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服务从“窗口”走进群众“心口”

宜君县着力打造村级便民服务中心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1-13 09:29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村级党组织如何转变工作方式,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新跨越?如何紧扣群众需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如何充分发挥作用,将党员群众更紧密地凝聚起来?
  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宜君县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着力提升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使其成为凝聚民心、服务群众的主阵地。
  角色需转换 阵地要跟上
  “一段日子没来村里办事,咱村村委会的变化可太大了,从院里进门就是新的办事大厅,宽敞又亮堂,办事再也不用挨个屋找人了,还专门给咱老百姓设了等候区,真是太方便了。”许继强说。如今彭镇东湖村村民有啥事,再也不用起早往镇上赶了。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实体支撑基础,宜君县近年来坚持“因村制宜、小改大用,资源整合、功能完备”的原则,通过整合项目资源开展改扩建、回收集体房屋等措施,适度扩大村级办公面积。截至目前,整合各类资金21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75个。在功能布局上,坚持办公区域最小化、服务场地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原则,打破原有“一人一室”格局,实行集中办公,变独立为开放,把办公场所变为服务场所,推动村干部从思想上由“管理者”向“服务员”的角色转换,迈出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步,实现了村民办事只进这“一个门”,就能感受到服务的“零距离”。
  舞台搭起来 机制要跟上
  农村工作繁忙劳累,村干部有时难免情绪起伏。可五里镇兴市村村委会副主任郝燕却总是干劲十足。“其实给大伙儿办事都是我分内的事,没想到还能被镇里表扬,咱可得对得起这份信任。”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宜君县通过考核、监管、聚合的制度化措施,推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提升。结合“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宜君县还建立了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每到年底对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等情况进行考核,常态化开展“10件为民实事”“擂台比武”“导师帮带”等活动,带动解决诉求不及时、服务质效不好、群众不满意等问题54个,推动村干部逐渐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硬件有提升 服务要跟上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这么快就把药给我带回来了,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为你们的服务点赞!”行动不便的哭泉镇南塔村村民蔡福林接过红色代办员送到的降压药激动地说。
  宜君县推行村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和“红色代办”,致力于服务精细化,各村年均办理办结各类事项共计2.7万余件。推行农村网格化管理机制,引导村干部走出办公室,来到党员群众身边,了解家庭生产生活情况、解决信访积案、调解矛盾纠纷等,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为把服务做细做实,各村定期征集党员群众所需所求,通过建立“三张清单 四化共治”机制,明确了12个大类120个服务事项清单,公开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执行村干部集中办公、轮班代办、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公开承诺等制度,以制度落实保障有效运转。
  “如今,‘服务有温度、治理有力度’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让群众办事‘多门’变‘一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也真正走到了群众‘心中’。”宜君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小毅说。

(通讯员:杨社)


网络编辑:薛红娟
信息审核:陈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