减免收入2.37万元,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的标杆。
2024年春耕时节,一场税务风险预警让企业经历了一次“成长洗礼”。因对农产品免税政策理解有偏差,企业误将外购农产品计入免税销售额。宜君县税务局通过大数据监测发现异常后,迅速启动“风险预警—辅导纠偏”机制。次日,税务干部带着《农产品税收优惠政策指引手册》深入田间,从政策解读到账务调整,手把手指导企业建立全税种、全场景、全链路的数智化税务管理体系。
“这次经历让我们真正认识到,合规不是束缚,而是保护企业的‘金钟罩’。”兰玉婷感慨道。如今,这套体系已嵌入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从种植基地的采购台账到加工车间的成本核销,从销售平台的发票管理到财务中心的纳税申报,全程实现精准监管。财务负责人指着数字化管理平台展示系统自动比对进项税额,智能预警政策风险,财务工作效率提升了40%,更让企业彻底告别了涉税隐患。
税惠为“帆” 激活产业升级“新引擎”
在宜君县,农业企业的成长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税务部门联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构建起“一站式”服务联动机制,通过数据共享、政策联推,为涉农企业量身定制“服务套餐”。当宜兰农业面临转型升级资金瓶颈时,税务部门主动牵线搭桥,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税银互动”项目,以纳税信用为抵押,为企业争取到200万元低息贷款。
“纳税信用评价体系就像企业的‘第二张身份证’,A级信用让我们在贷款审批、项目招投标中一路绿灯。”兰玉婷回忆道。与此同时,农业农村局协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攻克技术难题,市场监管部门开通绿色通道优化证照办理,多部门协同发力,让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账上”。
诚信为“桨”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诚信纳税不仅塑造了企业形象,更成为链接农户与市场的“金纽带”。在宜兰农业的种植基地,53岁的农户王建国正将一筐筐鲜嫩的黄瓜装车。“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年不仅有租金,还能在基地打工学技术。”他算着收入账,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宜兰农业带动周边312户农户参与标准化种植,人均年增收1.2万元。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生态的重塑。在纳税信用A级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县域23家农产品企业纷纷建立起合规管理体系,农旅结合、农业养生等新业态蓬勃兴起。昔日黄土地上,如今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文旅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绿水青山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从合规内控到税惠赋能,从诚信纳税到产业共富,宜兰农业的发展轨迹折射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见证了一场税惠与诚信的双向奔赴。未来,宜君县税务局将持续深化“信用+风险”监管体系,以更精准的政策推送、更智能的风险预警、更高效的信用修复,助力更多企业驶向合规经营的蓝海。在这片沃土上,税惠与诚信的双向奔赴,正孕育着更加丰硕的“金穗”,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记者:谢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