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风正劲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07 10:3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统揽,紧盯“九个突破求进”,统筹实施“五个行动”,聚力抓发展、促转型,抓作风、提效能,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



尧柏万吨线水泥窑综合利用固(危)废项目现场



秦创原铜川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园项目


  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发扬改革精神、强化改革举措,谋准谋深谋实各领域工作,加压加力加速真抓实干,推动各项工作突破求进、再上新台阶。
  深秋时节,铜川一派热火朝天的奋斗景象。在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的生动实践中,我市全面兴起大抓发展、大抓服务、大抓效能新热潮,为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夯实坚固根基。
  聚焦发展目标 加速推进高质量项目落地见效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连日来,记者在全市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企业生产车间看到,处处都是建设、生产者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的场面,迸发出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眼下,天气逐渐转凉,但在位于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年产100万件轻量化汽车零部件项目仍建设正酣,各岗位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今年5月31日,总投资1.5亿元的陕西长空汽车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万件轻量化汽车零部件项目一期建成投产。
  “此前,从签约到建设,政府部门对于这个项目大力支持。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产出3万吨纳米改性高性能复合材料(颗粒)及100万件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年税收2400万元,可带动当地就业40人。”陕西长空汽车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鑫介绍。
  在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陕西誉品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同样呈现出火热的生产场景。企业的金属精密蚀刻及光学镀膜项目,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三代SUS304基材遮光片是高端镜头必不可少的高端新型片式元器件,相关产品一经问世便迅速打开市场,2023年产值高达6400万元。
  11月,在铜川,隆基12GW单晶电池项目加快建设;远大稀土镁合金进入试生产;凯立稀贵金属二期正在设备调试;中能建、陕投等储能项目加快推进;铟杰年产200吨磷化铟材料项目已完成三通一平,正在进行厂房基础建设,预计2026年底建成……
  今年以来,我市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统揽,树牢大抓项目、大抓服务、大抓效能鲜明导向,建立重点工业稳增长包抓清单,常态化研判、穿透式调度稳增长,一对一抓企业入规纳统、扭负转正,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成效持续显现。
  截至三季度末,市级领导包抓推进34个重点项目,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90.8%。精准对接“两重”“两新”政策,争取到位中省政策性资金25.6亿元。其中:中省预算内资金4.5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6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2.1亿元;增发国债4.4亿元。招商引资签约合同类项目281个、涉及金额191.86亿元。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铝基新材料、汽车装备配套、新型建材、光电子4条产业链增加值分别增长24.3%、46.8%、13.6%、28%。
  当前,全市上下正以只争朝夕的姿态和马不停蹄的状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助推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撑起坚实脊梁。



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年产3万件新能源乘(商)用车零部件制造项目生产车间




  探索创新举措 推动营商环境再提升再突破
  中小企业一直占据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有着最直接、最清晰的感受,证照办理是否便捷,无疑是衡量一个地方营商环境优良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前不久,宜君县老街新开业的上品牛肉汤店店主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手续时,切实感受到了政务服务的“加速度”。店主仅需提交一套材料,通过“一网申办、一窗受理”模式,各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原本需要数天才能办好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短短几天就顺利办结,为店铺的及时开业运营争取了宝贵时间。
  今年以来,我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以“四深化、四提升”为工作抓手,安排部署32项重点任务,着力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项目和服务产业上再深化、再突破,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我市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点,深化规划用地改革,推行土地报批初审合格“当场受理”、内部会审“马上就办”、业务审查及时组织、报件资料“每周清零”的工作机制,工业项目用地全面推行“标准地”供应,施工许可证实行电子化发放。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效能,推行一个“服务专班”,一个政策“工具箱”,一张监督“明白卡”,“一对一”帮扶,“一站式”审批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提前介入招商引资及重点项目即来即审,集中开工具备条件项目环评手续按期办结率100%;完善融资支持体系,开展“金融服务进园区进企业”等政银企对接活动,新增贷款16.36亿元。
  一项项创新服务的推出、一批批优质企业的落户、一家家潜力企业的壮大,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最大的“强磁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年上半年,我市经营主体满意率达到95.42%、居全省前列,在省发改委发布的《2024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中,“铜川市多措并举破解企业融资难题”“铜川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全省知识产权保护‘样板区’”2项案例入选。亮眼的数字与骄人的成绩背后,是铜川驰而不息优化营商环境的担当与作为。






  强化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发展效能不断显现
  唯创新者能先行,唯奋斗者能致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作出专门部署,这些都为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向科技创新要发展新动能?铜川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全力推进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提质升级、由势转能。
  2021年3月,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正式开启建设,三年多的时间里,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平台建设有力推动了全域协同创新体系、技术创新攻坚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创新人才支撑体系、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张张成绩单更能展示出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的鲜明“气质”:铜川秦创原先进激光与光电集成产业创新聚集区获省科技厅批复创建;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药王孙思邈经典名方的开发及应用”项目纳入2024年度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四链”融合项目;今年新增省级瞪羚企业10家;全市416家企业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完成省工信厅公示企业406家;铜川秦瀚陶粒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环保型高强度低密度页岩气用压裂陶粒支撑剂及制备技术”项目获得202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如今,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正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新技术正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原动力,不断汇聚的各类人才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持续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让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不断释放澎湃牵引力。
  改革风正劲,创新潮更涌。今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式发布,铜川创新驱动向着更高目标迈进。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营商环境突破提升、创新发展动能澎湃……全市上下将以更新的发展理念、更好的精神面貌、更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中善作善成、苦干实干,奋力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记者:张创


网络编辑:屈立荣
信息审核:张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