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微米是什么概念?一般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70微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达到一根头发丝的三十五分之一大小的精密度。”陕西未来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伟京向记者介绍道。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陕西未来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000万只精密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该公司专注于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是铜川精密制造业的“领军者”。
机械“巧手”稳准狠,实现微米级别的“雕刻”
在生产车间,一台台数控刀塔车床整齐排列,打开车床的“舱门”,一只机械“手臂”同时配有12种工具,犹如“百宝箱”,能够一次性完成车、铣、钻、攻等工艺。机械“巧手”稳准狠,不到1分钟就能实现微米级别的“雕刻”。
“我们主要生产加工航空航天零部件、精密军工产品、汽车配件、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等高精度产品配件,以铝合金、钛合金、不锈钢、黄铜等材料为主,尺寸精度可达到2微米。”付伟京说。
根据加工材料不同,车间内还有加工不同尺寸的加工设备,实现尺寸从1毫米到1100毫米材料的成型加工。灵活而敏捷的生产运营能力,可满足几件到几百万件的订单交付数量。
目前,项目一期加工线已投入试生产,多批产品已交付客户。“一期共订购设备200余台,预计在今年9月底前安装完毕。届时,将成为全省规模较大的精密制造数字化工厂。”付伟京表示,公司之前在浙江宁波等地进行精密制造,经过多年的行业沉淀和市场开拓,在该领域组建了3个专业团队,服务于国内汽车、石油、矿山机械等知名企业,已经有稳定的市场订单。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并为国内大型知名军工企业进行配套生产服务。
当月签约当月开工,“铜川速度”令人惊叹
2022年,该项目实现了当月签约、当月开工、3个月部分生产线进入试生产阶段,创造了令人惊叹的“铜川速度”。
项目落地快、加工快、建设快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真心实意、真抓快干。“项目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提供标准化厂房2万平方米,公司与时间赛跑,进行气、电等施工,实现了从开工到生产的突破性进展,降低了企业成本,为铜川的干部作风点赞,为‘铜川速度’点赞。”付伟京说。
一期项目计划于今年12月全部建成,待项目建成后,该公司在矿山机械液压部件细分市场将位居全国前列。可实现年产能8000万只,年产值约4亿元,亩均投资1150万元,亩产值约1300万元,亩均税收78万元,每平方米产值约2万余元,每平方米税收1200元,带动就业100余人。
“二期项目在市委、市政府和园区的大力支持下,目前与山东的台芯科技已达成战略合作,在电动汽车、充电桩、高铁等领域进行开拓。”付伟京表示,公司还将投资建设第三代碳化硅半导体超大功率器件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6.15亿元。目前,二期厂房已装修完成,预计在今年10月设备进场,2024年3月正式进入生产阶段。
依托优势协作配套,大力推进智能化和数字化
“我们依托铜川作为全省汽车产业链支点城市的区位优势,聚焦先进制造业这一主战场,发挥优势,深耕新能源汽车机械主动悬架领域、液压式差速器等领域,目前配备高级工程师24名,在此领域已取得12项实用新型专利,将更大力度促进两链融合发展。”付伟京表示,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及规模领跑全国,而铜川积极推动汽车装备配套产业链融入全省重点产业链布局。同时,依托铜川产业链优势,与铭帝集团、达美轮毂等企业建立协作配套,实现园区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公司未来将全面把智能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以及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在智能领域点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零部件。”付伟京说,将智能化和数字化工厂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实现“院”“校”“企”信息化技术研发共享等。
面向未来,以“智”为先。付伟京说,公司将以入选国家装备制造产品名录为目标,成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在一个或多个领域达到行业制高点,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打造引领铜川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产业,为陕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记者: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