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乡村振兴战略

“草莓姑娘”梁茜的共富方程式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12 10:2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耀州区孙塬镇孝雷村的草莓大棚里,一垄垄碧叶间缀满红玛瑙般的果实,空气里浮动着沁人心脾的果香。带领乡亲们创造这份甜蜜事业的,正是被大家亲切称为"草莓姑娘"的梁茜。十年光阴,这位“85后”关中姑娘将孝雷村草莓种植从最初的15亩扩展到200余亩,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增收,书写了一段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2014年,28岁的梁茜与丈夫偶然发现草莓采摘的商机。"城里人爱吃新鲜的现摘草莓,价格比一般水果能贵好几倍!"丈夫汪世滕的这句话,点燃了这对年轻夫妇的创业梦。彼时的她,是关中平原上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却毅然押上全部积蓄,在孝雷村租下15亩土地投入草莓种植。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首季草莓因技术不过关,果小味酸无人问津,成筐果实烂在地头,连续三年都是亏损状态。最难时,孩子学费都要东拼西凑,村民的质疑声更是刺痛人心,都说他们夫妻俩放着打工钱不赚,偏要在这黄土疙瘩里瞎折腾。
  面对困境,梁茜没有放弃。她开始反思失败原因,发现传统种植方法已经跟不上市场需求。
  于是,她四处拜师学艺,辗转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地取经,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驻田指导,逐步掌握土壤改良、温湿调控等核心技术。2017年,她转变经营思路,重点发展草莓育苗产业,培育的草莓种苗凭借过硬的质量远销青海、宁夏等地。这一年,她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随着经验积累,梁茜的草莓园逐步扩大规模,先后投入50多万元,引进智能温控大棚、滴灌系统等现代化设施,采用有机种植方式,培育出红颜、章姬、白雪公主、红玉等多个优质品种,通过分级销售、品牌包装,她的草莓售价从每斤15元提高到30多元,效益翻了一番。
  "自己富了不算富,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富。"为了更好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身边乡亲们增收,梁茜成立了草莓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
  村民张勇最初半信半疑种下5亩草莓,经过梁茜手把手技术指导和销路对接,如今年收入达到10万元,搬进了新房;同村的王婶在梁茜的草莓园务工,月收入2000多元,高兴地说自己照顾家的同时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目前,合作社已吸纳社员22户,草莓种植面积达200余亩,年产值超过300万元。草莓园常年吸纳3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一亩草莓十亩田"的致富效应。
  走进梁茜的草莓园,现代化的种植设施让人眼前一亮。园区内,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环境参数;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精准地为每一株草莓提供养分;直播间里,“云推销”火热进行。不仅如此,梁茜还在试验种植白草莓、黑草莓等新品种,同时发展草莓深加工,开发草莓酱、草莓酒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梁茜的草莓园被纳入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去年,园区接待采摘游客超过1万人次,带动了周边餐饮、民宿等产业发展,更是把孝雷村打造成了耀州的“草莓村”。
  从单打独斗的创业姑娘到引领当地产业发展的新农人,梁茜用十年芳华诠释了乡村振兴中的“她”力量。她的故事证明,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只要敢想敢干、善学善用,新时代农民一样可以闯出一片新天地。如今,梁茜正计划建设草莓主题农庄,发展观光农业,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种草莓不仅让我实现了人生价值,更让我找到了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路子。"站在草莓园里,梁茜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当清晨的阳光再次洒向草莓园,那抹跳动的红色,既是丰收的喜悦,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

(通讯员:李云晔)


网络编辑:陈柱源
信息审核:张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