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塬智慧物流园项目 通讯员 唐朝谋摄
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课间活动 通讯员 吴婷摄
耀州区全景图 通讯员 石铜钢摄
2024年,耀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亿元,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总量目标任务。
今年一季度,耀州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今年1月至5月,耀州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7%,居全市第一,实现了高点起步、高位开局。
……
今年以来,耀州区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大力发展“四个经济”,锚定“一城三区三高地”建设目标,全力以赴稳经济、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锚定稳中求进 经济活力持续迸发
6月的耀州区,各大家电卖场与汽车4S店内人头攒动,“以旧换新享国补”的红色横幅格外醒目。在耀州路中段的海尔专卖店,市民李先生算了一笔账:原本打算购买基础款波轮洗衣机的预算,在叠加政府补贴与商家优惠后,居然换购到一台智能变频滚筒洗衣机,节省了近20%的开支。
今年以来,耀州区积极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将“打好消费硬仗”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秦乐购·耀享全城”消费促进年主题,聚焦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积极举办特色活动,打通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统筹施策、精准发力,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形成全域联动、多点开花的消费新格局。
“以旧换新”激活存量,绿色消费提质扩容。耀州区全面落实《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聚焦家电、家居、3C数码品类等重点领域,推出“绿色焕新行动”,累计带动消费超3500万元,绿色智能产品销量占比提升至15%。以“秦乐购·耀享全城”主题活动为引领,组织实施新春年货节、赏石文化博览会、药膳烹饪大赛等7场大型促消费活动,联合开展主题促销活动30余场次,推动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实现相关领域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5%,耀州第一碗、阿龙饭庄等4家餐饮企业入驻“陕西美食地图”。
与此同时,耀州区“假日经济”热力十足,全域消费活力迸发。节假日期间,各大景区紧扣“体验感”与“趣味性”,特色活动精彩纷呈。照金景区打造“白天亲近自然、夜晚仰望星空”的沉浸式露营体验活动;薛家寨景区的锣鼓表演、汉服游园会、传统手工艺市集同步上演;药王山景区推出“尝百草·做艾条”中医药体验、古法拓片制作等活动,让游客感受中医药文化与金石艺术的独特魅力。特别是“五一”假期期间,餐饮、住宿消费持续火热,全区重点监测的28家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33.6%,酒店民宿平均入住率达92%,照金书院酒店、溪山精品民宿等特色住宿点连续3日满房,特色餐饮“耀州第一碗”日均接待量突破3000人次。假日期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2.98亿元,接待游客量突破87.8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1.46%和15.47%,形成“景区引流、全业联动”的消费拉动效应。
此外,耀州区乡村消费潜能加速释放,城乡融合呈现新格局。该区以县域商业体系立体化建设为引擎,畅通“工业品下乡惠民、农产品进城富民”双向流通脉络。累计新建改造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4处,村级行政电商服务站覆盖率突破90%,助推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增长。烧烤、串串香、露天KTV等“夜经济”上线,玩转乡村“土潮风”。积极发展“山货上云”新型消费模式,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4932万元,形成消费升级与产业振兴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耀州区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副局长张珍珍说:“提振消费促三产。今年以来,耀州区持续打好提振消费硬仗,精准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提振拉动汽车、家电、家居、电子产品等消费5600余万元。扎实开展溪山行旅游、红色研学游、中医药康养游、耀瓷非遗游等活动,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来耀游客152.9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分别增长4%和2.5%。”
然而,打好提振消费硬仗只是耀州区在稳增长方面的有效举措之一。今年以来,耀州区把稳增长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打好“企业服务、投资带动、消费拉动”协同组合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纾困解难稳工业方面,围绕工业稳增长“四张清单”,34名区级领导带头下沉一线,“一企一策”解决用地、用能等“急难愁盼”问题,保障重点企业稳产达效。1月至5月,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工业总产值完成30.22亿元,水泥、原煤、铝材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分别达到510.6万吨、208.4万吨、19.2万吨。
在狠抓项目扩投资方面,严格落实“五位一体”包联、5A要素保障等工作机制,实施了总投资500亿元的112个重点项目,圆满举办了全市一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仪式。截至目前,已有76个项目实现开复工,其中纳入省市级的25个重点项目已开复工20个,开复工率80%,项目建设呈现项目提速、投资提质的发展格局。
“链”上持续发力 产业步步生花
6月16日,由耀州区与国内航空领域头部企业联合开发打造的首个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红色耀州”完成首飞交付,标志着耀州低空经济发展已从场景应用阶段迈向了产业落地转化的“质变期”。
耀州区低空经济产业园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已经申请到了由区属国有企业持有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以及半径15公里、覆盖面积达706平方公里的专属低空飞行空域,这是全省第三大、西安北部最近的开放区域,可满足无人机研发适航、生产制造、测试交付、飞行培训、维修保养等业务空域需求。”
目前,耀州区已建成B类通用机场一座(长800米、宽30米的跑道一条),用于无人机及有人机的垂直升降、固定翼起飞、中转起飞等场景,填补了铜川在该领域的空白。
一直以来,耀州区始终坚持突出强龙头、育新质、优生态,以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为抓手,主动融入省市产业布局,加快构建具有耀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除了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该区还扎实做大做强园区经济,聚焦百亿级园区建设目标,深耕绿色建材、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高性能土木工程新材料、镁合金研发制造、碳陶复合材料、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等项目建成投用,铜基新材料、中航玻璃等项目加快推进,天策碳纤维创新中心成功获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挂牌成立,铭帝集团被认定为陕西省高强度轻量化铝合金材料中试基地。
同时,耀州区不断加快构建新能源体系,瞄准“风、光、电”等领域,实施药光互补、绿联储能电站、零碳园区等一揽子项目,世界首台罐体式硐室储能电站开工建设,分布式光伏“克坊模式”“朱村模式”为全省提供了耀州经验,全区光伏发电累计建成并网190兆瓦、年均发电量2.85亿度。
深化改革创新,才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永续动能。耀州区把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以改革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该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市率先设立2个驻园区政务服务站和1个税费服务站,为企业提供“拎包入住”式便捷服务。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跨域通办“朋友圈”扩至6省50个地区218项事项。持续推动用地制度改革,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率实现100%。
为促进科技创新提质增效,耀州区组建运营秦创原耀州创新促进中心,高标准建设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特色产业基地,推动企业培育和成果转化落地见效,截至目前累计认定省“瞪羚”企业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9家。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社会治理数字化,20家企业实现“上云用数赋智”。
同时,耀州区瞄准重点产业链细分领域,创新“新媒体+招商引资”新模式,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累计签约项目70个,总金额73.18亿元。其中,市域外使用资金28.57亿元、省际使用资金24.35亿元,均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市域外使用资金、省际使用资金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3.89%、123.6%)。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建立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完善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区级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措施,为全区企业累计放款13.4亿元,推动民间投资增长24.4%,市场主体信心持续提振,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增进民生福祉 筑牢幸福之基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每日晨曦微露,耀州区滨河路健身步道已充满人间烟火——结伴的老人循着河岸慢步,年轻跑者踩着路灯的光斑匀速向前,独行的市民戴着耳机慢跑,一道道身影与穿透薄雾的晨光相映成趣。
家住附近的跑步爱好者李先生说:“从家到这儿步行五分钟,微风轻拂,空气中还有淡淡的青草香,在这样宜人的环境中跑步,可比在健身房里有趣多了。”
今年以来,耀州区聚力聚焦城乡互融互促,着力推进“基础设施提标、乡村振兴提质、生态治理提效”三大工程,绘就和美家园新图景。深化城市更新方面,完成4条背街小巷整治、14个老旧小区配套设施改造,新增公共停车位1300余个,更新改造燃气管网47.43公里,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以“四讲四比”为引领,推进“千万工程”经验落实,以青砧苹果、循环农业、“铜麦6号”三张“名片”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元,全区11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取得显著成效,群众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优化生态环境方面,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PM2.5平均浓度连续两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排名位列关中63个县区前列,出境断面水质始终稳定在Ⅲ类标准,“耀州籍”朱鹮累计达到239只。
与此同时,耀州区立足发展实际规律,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成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实事好事。
在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方面。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持续加大财税、金融对稳就业的支持力度,扎实开展“春风行动”等就业援助活动,推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今年以来,发放创业贷款1330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7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
在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深化“名校+”和集团化办学模式,持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耀州中学等9个改扩建项目全面完工。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组建区域医共体发展运营中心,与省肿瘤医院、省康复医院建立紧密协作,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居民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8%和97.3%的高位,社会救助、福利、优抚等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织密扎牢了基本民生保障的安全网。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方面。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连续两年荣获陕西省“平安区”称号。
当下的耀州,正以昂扬之姿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呈现出蓬勃生机与巨大潜力。耀州区将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闯”的劲头挑重担,以“创”的精神开新路,以“干”的作风求实效,坚定不移推进“一城三区三高地”建设,突出抓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改革创新、民生保障等工作,力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攻坚突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耀州新篇章。
记者手记
盛夏的耀州,骄阳似火,然而这片土地上奔涌的发展热潮比这酷暑更加炽热。近日,记者满怀期待走进耀州,探寻该区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在这里,“以旧换新”引燃消费引擎,乡村消费提质扩容,假日经济持续火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实现项目提速、投资提质;工业经济增速“稳如磐石”,多项经济活力十足。
在这里,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低空经济成为亮眼名片,新能源、新材料项目落地生根,通过精准招商和产业链延伸,形成新旧动能协同发力良好局面。
在这里,老旧小区改造让群众住得舒心,新增基础娱乐设施丰富群众生活,就业帮扶政策促进群众增收,生态治理、风险防范、基层治理成效显著,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在这座现代产业新城,记者看到耀州区“一城三区三高地”的宏伟蓝图正逐步转化为生动现实。展望未来,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新城,也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书写更多温暖而壮阔的篇章。
(记者:陈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