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亲们蹚出致富路”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08 10:32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这些年,杨书记带着村干部,为我们办实事、解难题,村子变美了,路变平了,大伙收入增多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说起耀州区锦阳路街道水峪村这些年的变化,正在家中唱戏拍抖音的67岁村民杨秋燕赞不绝口。
  在2005年换届选举中,杨春平当选为水峪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以来,他发挥“头雁”引领作用,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增收、办实事解难题,成为村民口中的“实干家”。
  2023年12月27日,记者来到水峪村,在村民家里见到了正组织实施户厕改造的杨春平书记。
  勇挑重担 服务群众践初心
  “20世纪90年代,水峪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缺乏优势、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刚上任时,我心里也没底。既然乡亲们选我当支书,我就要为乡亲们蹚出一条致富路。”杨春平回忆,那时候许多矛盾很突出,好在都摆到台面上,那就一个个解决。他带领村民打井解决生活用水、修建水泥路、为主干道安装路灯、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一一解决了村民们的急难愁盼问题,水峪村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为了改变村民“守着一块好田地,过着拮据穷日子”的窘境,杨春平广泛听取意见,学习先进经验,厘清发展思路,决心在优化种植苹果上做文章,组织村委班子成员及果农奔赴洛川参观学习种植经验,结合村情提出了“果业富民,产业强村”的发展思路,把苹果种植作为“一村一品”的支柱产业。他推广实施节水灌溉、套袋、覆草等技术,安装铺设果园渗灌设施1000亩,大大提升了水峪村民的务果能力。他广泛动员群众扩大苹果种植规模,全村苹果种植面积达1330亩。村上成立了水峪村苹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水峪塬”苹果品牌,将苹果销往西安、武汉、上海等地。千吨果库、连栋温室樱桃大棚等“延链项目”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2年,水峪村人均收入19730元,杨春平历经20余年兑现了“为乡亲蹚出致富路”的诺言。
  兴产富民 鼓起百姓钱袋子
  苹果、大樱桃、普罗旺斯西红柿、葡萄、草莓、圣女果……借助距离市区近的区位优势,水峪村大力发展果蔬产业。
  水峪村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奇”的市场化思路,推进苹果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现如今,苹果种植已成为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同时,凭借种植大田蔬菜的传统和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时令设施蔬菜产业,鼓励创业带头人在大棚蔬果栽植方面走集群化发展、品牌化经营之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形成特色现代农业引领全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杨建国是村上最早响应种植苹果的受益者之一。从1986年开始种值苹果,到2013年载种樱桃,在“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的政策支持下,如今58岁的杨建国已成为“土专家”,时常受到周边村子邀请进行技术指导。“儿子在外地工作。去年,我和老伴儿靠土地收入十五六万元。”想起之前一亩地年收入五六百元的时候,杨建国感慨,现在的好日子,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接下来,我们将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要向二、三产业转型,拓展乡村采摘、观光旅游增收路子,争取果蔬类深加工项目,探索多元化发展方式,下活村集体经济‘一盘棋’,助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杨春平视野开阔,表示要让群众充分享受产业发展红利,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以学促干 激发振兴新动能
  “以前在外面打零工,挣得少还照顾不上家,现在不出村在果库里就把钱挣了,干一天150元,一个月下来能拿4000多元,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在家门口当‘工人’。”采访当日,记者走进水峪村果库选果车间,只见二十余位工人师傅正在分拣、称重、贴签、搬箱、装车,一车车蜂蜜梨即将运往全国各地。
  2019年经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多方争取资金建设了千吨冷藏果库并投入运营。为进一步提高运营成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3年10月联系专业运营公司承包经营,合同前提是优先服务本村果农、优先使用本村劳动力务工,可解决就业岗位50余个,预计全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长30%,使得千吨果库效益进一步提升,百姓多重受益,这是2023年村上承诺为群众办理的10件实事之一。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村党总支将开展主题教育同抓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抓手,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主题教育的根本标准。
  “完成1200亩小麦除草喷防任务、完成穆塬组机井改造工程、实施吕坡组污水治理整治项目、完成户改厕117户、建成村幸福院、维修维护路灯53盏、建立第三个樱桃基地……”只要是群众的事,不管大事小事,每一件都装在杨春平心里。
  “下一步,我将继续为民发声,为民建言,为民办实事、暖心事,为乡亲们蹚出致富新路子。”杨春平信心满满地说。


网络编辑:雷泽华
信息审核:屈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