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提示: 五月需重点预防手足口和呼吸道传染病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9-05-07 08:3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据市疾控中心历年来疾病发病统计显示,每年5月至7月是我市处于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在此提醒儿童家长及幼托机构,应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此外,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仍处于发病高峰,需做好防护。
  (一)重点关注事件
  1.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主要以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每年的4月至7月是我市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季节。
  建议:(1)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2)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指导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掌握“六步洗手法”。(3)家庭常备“84”消毒液,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奶瓶、奶嘴及孩子常用的餐具应经常彻底清洗消毒。(4)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5)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6)幼托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疫情报告、通风消毒等措施,发现病儿及时隔离上报,做好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发现、应对和处置工作。
  2.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近期天气变化多端,要警惕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反复侵袭,常见的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红热、百日咳、风疹、麻疹等。
  建议:(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2)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3)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4)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特别是症状较轻的病人应及早到社区医院就诊,避免发生交叉感染。(5)学校及幼托机构应着重防范呼吸道传染病的小范围暴发,加强校内环境卫生和教室的通风消毒,落实晨午检、缺课登记、疫情报告等措施。
  (二)一般关注事件
  1.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老鼠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将汉坦病毒传染给人。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该病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花费大,病死多。在常有野外工作或活动的农民、学生等群体中发病率高。每年5至7月是我市出血热发病的小高峰。
  建议:(1)接种疫苗是防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2)尽量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不要夜宿在果园等户外场所以防螨虫叮咬;在村周、果园、菜园、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可长期实施灭鼠、防鼠措施;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等;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3)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救诊。
  2.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菌借助食品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公众需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不洁食品,一旦出现食源性疾病症状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


网络编辑:张泽
信息审核:薛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