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铜川立足区域“十年九旱”以及资源型与工程型缺水实际,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抗结合,以“建机制、抓调度、固基本、强服务”为主线,用“硬核”举措与“柔性”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水利高质量发展。
预字当先建机制。实践证明,只有跑在旱魔前面,才能赢得抗旱主动。2022年,铜川立足抗大旱救大灾,对《铜川市抗旱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明确抗旱应急响应标准、行动措施。市县水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铜川市水利抗旱应急预案和抗旱应急水量调度预案》,为应对2022春旱、2023年冬春连旱、2024年春夏连旱和2025年冬春夏三季连旱提供了行动保障。积极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认真执行农业抗旱灌溉电价标准,从政策上推进抗旱工作顺利开展。针对高扬程抽水运行成本高旱区群众用不起水的实际,水务部门采取抗旱奖补政策,先后落实奖补资金100万元进行补助,群众灌溉积极性大大增强,2024年、2025年灌溉农田达到10万余亩,比前三年的3倍还多。

强化监测抓调度。水源分布、水量大小是抗旱保灌保供的关键,市水务局从监测水源工程蓄水情况、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入手,新建土壤墒情监测站点12处,建立了集农业干旱城乡供水于一体的报旱机制,确保旱情早发现,早预警,早部署,早调度。2024年铜川从全省抗旱大局出发,实施桃曲坡、龙潭水库抗旱应急水量调度,共向下游富平三原调水530万方用于抗旱灌溉,为全省抗旱减灾做出了贡献。2025年,科学设定漆水河旱警流量和桃曲坡、福地水库旱警水位等预警指标,精细算好水账,市县部门联动制定全市15天、30天、45天抗旱保供工作方案,有序组织抗旱应急水量调度,先后2次调度五一水库水量20万方,减轻了桃曲坡水库向北市区供水压力。五年来,实施域内应急调水5次33.2万方;实施域外应急调水1035万方。通过精准调度让每一方水都用在刀刃上,保障了工业、农业、生活用水“三不误”。

新区正阳路街道办陈坪村陈小平等为市水务局送锦旗
“群众点菜、部门上菜”固基本。今年元月21日,新区正阳街办陈小平等5位群众相约来到市水务局,将一面书有“抗旱管材到地头、情系百姓解民忧”的大红锦旗送到市水务局,高兴地说,“这次咱们水务局给我们3眼机井配发PE管子、阀门等物资,解决了我们以往灌溉管子破损跑冒滴漏大难题,现在浇地阀门一打开,水就到了各家各户地里,这件事真是办到我们心坎上。”五年来,针对抗旱设施老化破损、管网覆盖率低的实际,创新工作机制以“群众点菜+部门上菜”方式精准解决抗旱保灌保供困难问题。五年来,投入水利抗旱救灾资金2905.6万元,新建并修复抗旱设施53处,向基层配发抗旱水泵管材等物资价值345.59万元,群众抗旱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受到群众的普遍赞誉。

市水务局开展应急送水服务
应急服务暖民心。临近今年春节,照金镇芋园村200多名群众望着拧来拧去不出水的水龙头连连发愁,这个春节可咋过呀?正发愁间,水务部门两辆装满水的抗旱应急送水车驶入村子广场,群众满心欢喜聚拢在车前:“真是雪中送炭及时雨呀”。像这样的情景仅仅是市县水务部门组建的25支抗旱服务队工作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市县水务部门不断强化水利抗旱服务队伍装备建设,购置抗旱应急送水车9辆,依托农村供水站点,设立抗旱应急免费取水点32处,在印台区广阳镇西固村成立首支村级抗旱应急服务分队,抗旱应急服务效能不断提高。抗旱服务队始终活跃在抗旱一线,检修机电设备、维护管网、架设临时水泵,开展应急送水服务,暖民心惠民众。11台水利抗旱送水车全员出动,累计送水车4264车次,送水2万余方,解决了8.1万群众因旱临时用水困难。抗旱减灾工作举措多次在央视《新闻频道》等媒体播发,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