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铜川党史】军台岭下的老兵鲁福增

来源:王益区政府 发布时间:2021-03-31 16:2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莽莽渭北塬,巍巍军台岭。转眼一瞬间,军台岭战斗的硝烟已飘散了近70年,漫长时光似乎淹没了许多人的记忆。而然,居住在山下的一位耄耋老人,不时抬头遥望雄伟的军台岭,低头怀念牺牲的革命战友。那一场惊心动魄的解放军与国民党军攻防战,深深地铭刻在他心里,无法磨灭和淡忘。这位老人就是革命老战士———鲁福增。
  1945年8月初,鲁福增在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精神鼓舞下,毅然决然地从山西回到祖籍陕西横山,在陕北和平医院护理受伤的八路军指战员。一年后,他在山西离石县(今吕梁市离石区)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先后在359旅八团三营九连、西北野战军一纵独一旅三团一营二连、解放军第一军军事教导队、骑兵支队等部队,担任通讯员、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侦查员等职,并于1948年10月光荣入党。解放战争时期,他历经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榆林、荔北、扶眉、兰州等战役,在青海、宁夏、甘肃等地剿匪,并参与了解放西藏的昌都战役。新中国建立后,鲁福增走出国门,抗美援朝,参加了朝鲜战争第4、5次战役。1955年5月,他响应党的号召,转业复员,投入到煤炭矿业生产建设中去,分别在铜川矿务局所属的焦坪、金华山、史家河等煤矿工作,于1983年离休。
  鲁福增老人一生作战28次,负伤三次,至今头顶依稀可见被弹片击中的伤痕。当问及哪一场战斗让他记忆犹新、难以忘怀时,老人的双眼湿润了,缓缓地回答:“是军台岭战斗,当时作战牺牲的战友,很多是山西离石、中阳一带的老乡。我们是一起参加革命的”。他的思绪,带着我们又回到了70年前的军台岭……
  军台岭,山势陡峭,山高坡险,位于王益区军台岭村东南部,是铜川东南部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因易守难攻且常有驻军,故名“军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成为国民党军封锁陕北解放区的前沿阵地,也是控制咸铜铁路的重要据点。
  1948年11月15日,为了配合淮海战役,牵制胡宗南部队增援中原战场,西北野战军发动冬季攻势。解放军四纵十二师和一纵独一旅奉命攻打军台岭。在此驻扎的敌暂二旅七六二团约500人,由一名副团长指挥。当时,军台岭长满了参天大树和茂密灌木。敌军依山建工事,在各要道口修有碉堡,四周挖有壕沟,沿延安解放区方向一带布有铁丝网,并埋有800多颗地雷,自称“铁壁铜墙”“固若金汤”。我军从11月19日起,冒着雨雪,开始围攻军台岭。当时鲁福增所在的一纵独一旅三团是主攻部队之一,四纵十二师配合打援。23日凌晨,战斗打响。17时,独一旅一团、三团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不顾敌人三面火力的严密封锁,迅速排雷,开辟道路,仅10分钟就突破前沿阵地,18时攻占军台岭。整个战斗毙敌150人,俘敌副团长及官兵316人,缴获了大量军械和物资。
  作为参加军台岭战斗一线战士,鲁福增讲述了几个作战片段。他说,为了减少战斗伤亡,解放军绕道向敌人发起进攻。当先头连进入一片林地之中,隐藏在丛林的敌人暗堡,突然从三面开火射击,先头部队猝不及防,陷入了埋伏,大部分指战员来不及还击,便中弹牺牲了。后续部队立刻投入战斗,将敌人火力点一一拔掉,打开了通向顶峰的道路。老人又说,山上敌人的火力很凶猛,很多战士在突击中光荣牺牲了。他在来回突击时,把鞋跑丢了,便赤着脚,踏着雪地泥水,继续和战友们呐喊着冲向山顶。战斗结束之后,他领到了一份战利品,是一双羊毛皮靴。穿着暖和的皮靴,他十分高兴,这是平生第一次穿皮靴,所以印象十分深刻。老人接着又讲,有两名同龄的18、9岁战士,打扫战场时,从地畔高处向下跳,去捡拾武器,却不幸触雷身亡。他当时就在不远处,目睹了战友牺牲的经过,回想起来让人唏嘘感叹。最后,老人语重心长地说:“我年纪大了,已经不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了。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百年之后,能够安葬在军台岭上,去陪伴我的战友们!”
  这就是鲁福增———一个普普通通老兵的传奇故事。他热爱党、忠于党,心系家国,胸怀天下,消灭蒋匪,驱逐外敌,建设祖国,无怨无悔。无论是在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还是在艰苦奋斗的建设时期,他都用生命和汗水凝结出功绩,谱写出一首革命军人雄壮而崇高的英雄赞歌。正因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人民功臣”称号,党和各级政府向他颁发了“共和国创立者”“为煤炭事业做出贡献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荣誉证书或勋章。虽然老人已到垂暮之年,但他离岗不离党,退休不退志,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在2008年支援汶川大地震救灾工作中,他一次性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并多次被所在社区评为“献爱心送温暖先进个人”“六好共产党员”“离退休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鲁福增虽然是一名普通的老战士,但他却是一盏信仰的璀璨明灯,指引我们从烽火记忆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为革命事业奉献终身的崇高精神和前行动力。(秦陇华)


网络编辑:李怡莎
信息审核:张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