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川市民明显感到身边变化:鸳鸯、白鹭等鸟类成群结队徜徉在漆水河道;沮河耀州城区段一改过去干滩乱石干枯景象一汪碧水四季长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宝石”“吉祥之鸟”朱鹮在沮河落地扎根,家族兴旺;清峪河上越冬天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铜川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鸟类之所以能在铜川大地栖息繁衍,主要得益于铜川良好的水环境,得益于铜川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河湖长制为核心抓手,锚定“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目标,党政部门齐抓共管,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全社会动员,河湖生态面貌显著改善,群众生态获得感持续增强。
在沮河河道觅食的朱鹮

在漆水河上戏水的鸳鸯
闻“令”而动重落实。市委、市政府将河湖管护列为重要政治任务,构建“党政主导、水务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共治”格局与“河湖长+河湖警长+检察长”协同机制,建立健全了《河湖长履职规范》《河湖长巡查制度》等工作制度。市总河湖长逐年签发总河湖长令,8名市级河湖长以上率下,坚持一线巡河调研,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累计巡河超11.2万次,现场破解河湖治理保护难点堵点。市县两级召开相关会议218余次,开展专项检查330余次,印发督办整改文书220余份,有力推动河湖长制走深走实。


沮河520余天持续无断流
全社会动员抓保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群众参与机制,构建全民共治新格局。动态更新378名四级河湖长信息,维护174块河湖长公示牌,明确管护范围、职责清单,公开监督举报热线,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深入推进河湖管护“末梢工程”,在全市228个行政村设立标准化管护工作室,吸纳党员、困难群众、退伍军人组建专职管护队伍,落实“每月巡河不少于22天、问题上报不过夜”工作制度,选聘127名社会义务监督员,创新推行“多元河湖长”机制,探索企业、技术河湖长等多元角色,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河湖管护格局。


漆水河耀州区城区段碍洪建筑物拆除前后照片
敢于碰硬除“四乱”。坚持问题导向,以“零容忍”态度整治河湖顽疾,守护碧水清波。联合市检察院等部门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建立“排查-取证-整改-回头看”闭环机制,每年开展不少于6个月集中整治,“十四五”期间,累计排查“四乱”问题421个,清理垃圾8942立方米,清淤12.3万立方米,实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聚焦“硬骨头”问题攻坚,创新“徒步+全域”“暗访+明查”整治模式,2024年成功治理耀州区4个养羊场污水直排隐患等多个河湖“四乱”突出问题,得到省河长办、市委主要领导肯定。建立“四乱”问题台账销号制度,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弹,推动“水清岸绿”成效持续彰显。
技术支撑“常体检”。以信息化、精准化推动河湖管护现代化,筑牢科学治理屏障。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域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滚动更新27条河流“一河一策”方案,强化漆水河、沮河等河湖保护定位,编制15条河湖岸线保护规划,定期组织开展河湖健康评价,为创建幸福河湖奠定基础,指导各级河湖长巡河护河。运用河湖长制管理平台,动态跟踪河湖管理保护中的问题,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监管体系。王益区王家河成功创建为省级幸福河湖,昔日的臭水沟变为今日的生态绿廊。加强桃曲坡水库、龙潭水库等生态水量监管,按照生态流量指标持续下泄,实现沮河520余天持续无断流,河道生态环境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