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互动交流 / 调查征集
调查征集

第三届铜川市道德模范评选网上投票

活动简介:
  为大力宣传道德模范事迹,弘扬道德模范精神,今年4月中旬,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在前期宣传发动、群众推荐、组织审核的基础上,推选出了五类共60位候选人,请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投票。 联系人:姜 雯 联系电话:3283243 通讯地址:铜川市文明办 邮编:727031 电子邮箱:tcswmb123@163.com
调查问卷

第三届铜川市道德模范评选网上投票

1、诚实守信

  马兴让,男,52岁,中共党员,宜君县尧生镇车村村委会主任。多年来他以自己诚实的做人风格,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00余件。他带领广大村民成立了车村兴民苹果专业合作社。他以诚经营,使专业合作社吸收会员154人。2013年车村苹果实现产值740万元,苹果在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上获得一金一银的荣誉。他组织的工程队在为车村修建水泥路时,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用最好的料。在项目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他全额垫付,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车村360米道路硬化工程。并在工程款没有到位的情况下,自己预先垫付了工人的工资。在给郭寨村五保户老郭安装门窗时,他不但不收工钱,仅以成本价供料,自己还给老郭买了日常生活品。   芦凤君,女,43岁,铜川市天天放心早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2009年获王益区“三八红旗手”称号。她于2010年成立了铜川天天放心早餐工程有限公司,让市民吃上了干净、卫生、营养的放心早餐。安排了下岗工人126人,技术工人16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5人,残障人5人,并在全市范围内投放放心早餐工程流动网点90个。她通过考察学习,从安全放心着手,制定出了一套严密细致的生产销售制度。豆浆、包子、荷叶饼等的生产还采用了自动生产线。食品安全检测、信息管理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工业化。她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抽检,保证生产线上食品的安全。她关心员工,即使企业资金周转遇到困难,也要千方百计首先把员工工资发放到位,从不拖欠。   李耀云,男,61岁,铜川市耀州区裕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成立伊始,他把“守法、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准则,始终坚守“诚信立业、质量兴业”的宗旨,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把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上缴利税大户。他时刻把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照章纳税作为经营企业的根本,2008年至2012年被市、区地税局评为“诚信纳税企业”等。公司自组建以来,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善待职工。连续四年被市住建局评为“先进单位”。他常说:“宁愿赔钱,也不能干违背良心、不讲诚信的事”。他积极投身公益和慈善事业,回报社会。“5.12”汶川大地震时,他慷慨解囊捐款10万元。近几年,他先后又拿出30多万元资助27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何小勇,男,35岁,中共党员,宜君县绿佳源蔬菜合作社理事长,2011年6月被国家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带头人”。他始终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2008年,他发起成立了宜君县“绿佳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了让村民尽快掌握大棚种植技术,他多次和县科技、农业等部门联系,邀请蔬菜专家、技术员举办培训、讲座45期,培训会员1800人次,发放蔬菜实用技术资料5000份,基本解决了社员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为了保证蔬菜质量,他建立了产品质量跟踪追溯制度。在蔬菜营销过程中,他诚心对待每一位客户,从未出现质量上和价格上的问题,尤其是在蔬菜营销旺季,即使有客商上门出高价采购,他都是先保证经常合作客户的数量和利益。   康韦炜,男,41岁,铜川市瑞凯达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诚信立业,重诺践诺,热心诚心为用户服务。他讲求信誉,对待进厂维修保养车辆细心检查、热心维修,按约定时间交车;建立用户信用档案,一车一户建档,始终坚持售后服务电话回访,坚持进厂车辆免费检测,确保售后服务和维修质量,得到了广大客户的信赖。特别是通过坚持售后服务电话回访,广泛听取客户意见,不断改进服务,使客户满意度逐年上升,客户满意度指标超过了北京现代总公司的规定。公司被评为铜川市“AAA级企业”、陕西省诚信企业、“2012年度铜川市消费者满意单位”、2012年度汽车维修质量信得过单位,2013年6月被陕西省诚信评审委员会及陕西省企业诚信协会联合授予“诚信经营示范单位”。   魏晓芳,女,40岁,铜川市妇联巾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她秉承“没有诚实就没有尊严”的理念,以诚立业,以信求誉。她做餐饮,一诺千金,2011年春节将至,她同某企业口头约定提供1000箱八禧蒸碗。由于年终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大涨,有人提出每箱加价40元购买,她不为高额利润所动心,婉言谢绝。2010年投入100万元创办了铜川市妇联巾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突出“巾帼家政”、“小芳月嫂”的特色培训,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38期,培训下岗失业妇女1657人,安置下岗失业妇女554人就业。2013年她在耀州区永安路街道办邻德社区投资210万元代建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在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所有的娱乐活动仍为免费,得到了老人的信任。她诚实做人、诚信兴业。

2、见义勇为

  刘卫星,男,36岁,中共党员,耀州区演池乡卫生院院长。2011年6月11日,在他驾车行驶途中,遇见一个10岁男童被车撞伤后生命垂危,司机逃逸,旁边围观了许多人,但无人上前援救。路过车祸现场的他看到后不假思索说:“救人要紧”,然后便毅然将孩子抱上车送往医院。看到孩子抢救后还未脱离危险,他又及时帮忙联系西安大医院的专家。转院半年后,男童才康复出院。专家说幸亏送救及时,要不就可能成了植物人。他做了好事不留姓名,以致孩子家长苦苦寻找半年之久才找到了孩子的救命恩人。家长多次打电话给他要登门感谢,都被他婉言拒绝,直到孩子家长送来锦旗,大家才知道他见义勇为的善行义举。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医生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刘勇,男,30岁,宜君县太安镇焦寨村村民。2013年6月的一天,修桥工队的一个小伙子酒后跑到农户家里闹事,砍伤了村民何光华一家三口人。他得知后急忙赶到,现场制服了歹徒,又将伤者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并在医院帮助照顾病人。焦寨组村民的饮水管道被过往车辆压坏,导致村民吃水困难,他组织村民抢修并与标段工程队联系,对毁坏的管道设施进行整修,并为组上争取到维修费用7000元。石油钻井队需要拉水洗井,村里个别有私心的人想一个人给油井供水。他得知后就组织村民和打井队协商,和油井签订了供水合同,方便了油井,也保证了村民的利益。他无私无畏,做事公道,路见不平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他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受到了村民的好评。   沙磊,男,31岁,铜川市第一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驾驶员。2014年8月6日下午16时左右,他驾驶的大巴车由延安驶往铜川。当行至包茂高速甘泉段以南14公里时,一块拳头大的铁块击穿了大巴车前挡风玻璃,也击中了他。顷刻间,他的头部、眼部血流不止。他强忍剧痛,紧握方向盘,冷静地减速、刹车、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几秒钟内艰难而又熟练地完成了一系列标准停车动作。紧接着他报了警,并及时给公司汇报情况联系转运车辆,最终37名乘客安然无恙。车上的乘客赞美说:“这小伙子真负责,伤的那么重,还想着乘客的安全”。《陕西日报》、《铜川日报》、《陕西交通报》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他不顾自身安危,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公交驾驶员崇高的职业道德。   张洋,男,30岁,王益区工信局工作人员。2014年2月25日晚9时许,他回家走到心河湾小区前门时,听到一个女生大喊:“有人抢劫”,接着黑暗中迎面冲来一名中年男子,用上衣裹着什么东西,边跑还边喊:“抢劫的在后面”。他发现该男子神色慌张,便大喊一声“站住”!男子听到后,反而跑的更快,他快步追上一脚踹向歹徒,经过一番搏斗后,他制服了歹徒,与闻讯赶来的小区保安一起将歹徒送到心河湾小区保安室,他便悄悄的离开了。还有一次他和家人在西安北大街,看到了一个小偷偷手机,他不顾个人安危制止小偷行窃,在与小偷搏斗中受了伤的他最终将小偷制服交到警察手中后,他就悄悄离开了,他是一个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的好青年。

3、敬业奉献

  王卫民,男,58岁,中共党员,耀州区小丘镇白瓜小学校长。他扎根山区,教书育人38年。由于学校是寄宿制小学,孩子的生活起居、学习全部由学校老师负责,时间长了有些老师就有了厌烦情绪。但是他始终对学生充满爱,以校为家,以身作则,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老师们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和他一起同心协力,把一个交通不便、生源贫乏的“烂杆学校”变成了方圆几十里的名校,开创了一条山区集中办学的特色之路,学校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全区前茅。为了“让山里的孩子走向外面的世界”这句承诺,为了把学校办好,把学生教好,38年来他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付出了全部的心血。错过了给智障儿子的最佳治疗时间,已经15岁的儿子到现在都不识数,给自己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王晓军,男,41岁,中共党员,宜君县国有太安林场场长助理。17年来,他组织开展林政案件专项治理14次,处理违法分子30人次,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2010年,他带领林业技术人员,一心扑在病虫害防治上,连续工作了40余天,最后晕倒在工作现场。2014年大年三十,发生森林火灾,他带领职工到达现场后,立即组织扑救。嗓子喊哑了,手划破了,脸也刮破了,他全然不顾。为了防止复燃,连续看守火场3天。他大力推广和采用了截杆、地膜覆盖、蘸伤口愈合剂、ABT生根粉、保水剂等实用造林技术,使树木成活率达到了96%。并组织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6000亩,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3400亩,退耕还林工程5600亩,封山育林7000亩,使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   古春萍,女,49岁,中共党员,新区咸丰路办事处社保信息员。服务民众一直是她的宗旨,她敬业执着、乐于奉献。为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好,她走村串户,耐心细致的向周边群众讲解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及惠农一卡通的补贴政策,直到其领会了政策才离开。她负责新区玉皇阁村及周边七、八个村子的养老金及一卡通发放工作。从2010年—2014年8月,累计发放了三、四千人的养老金及一卡通资金约10000多笔,共计金额600多万元。去年春节,赵家坡有一位老人,急着取出惠农一卡通里的钱还钱,但碰上办事处人员放假。她得知后放下自己的事,跑前跑后,最终筹集了足够的资金,使老人按时还了钱。她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服务,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白益军,男,52岁,中共党员,耀州区新闻中心编辑。1995年,他在业务培训结束返回途中,不幸被伤害致残,失去了双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他的情况完全可以提前病退,且工资一分不少,可他拒绝了这种待遇,安上假肢后,又回到工作岗位上。他说:“新闻写作是我终生的追求,我失去了双脚,但我还有一双手”。他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勤于学习,钻研新闻理论知识,始终牢记党的新闻工作者原则。虽行动不便,但他还经常主动深入到基层一线采访写作。在做好《新耀州》编辑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向上级媒体投稿,宣传耀州区的先进典型。平均每年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稿50余篇,为宣传耀州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成均义,男,54岁,中共党员,新区咸丰路街道办事处党委委员、农经站站长。2014年7月2日,他因在工作中操劳过度而昏迷,现仍在医院救治。在创卫的关键时期,他带领创卫办同志,对全办的创卫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强督办整改。他还在帮扶申河村的创卫工作,他进村入户,指导申河村的创卫工作,积极争取创卫资金,清理清运生活垃圾10余吨,安装“四害”毒饵站20多个,清理主干道杂草300余平方米,新增垃圾桶10个。近年来,新区中老、上高埝等村村民因征地拆迁利益问题多次上访,他每次都主动请缨接访。今年以来,他共接待上访群众10批160人次。《铜川日报》对其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新区工委、管委会做出了向成均义同志学习的决定。   刘鲜,女,40岁,中共党员,王益区地税局监察室主任。她虽身患顽疾,但20年来一直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几年来开出税票2000多份,征收税款100多万。为按时上报人事年报,她放弃了还有一个月的产假。她患了不能治愈的免疫性疾病,只能终生靠服用激素类药物来控制病情,为加快区局税收会统工作电算化进程,她忍着关节肌肉疼痛坚持工作。2010年,组织上任命她为监察室主任,监察室只有她一人,事无巨细都要她干,她常常错过了吃饭时间,忘记了下班时间,不得不将孩子送小餐桌吃饭,父母住院都未能陪院。她精心打造的六廉教育、廉政跟踪卡、双评双述双访等一系列纪检监察创新工作,都收到了较好的实效。她自强不息,是最美的地税人。   李文强,男,47岁,中共党员,耀州区石柱镇光明村乡医。被群众们亲切的称为“光明村健康守护人”,他患有大骨节病,导致身高不足1.5米,看病随叫随到,不分白昼与刮风下雨,从未耽误过一个病人。年诊治患者1200余人,其中30%是上门诊治,他从未收过一次出诊费,经常会把药费零头免掉。2012年一天雨夜,他出门看病由于路滑摔倒在水渠,想到村民的病耽搁不了,便起身强忍剧痛继续往村民家赶,看完病回到家后才包扎了自己伤口,第二天又去给村民看病了。他十六年如一日,把一腔仁爱洒在了养育自己的家乡,印在了乡亲们的心里。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陕西日报》、《人民网》、《搜狐网》、《西安晚报》、《铜川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李明亮,男,50岁,中共党员,市公安局印台分局法医。在他之前,印台公安分局法医检验技术还是一项空白,设备一无所有,法医检验工作全靠上级业务部门或兄弟单位协助完成,不但耽搁时间,而且贻误时机,有的案件因此而搁浅。他到岗后凡事亲自动手,经常加班加点,将法医室建成了印台区公安司法鉴定中心,使印台的刑事技术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他爱岗敬业,从事法医工作26年来,他直接勘验各种现场3900余次,年平均出现场150次。检验解剖尸体2609具,人体损伤鉴定1396人,出具法医鉴定书4000余份,年平均出具鉴定书150余份,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法院判罪量刑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他刻苦钻研法医学、法医解剖学等,先后有十余篇法医学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李建伟,男,32岁,铜川市公交公司第六分公司驾驶员。他始终坚持安全运营、文明服务,努力为广大乘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文明的乘车环境。2012年3月他成了一名校车驾驶员。每天接送学生时,对孩子们的关心程度不亚于亲人。天气变冷了,哪个学生衣服穿得少了,他就及时叮嘱要多加衣服;学生要交钱,有学生忘带,他便把自己的钱掏出来给学生;下雨天有的学生忘带雨伞,他把自己的伞拿给孩子……就是这些芝麻大的小事,让学生们感到温暖,把他当成了亲人。家长们称赞他负责任、有耐心、关心爱护孩子,是难得的好司机,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坐他的车。2014年6月1日被《铜川日报》头版以“为‘祖国花朵’把好方向盘”为题刊登了他的先进事迹。   何文朝,男,50岁,中共党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信息(宣传)科科长。在宣传工作岗位上,他精心采编《铜川新区》内刊,并将报纸及时发送到辖区100多个单位。配合市级媒体办好“新区动态”、“新区快讯”、“聚焦新区”等专栏、专版;为了反映通村公路建设和“四创”工作,他跑遍全区的村、几十个单位和上百处工地,深入一线采访,采写了一批有分量的新闻稿件,推出了新区一批先进典型和“身边好人”;他参与组织牡丹诗会、樱桃诗会等大型活动,并及时收集整理上报信息,他出版了《孵梦集》《步韵》《梦画天堂》《浪潮集》《圆梦录》《纸上宫殿》等作品;采写了大量的新闻稿件及文学作品,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获奖三十多次。   张建武,男,48岁,中共党员,耀州区锦阳路街道办综治办副主任。20余年来,他扎根一线,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他始终坚信“小调解能解决大问题”的工作理念,多年来切实把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调解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千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他通过大胆创新和工作实践,总结提炼出了预防和调处矛盾纠纷的“五步工作法”,在董河工业园区和耀州农业园区土地征用、土地流转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3年9月6日陕西新闻联播在“最美基层干部”栏目中,他的事迹以“一肩挑三职,城乡结合部的闲事队长”为题进行了报道;9月17日《陕西日报》第二版又以“为百姓遮风挡雨——记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共产党员张建武 ”为题进行了报道。   陈绪海,男,51岁,中共党员,印台区印台镇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4年担任村主任以来,他把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点。全村的苹果面积从1995年的270多亩逐渐发展壮大到2013年的2100亩,产值达680万元,果农人均卖苹果纯收入13000元,群众收入显著提高。他两年内争取资金160余万元建设出村的道路,彻底改变了群众的出行难状况。他在全村开展以“除陋习,树新风”为主的村风村貌治理活动,重点清理“三堆六乱”,建垃圾屋7座,改厕118个,刷写文化墙280多平方。在村民住宅巷道统一规划修建花池,安装太阳能路灯,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他进一步完善村图书室、活动设施,修建了村文化广场,组建60多人社火队,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   屈涛,男,48岁,中共党员,铜川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工程部部长。1992年调入铜川市沮河取水工程筹建处工作。为做好输水管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他每天往返驻地和工地4-5趟,和施工人员一块上下班,经常蹲守在施工现场,确保了工程质量。1996年5月,他负责矿务局市区供水系统改造工程、印台供水工程、市区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赵家塬供水工程、坡头工业园区供水工程等项目的管理工作。他扑下身子,深入施工现场,抓安全,抓质量,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阻力和技术问题,工地上时常都能看见他忙忙碌碌的身影,近几年来,他为了推进项目建设,他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亲自办理项目规划、土地、环保等手续。   袁小娟,女,35岁,中共党员,新区咸丰路街道办事处下高埝社区副主任。她负责社区创卫及社区财务报账等工作。在财务工作中,她以身作则,不徇私情;创卫工作中,她经常放弃休息日和辖区居民顶着烈日打扫道旁的杂物,清理墙面的小广告;为辖区单位分发灭鼠、灭蚊蝇药物,指导他们如何规范投放。只要是社区的事,不论大小,只要电话响起,她就会放下家里的事,第一时间赶到,从不抱怨。她一人要做好全辖区26个单位、6个居民小区创卫工作的落实,还负责着创卫档案的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她带领大家走上街头,了解社情民意、宣传党的好政策,宣传创卫、健康知识,她带头参加劳动、捡拾垃圾、清扫路面,把创卫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下高埝社区也多次被区创卫办评为先进。   黄岱,男,47岁,中共党员,铜川市公交公司客车大修厂汽车保修工。1993年以来曾8次荣获“优秀保修工”光荣称号。工作25年来,他早出晚归,常常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日,加班加点完成维修任务。他带领的小组成员不计个人得失,赶时抢点救援抛锚车辆。春节前,一辆六路车因曲轴断裂停运在新区,厂里派他带领的维修小组前往抢修。现场察看后,他将车拖到附近修理厂就地维修。为不耽误车辆运营,他带领学徒连续工作十几小时,出色地完成了抢修任务。他利用业余时间一直学习燃气车维修技术,逐步掌握了燃气车的常见故障排除,成为厂里唯一技术全面的维修人才,并主动做好技术上的传、帮、带。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受到了公交系统的一致好评。   康红牛,男,47岁,中共党员,铜川矿业公司陈家山煤矿掘进一队队长。2012年获“感动中国的矿工”百名人物称号。他担任掘进一队队长以来,能吃苦、善管理,区队管理、班组建设、职工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全队实现安全生产3177天。2007年区队施工时,由于顶板渗水、巷道积水深,水被风卷起打在人脸上像针扎一样难受,无法睁开眼睛,埋在水中的溜子常常发生故障。他不顾泥水的冲打,跳进齐膝深的水中,用手摸找故障直至被排除。2008年420矿灌浆巷突发高冒,4名打钻工被堵,他得知这一险情迅速赶往现场实施营救,他安排几名工人用矿灯同时顶住冒顶区顶板,自己在前先用手扒,手指被铁丝划破鲜血直流,后经过连续抢险4个小时,被堵人员才成功获救。   蒋生武,男,47岁,中共党员,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校长。25年来,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耕耘在教育教学的园地上。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带高三那几年,他经常牺牲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无偿辅导学生。在担任11年教学副校长期间,年年带高三最差班的化学课,但考的成绩却是喜人的。他当了校长后,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他关心教职工,注重教学团队培养,强化团队意识,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成功举办学校艺术节和运动会。多年来学校应届生二本上线率稳居全市前列。他先后被评为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优秀教师、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校长等殊荣。   韩建涛,男,42岁,中共党员,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双龙煤业采煤队队长。2013年度陕煤建司“十大感动人物”。作为采煤队队长,矿上规定队长每月下井15天,他总在20天以上。白天,他做任务布置、进度安排、安全管理。夜晚,住在值班室楼上,井下有什么动静,他第一个赶往现场。他不循旧例勇于创新,创立了采煤过程使用的“韩式垂钓割采法”,确保了煤炭质量和支护高度,并荣获陕煤建司科技创新二等奖。2012年他与队里的兄弟利用80天时间生产原煤20万吨,创出了班产、月产、年产建矿以来最高记录。四年中,采煤队累计生产原煤375万吨,连续实现安全生产1460天,全队没有发生过轻伤及以上安全事故,双龙煤业连续15年无轻伤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4、孝老爱亲

  马金山,男,58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驾驶员。2004年3月,妻子确诊为脑梗、左身偏瘫。最初住院的几个月,妻子动弹不了,他没黑没明地在身边照料,整个人瘦了一圈。出院后,他每天早晚为妻子擦身洗脸、做饭洗衣,悉心地照顾妻子的饮食起居。他上有90岁的老父亲,下有涉世未深的孩子,他独自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为防止妻子手萎缩,每天晚上,他两三个小时就得起来活动妻子的手脚,多少年来他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为了让妻子尽快恢复,他特意制作了一块木板,将爱人的手用毛巾捆在上面,并在家里安装了拉力器,不厌其烦地帮助她做肢体锻炼,每晚定时起来活动妻子手脚。他每天都要陪妻子进行分步骤的康复训练。如今,妻子已能独立做些简单家务。   王建利,男,43岁,中共党员,铜川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母亲2006年去世,父亲一直和他生活在一起,至今已有12年了。2008年的冬天,父亲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大,不能下床,生活无法自理。他就带着父亲多处求医问药,西安、阎良等地方治疗风湿病的地方他都去过。在治疗过程中,他不怕吃苦、不怕劳累、不嫌弃老人,不惜钱财,精心陪护给老人治病,他每天早起,给父亲准备好早饭,帮助父亲穿衣服,拿药、倒水,每天晚上坚持用药水擦洗患处。他经常鼓励父亲,树立战胜疾病痛苦信念。每年春天、冬天,都是父亲病情的加重时候,他都要陪父亲住院治疗,悉心照料。如今父亲的病情虽然没有根除,但有所好转,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王淑云,女,56岁,耀州区孙塬镇孙塬村村民。她31岁时,丈夫因事故不幸身亡,留下年幼的儿女和年迈的公婆。由于她勤快善良、有一手好针线活,人又非常能干,所以给她提婚的人很多,可心地善良的她不忍心丢下二位老人,执意要带着公婆再嫁。10年来,她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起早贪黑,下地干活。农闲时,还在村周围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1998年,经人介绍,她带着自己年迈的公婆,嫁给了村上的“好乡医”张建华。2010年公公突发脑溢血而瘫痪,她端屎端尿,精心侍候,直到公公去世。现在,她还在照顾失明的婆婆,86岁的婆婆身体健康,逢人便夸“我有一个好女儿”。她再婚后,她尽心尽力地照顾现任丈夫的3个孩子,对待他们如亲生儿女一般。   卢君玲,女,63岁,耀州区孙塬镇孝西村村民。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个人。她每天面对的,有一辈子离不开她的瘫痪在床上十几年不能动的植物人丈夫;有一群需要帮助的朝夕相处的12名残疾人。她在经营年产1800万块砖的砖厂同时,精心照顾瘫痪的丈夫,帮助着重度听力残疾、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的12名残疾人。十几年来,她对丈夫不离不弃,把身边的残疾人当自家人看待,竭尽所能给予了他们关心和帮助。这些残疾人,没赶上砖厂灶上饭的,她就亲自下厨做饭。有人生病了,她就立刻给他们联系医生。日常生活中,她经常给他们洗衣服、洗被罩、缝被子。她用一颗仁爱的热心肠,给了残疾人一个温暖的家。   付艳玲,女,45岁,印台区金锁关镇徐家沟村妇联主任。丈夫在打核桃时不慎从树上摔下来,下肢瘫痪,几次要寻短见,都被她一次次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为了让丈夫恢复,她寸步不离,天天精心照料,陪侍左右,端吃端喝。天气暖和时,他就把丈夫背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农忙时,她还要干家里的农活,同时,还要照料年迈体弱的公公婆婆。公公婆婆生病后,她就及时找医生买药,围着老人就忙前忙后,嘘寒问暖,洗衣做饭。她供养着两个上高中的儿子,经济负担很重,但她从不抱怨,不怕苦也不怕累,把家里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她担任着村里的妇联主任,有时忙的都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在工作中,她任劳任怨、热心为群众服务,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李慧文,女,35岁,印台区印台镇西村一组村民。她上有已近90岁,视力不好,行动不方便的奶奶和60多岁不能下地劳动的父亲,下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靠她照料。农忙时,她还要下地干活,她不论多忙多累,回家后也要照顾好两位老人,一日三餐从不马虎。每到秋季天凉后,她就主动给老人增加保暖衣服,及时把炕烧热,照顾好老人的起居生活。她白天在照顾好奶奶的同时,还要下地干农活,有一次由于操劳过度,累的晕倒在了苹果园。家里老人得病,她会放下手里的一切活,给老人联系大夫,买药,给老人改善生活,精心照顾,直到他们完全康复,她才放心去下地干活。她尊老爱幼、孝敬老人,受到村民的好评和称赞。   周东侠,女,48岁,耀州区孙塬镇石塬村村民。1989年,23岁的她嫁给了奥保平的二哥,在她嫁到奥家10个月时,奥保平在打工的煤矿出事,双腿瘫痪,生活无法自理。从那时起周东侠就开始照顾他的吃喝拉撒。每天帮小叔子洗脸、做饭,为其擦洗身体。只要天气好,她都会推着小叔子晒太阳。“虽然是嫂子,但就像母亲一样照顾了我24年。”奥保平说起嫂子周东侠,感激不尽。“最难的时候我也想过要放弃,可我必须给孩子们做个榜样!”就是这个简单的想法,让她坚持照顾小叔子24年。3月23日,微博网友“凤凰兄”将她的事迹发到了微博上,引起许多网友的关注。“提起周东侠,村上没人不说好,都为她竖大拇指”,在村民眼里,她不但是个好媳妇,更是个好嫂子。   徐娟,女,43岁,中共党员,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纪委办公室副主任。2013年被陕西煤炭建设公司评为“感动陕煤建司十大人物”。2005年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她精心照料护理了病重的父亲一年多时间。2011年,母亲由于突发脑中风严重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她每天将准备好的食物用搅拌机打碎过滤,把中药磨成粉,拌成糊状,给母亲打胃管。每间隔2小时就要给母亲打一次饭,她总是小心翼翼地用注射器推入流质食物,每次下来手臂都又酸又困。她每天给母亲进行康复训练,帮母亲擦洗身子、按摩关节和肌肉,晚上还要换三、四次尿不湿。她的二哥患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她经常陪他住院看病。出院后,一直是她每天照顾着他的生活,按时吃饭、服药并经常和他谈心开导。   高志峰,男,60岁,中共党员,王益区韩塬村村民。2009年被评为“铜川市十大孝子”。1985年,两个孩子还小,妻子因患急性脑炎而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他把妻子从医院接回到家里,吃药、打针、精心照料,进行肢体锻炼,三年后,妻子才能慢慢扶墙移步。谁知母亲因疲劳过度、全身肿痛、患上类风湿。30年如一日,他起早贪黑,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妻子和母亲,他学会了在家打针、扎针、摸脉。料理家务、洗衣做饭,他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他经常为母亲、妻子按摩背、腿,病床前端水送饭、梳头洗脚。现在他的母亲已经83岁高龄了,还能做点家务,为他减轻一点负担。妻子现在虽然还是半身不遂,但已经可以自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赞歌。   郭天珍,女,58岁,王益区黄堡镇梁家塬村四组村民。1989年丈夫由于煤矿塌方事故导致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当时很多人劝她趁着年轻改嫁,可她不离不弃,毅然挑起这个家庭的重担,她25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着瘫痪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从一开始对药品的一无所知,到后来给丈夫在家换药、打针,这些全是她硬着头皮学来的。家里的农活也全靠她一人干,其丈夫看到她每天如此劳累,自己帮不上反而是她的负担,便主动提出要和她离婚,但是她始终不肯。儿子成家后不到两年病故,儿媳抛下一岁大的孙子离家出走,她一边照料瘫痪的丈夫,一边照顾年幼的孙子。长年累月的奔波,也使她自己身患多种疾病,25年来,她吃苦耐劳,无怨无悔地用爱心守护着这个多难的家庭。   曹小红,女,39岁,中共党员,铜川矿业公司鸭口矿劳动服务公司职工。2011年被陕西省煤化集团公司授予“道德模范”称号。2009年10月,她的丈夫因车祸失去了右眼,由于头部受到重创,手术后失去了很多记忆。不久公公也患上了甲亢病,婆婆因患糖尿病并发症双目失明。面对这些不幸,她自立自强,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为了不耽误上班,每天早上她都要比家人提前近两小时起床,做好早饭,服侍好公婆与丈夫后才去上班。丈夫在她的照料下,走出了自曝自弃的阴影,也能乐观的对待生活了。作为儿媳,她比闺女还亲,常年照顾患病的老人毫无怨言。年迈的公婆,想搬出去住,以此减轻她的负担。她知道后坚决不让,对老人的照料更加细致体贴了。   曹新娟,女,35岁,耀州区天宝路街道办事处塔坡社区居民。2006年夏,公公因肺癌住院,做手术急需用钱,作为儿媳的她将女儿5000元学费交了住院费,并将家里经营的唯一经济来源小吃部停业,和丈夫去西安亲自照顾公公。2007年,婆婆右臂粉碎性骨折住进了医院,她就一直不离左右,陪伴着老人,不但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婆婆,还在精神上经常安慰婆婆。2009年,丈夫因突发性脑溢血而瘫痪在床,她给丈夫喂饭喂水、洗脚洗脸、洗头擦身。由于医院康复费用大,她便在家中依照康复教材示意图,用木棍和木板为丈夫钉了个简易“双杠”,用来锻炼丈夫走路。丈夫病情稍有好转时,她便到处找钟点活干。“既然进了这家门,照顾好这个家就是我的责任”,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龚春妮,女,55岁,宜君县哭泉乡淌泥河村村民,宜君县“好媳妇”。丈夫患癫痫病近30年,瘫痪在床6年多,她一直不离不弃、悉心照料、无怨无悔。有一次丈夫因病发作,栽倒在河边,头皮都摔掉了,她赶紧把丈夫送到县医院,缝合了伤口,她精心照料,按时用药涂药,丈夫的伤慢慢也好了,但是从此瘫痪。她不嫌脏、不嫌累,为了不让瘫痪的丈夫生褥疮,她每天都要给丈夫翻身五六次。她坚持给丈夫擦洗周身,丈夫吃药、吃饭时,都是她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喂进丈夫的嘴里,有时一顿饭下来,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由于家中无劳力,她便一个人种着家里的6亩地,农闲时,她还跟同村人打工挣钱来养家糊口。   寇萍丽,女,31岁,铜川市公交公司第一分公司工作人员。2008年,丈夫因突发性心脏病不幸去世,留下了年幼的女儿和年迈的公婆,从此她一人担负起照顾孩子和老人的重担。2009年,体弱多病的公公突发冠心病住院,因她送治及时,才脱离了危险。2012年10月,婆婆被检查出患牙龈癌中晚期,住院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她将婆婆从医院接回家一边细心照料,一边上班按期完成自己的工作。2013年6月,婆婆的病情再一次加重,癌细胞扩散,口腔里大面积腐烂,常有脓液从面部腐烂部位流出,她不怕脏不怕累,拿棉签一点一点擦拭,隔一小时更换一次纱布。大夫开的胸部镇痛贴,她每24小时更换一次。她说:“只要能让一家人生活的好点,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温小艳,女,38岁,铜川市大同路小学教师。1998年婆婆突发脑溢血,手术后一直没有知觉,处于严重昏迷状态。她每天为婆婆煮稀饭并过滤出米油,再用针管通过胃管喂。为婆婆找医生、买药、洗尿垫子、抽痰、按摩、擦洗身体、拆洗被褥,尽着做儿媳的一片孝心。2003年公公因患胃癌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胃癌病人不同于普通病人,在饮食起居方面需要更加精心的呵护,加之病人抵抗力极差,总是隔三岔五的感冒,经常需要打针吃药,她总是不厌其烦。她十六年如一日,她每天洗衣做饭、照顾病人,无怨无悔。工作之余,她买药、做饭、守在婆婆的病床前。她把家里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她认真负责,爱岗敬业,不但是一个好媳妇,还是一名优秀的教师。

5、助人为乐

  丁燕荣,女,40岁,市公交公司第一分公司乘务员,2014年3月被省总工会评为“雷锋式职工”。2014年6月荣登中国好人榜。她20年来在十米车厢内,立足岗位,真情服务,传播文明新风。多年来每次营运中遇到晕车的乘客,她就及时递上清洁袋;看见携带多件小行李的乘客,她都主动帮助拿东西,并递上方便绳帮助乘客捆扎行李;遇到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乘车,她主动上前搀扶,帮忙找座位;她在售票中观察细致,看见精神不好的或面色差的乘客,就及时给予帮助。2010年她在公交车上遇到被骗身无分文的年轻姑娘张艳,就自己掏钱为女孩买了票并带女孩吃饭,又帮她联系在汉中的亲戚。她始终在工作中把规范服务与温馨服务相结合,以情动人,以诚待人,热心助人,传递正能量。   王学军,男,64岁,中共党员,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村民。他乐于助人,村上人有事他每叫必到,有求必应,从没让邻居失望过。他是村里的治安守护员,每天夜里都有他巡逻的身影;他是村民的文明传递员,经常带头维护公共秩序,对一些不文明行为,积极劝导;他还负责王家砭村四组环卫工作,吃苦耐劳、起早贪黑,十二年如一日,每天把全组总长3里多的一条主巷道、九条小巷道都清扫的干干净净。不论暑季寒冬,他天不亮就开始走巷串户收垃圾,天亮前全组180户门前的垃圾都让他收运的干干净净,做到了日产日清。邻居过红白事,他主动把车停在附近,把过事后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走。多年来,王学军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用朴实的行动帮助别人,为邻居解难帮困。   王维建,男,36岁,铜川安泰(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铜川最美志愿者。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他立即组织10名救援人员,成立“抗震救灾队”,带上自费购买的两车价值10余万元的救灾物品,连夜赶赴灾区献爱心。从2008年开始,他先后向印台区北神沟村小学、阿庄镇中心小学等学校捐资捐物。他还在印台区湫洼小学建立了安泰集团留守儿童之家,为50余名留守儿童购置了液晶大屏电视机、亲情电话、桌椅书柜、图书画册和文体器材。他投资建设了我市残疾人驾驶员专用考场,还主动减免了多项费用。他还开展了“捐资助学”、“免费接送高考生”、“节日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几年来,安泰集团向社会捐助的各项费用累计达150余万元。   白杨,男,31岁,宜君县雷塬办事处蔡道河村大学生村官。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走访农户,帮农户干活,为困难户捐钱,是大家公认的“好村官”。每到汛期,他都走访危窑户,提前安排撤离,及时将村民转移到安全地方。为了帮助农户排除汛期危房危窑的隐患,他积极申报和争取改造资金补助。如今,村中危房危窑改造了十户,基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到了农忙收玉米的时节,他就帮村民搭玉米架、掰玉米。村民梁小四和段列华因打核桃不慎摔伤,他得知后,数次去医院看望。当他得知梁小四家中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家庭贫困时,他热心帮助兄妹二人上学并给他们每人2000元的学习生活补助。他关心群众、助人为乐的善举,受到村民称赞。   杨小林,男,37岁,中共党员,印台区人大办公室工作人员。他发起组织的“天下有亲人慈善团队”,一直坚持开展关心帮助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的活动。在金锁西片有几户特困户,由于身体残疾、智力低下,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经常送去衣物,累计达五百余件。还经常送去一些面粉、蔬菜、副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与这些大山深处的百姓结穷亲,经常组织慈善捐赠和亲情探望活动。在他的面包车上,经常放着社会爱心人士捐来的衣物,只要他知道或见过的困难群众有需要,他便会将这些衣物送到困难群众手中,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他二十多年如一日,乐于奉献,帮助他人,不求回报,尽其所能,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他的善行义举受到群众的好评。   何娟妮,女,39岁,铜川市N+1爱心助学协会会长。2013年铜川最美青年志愿者。2008年5月参与汶川地震救援后,组织并建立铜川市N+1爱心助学协会。她六次往返灾区并长期参与助学活动,在四川绵竹长期资助一名孤儿至今。2010年4月,她参与青海玉树地震救援,并联合各地志愿者采购了10万余元药品、食品、衣物、水等救灾物资,送往灾区发放。2011年4月,她在玉树开展助学、看望孤寡老人等活动,并联合爱心人士为60名学生和15名孤寡老人捐助3万元。2012年5月在铜川地区发起大型捐助活动,个人捐赠新区金谟小学价值33300元的净水设备。2013年4月带领团队人员前往庐山抗震救灾,在铜川地区和阎良地区发起募捐活动,为当地灾民送去20000余元衣物、米、面等物资。   张改玲,女,41岁,宜君县家家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经理。她先后帮助100名进城务工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免费对500名进城务工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服务家庭1500多户;为太安镇敬老院、农村留守儿童及特困家庭义务理发、保洁等服务100余次,爱心奉献免收各类费用2万余元。她发动80名员工成立了巾帼志愿服务队,坚持为老人提供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购物等服务,先后为40个家庭提供了志愿服务。2013年,她得知宜君县木瓜洼村汪春芹身患绝症,她的孩子患先天性心脏病,家庭十分困难,无钱医治。她三八节在公司发起了“让爱无处不在­——谁来拯救我的母亲”募捐活动,她带头捐助10000元,最终共募集善款13000余元。   张惠鑫,男,34岁,中共党员,铜川新懋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关注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关爱活动,是留守儿童的“张爸爸”。他每年暑期夏令营都预留名额让留守儿童免费参与活动,并投资10万元捐建“七彩小屋”5所。旅行社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见习岗位,至今已有100余名贫困大学生在他公司完成见习,30多人留在了他的企业。2008年汶川地震,他和朋友第一时间赶到成都购买食物运送灾区。2013年9月,他组织了“留守儿童中秋大联欢”活动。为100名留守儿童准备了中秋月饼,组织观看电影,邀请城市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参加,组成了“爱心家庭”,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他先后荣获铜川市关爱留守儿童青春使者、铜川市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陈万秀,男,57岁,铜川矿业公司桃园煤矿退休工人。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生活中他一直禀承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信念。他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公益活动,11年来共献血近1万毫升。2013年,他又投身于无偿献血志愿者行列,坚持每天8—10个小时工作在服务岗位上,至今志愿服务工时已经超过2000小时,成为全市首位5星级志愿服务获得者。他积极传递“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认识因女儿患病致贫的焦坪东湾村献血者刘师傅后,便经常和他电话联系,并从亲友家中收集一些大人、小孩的衣服,清洗消毒、打包装袋后送到刘师傅家中。冬天时,他就给刘师傅带一些冬衣和羊毛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助人为乐的时代新风尚。   周世龙,男,51岁,中共党员,宜君县太安镇焦坪村党支部书记。村里修柏油路时,他无偿用自己的机械修路,为项目节约资金30000余元。北台组修水泥路时他捐款2000元,汶川地震时他捐款1500元,玉树受灾时他捐款500元。两个村民外出打工时受伤,家人没有路费去看望,他得知后分别给了500元路费。得知困难户周会民家没有钱购买种子、化肥和地膜,他主动自费解决了价值1000多元的种子、化肥和地膜。村民段俊玲的女儿在汉中上大学,生活非常困难,他每年给该同学资助1000元帮助她完成学业。2011年他组织成立宜君县益农玉米专业合作社,在全村发展社员180户,邀请专家来村进行技术指导,使社员每亩增产500斤以上,2011年-2013年全村两千亩地膜玉米增收300万元以上。   秦红梅,女,41岁,中共党员,耀州区石柱镇石柱村村委会主任。她自2005年担任村主任以来,为村集体争取资金400余万元,给村里修水泥路面巷道5公里,主干道路安装照明、景观灯60盏,自来水入户195户,建设标准化无害公厕1座,修水渠并绿化道路2公里,建设村办公场地300平米及文化广场4000平米。2008年成立希望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发出“粉虫绿壳鸡蛋”、“粉虫土鸡蛋”品牌,该品牌于2012年通过国家无公害食品认证,并荣获第二十届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合作社多次聘请专家常年为村民养殖户做专业培训,现已吸纳社员150人。她始终把村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广大村民服务,她把“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郭晓燕,女,48岁,工行铜川长虹路支行员工。2014年荣获新区工委“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市政府“助人为乐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4年2月2日,正月初三,她外出去父母家,路遇摔伤老人张福喜,她在无法找到老人亲属的情况下,将老人搀扶到附近宾馆取暖,并联系派出所干警寻求帮助,然后悄然离去。2月18日,救人不留名的好人郭晓燕通过网络终于找到了,省、市各大媒体纷纷报道。2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综合频道《新闻联播》的跟踪报道,使郭晓燕扶助老人的事迹在全国引起了热议。在日常工作中,她始终立足本职,热心服务。2013年8月,一位客户急着给孩子汇学费,一时没现钱,她便拿出自己的钱为客户凑够7千元学费,并垫付手续费。   黄新,男,38岁,耀州区宇华出租公司驾驶员。2014年8月23日晚10时,他路过新区青岗岭途中,看见一辆小轿车陷在路边渠中。他便将自己车上的电瓶拆下来给小轿车换上,但车还是发动不了,他只好拉着车主到耀州城里找师傅修。途中,他发现有辆摩托车翻倒在路边的水渠中,车下还压着一名男子,口里、耳朵里不停流血。他赶紧把伤者从深渠中抬上来施救。施救的同时,他拨打了120、110。救护车赶到后,他帮忙把伤者送到了医院。伤者醒过来后却告诉朋友黄新是肇事者,后经交警调查了解,澄清了事实真相。他经常开着出租车走街串巷,见人落难就帮一把,从来都是搭上时间贴上油,做了许多好事,是出租车行业里有名的“热心肠”。   黄宏显,男,64岁,中共党员,陕西宏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热心公益事业,多年来扶贫济困,先后资助30多名孤儿和贫困大学生。1994年他资助当年贫困学生郗攀峰上了大学,还联系单位让该生暑期实习。1996年他获悉印台区阿庄中学办学条件差后,带头捐资,还联系其他企业帮助该校解决办学资金28000元。1997年他向耀州区庙湾乡三政村捐赠衣物数百件,资助特贫户两名孩子上学,直至读完高中,并连续七年将两名孩子接到家中过年。他还设立了“宏显”助学金,自2012年开始,他每年捐资2万元用来资助10名学生。他自筹资金40余万元,推出了公益性群众文化艺术项目“宏显大舞台”,免费为市民提供了展示个人才艺的平台,该舞台被誉为铜川的“星光大道”。   崔阿宁,男,43岁,新区万宁环保地砖厂厂长。2013年春节前,他拿出1万余元购置了米、面、油等慰问品送到了裕丰园社区困难户家中。2014年春节前,他又拿出1万余元,慰问70余户困难职工和群众,并给残疾人、特困户发慰问金。多年来,他累计拿出十多万元用于扶贫帮困献爱心。2005年,他拿出1万多元,引导扶持乡亲们种菜,聘请专家作技术指导,给菜农免费浇地、发农药,并联系销售渠道,使全村菜地第二年发展到100多亩。2012年他带领砖厂职工,用铲车、汽车,义务清理渠道垃圾,为300余亩待浇地抗旱保苗扫除了障碍。2010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他得知有村民生病急需送医院,而家里没钱。他立刻带上3000元用自己的车将病人送往医院。   雷建波,男,50岁,中共党员,铜川矿业公司铁路运销公司电务段支部书记。1994年,那时他刚调入电务科不久,科里领导带着他去看望一名铁路退休职工张玉昆,看着张玉昆孱弱的身体和一贫如洗的家,他深受震动。经常在工作之余到张玉昆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时张玉昆家中没有水管,他坚持每天都给张玉昆家把水挑满。张玉昆去世后,留下了无儿无女的妻子史文萍。他又开始照顾史文萍老人。看到老人家里没有电话,与外界联系不方便,便联系给老人安装了电话。有次深夜,老人给他打电话说身体不适,他立即带着妻子一同前去照顾,直到老人身体好转后,他才和妻子回家,到家时已是夜里2点钟。他这一帮就是二十年,一直未曾间断。   王家砭村先进集体。2013年12月17日上午10时左右,包茂高速西安至榆林方向黄堡收费站处有一辆货车发生侧翻,车上橘子散落一地。附近的王家砭村村民看到后和市高交大队的交警一起帮拾散落的橘子。由于橘子太多,帮忙的村民和交警一直忙到天黑也没能清理完毕。18日一大早,王家砭村的30多位村民自发组织前来帮助整理橘子。其中也有不少老人,年龄最大的70多岁。他们冒着寒风往货车上搬运橘子。在王家砭村38名村民的帮助下,25吨橘子全部转运到另外一辆货车上,司机最终踏上了返乡路途。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焦点访谈》栏目先后做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市委授予王家砭村“助人为乐先进群体”称号。今年3月,王家砭村先进集体荣登“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