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坡耕地分布广、面积大,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十四五”以来,铜川把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来抓,聚焦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大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推动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五年来,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16个,完成投资2亿元,建设“坡改梯”10.3万亩,全面完成“十四五”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和投资列关中地区之首。

耀州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照金项目区
高点谋划,扎实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十四五”初期,开展全市坡耕地现状调查,全面摸清坡耕地面积分布、坡度等级及现有水土保持措施等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铜川市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将铜川规划项目区全部纳入省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实施方案当中,划分耀州石川河流域、宜君清河流域、印台阿庄河流域等16个项目区,明确建设内容和实施步骤,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原则,稳步推进项目实施。

宜君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清河项目区
严格建管,全面提升项目质量效益。坚持从前期设计到工程建设实行全流程管控,在前期工作中,择优选择技术力量强、信誉好的技术单位,组织开展项目初步设计编制,严格办理项目建设前置手续,确保前期工作质量。建设过程中,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项目管理制度,建立资金保障、项目公示、质量保证、检查验收和信息化管理等制度,通过综合治理,缓坡变平田,土层加厚,坡面径流得到有效拦蓄,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使“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变为“保水、保土、保产”的“三保田”。
加强领导,努力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县政府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强化常态化检查指导机制,采取专项督查、现场核查的方式,对项目推进中的薄弱环节及时预警。推动区县政府把项目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项目专班抓落实”责任机制,细化分解年度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和关键时间节点。同时,发挥水利部门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对接,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同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闭环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