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专题】百年党史·百位陕甘英雄展第4期

来源: 照金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1-03-29 17:03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党一百载栉风雨,伟绩隆功秉史书。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荣光之际,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展示陕甘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历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照金纪念馆特别推出建党百年专题——《百年党史·百位陕甘英雄展》,缅怀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创建历程中的百位革命英雄。
  《百年党史·百位陕甘英雄展》本期为您介绍五位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的革命先辈:杨森、黄子文、惠子俊、黄子祥、张邦英。



  杨森:1908-1936,原名杨增凯,陕西乾州(今乾县)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杨森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和坚决抗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大队政委、红二十六军第四团政委、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师长。1933年8月,率领红四团转移到照金苏区并参加陈家坡会议,后参加过崂山战役。1936年,率领红三十军东征,在回师途中与敌激战而英勇牺牲,将一腔热血洒在了黄河岸边。


  黄子文:1909-1947,曾又名黄成章,陕西三原人。黄子文与兄长黄子祥被称为“渭北黄氏两兄弟”。曾在上海求学,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8年,在渭北地区建立起第一支农民武装,渭华起义爆发时担任总指挥,后到天津北方局军委工作。1932年,北上陕甘边区开展革命运动,曾担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1947年,战斗中因头部中流弹而牺牲。一年后,黄子文的灵柩移回家乡。中共关中地委的挽联上书写着:“为人民毕生奋斗历尽艰险,战胡匪奋不顾身捐躯疆场。”


  惠子俊:1910-1944,曾用名惠荣生,陕西长安(今属西安新城区)人。年少时在陕西机器局兵工厂做钳工,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照金薛家寨修械所带领军民制作“麻辫手榴弹”。曾担任陕甘边特委书记、第二路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西北工委书记。1944年在绥德县南关白家沟因病逝世。1945年,中共绥德地委在惠子俊墓前立碑纪念。1956年,惠子俊的灵柩从二郎山移至绥德烈士陵园,以志永久纪念。


  黄子祥:1895-1982,曾又名黄云章,陕西三原人。黄子祥与革命先烈黄子文被称为“渭北黄氏两兄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韶关讲武堂学习军事理论,结业后回到陕西参加杨虎城部队。1933年,在担任红二十六军第四团团长期间带领红四团来到照金苏区,并参与陈家坡会议,后担任红四十二师骑兵团团长。建国后,历任陕西省军分区司令员、陕西省交通厅厅长、陕西省第一届至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82年在西安逝世。


  张邦英:1910-2010,陕西耀县泥阳堡(现耀州区天宝路街道办事处)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配合王泰吉耀县起义,组建耀县游击队并担任副队长。随后带领耀县游击队转移照金苏区,参与陈家坡会议。后担任陕甘边南区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及苏维埃政府副主席、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建国后,历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民政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等职。2010年6月在北京逝世。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一大批艰苦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照金纪念馆响应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号召,继续扩大“照金精神”外部影响力,广泛普及陕甘边革命历史,着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让红色基因的种子融于血脉、根植人心。


网络编辑:吕思懿
信息审核:吕思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