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水务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动态 / 工作动态

铜川水利这五年: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来源:市水务局 发布时间:2025-11-07 09:5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十四五”以来,铜川市锚定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提高水安全保障为主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优化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健全完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全力确保农村群众饮水安全,不断提升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铜川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坚强供水保障。


耀州区石柱镇集中供水站

强化规划引领,大力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高标准编制《铜川市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总投资10.49亿元,规划实施水源工程、规模化供水工程、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改造提升等项目34个,并全部纳入省级规划盘子。加快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王益区采取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方式对农村供水工程水源进行置换,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100%,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和水源“双保障”。大力推动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2025年发行地方专项债2.01亿元,同步推进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35%,农村规模化供水率累计提高了20个百分点。精准实施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和改造,累计投入2.9亿元,新建和改造供水工程96处,维修养护工程2000余处(次),改善提升26.19万人供水保障条件。


维修养护中的宜君县彭镇高村庙俭组供水工程

严格执行标准,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推行工程标准化管理,印台区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达到部级标准,耀州区小丘、王益区黄堡镇东塬、新区豹村等7处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管理工程。出台《铜川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划定设立17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隔离围网30公里,标识牌375块,界标124个,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立、治”工作。实现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消毒设备配置全覆盖,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消毒设备配置率达90%。耀州区、印台区、宜君县农村供水水质检测机构通过国家CMA资质认证,建立卫健部门抽检、水利部门巡检、供水单位自检的水质安全保障体系,每年全覆盖式检测水样保持在800份以上,水质达标率达100%,让广大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优质水。


印台区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中心实验室

打造“铜川模式”,健全完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全面夯实县级政府、水务部门、供水单位“三个责任”,健全县级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办法、经费“三项制度”,公布农村供水问题监督举报电话,推动农村供水问题及时发现、处置。将市区(县)两级维修养护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严格执行359个行政村每村每年5万元维修养护资金保障机制,累计落实专项资金9568万元。组建耀州清源、王益源顺等5家专业化运维公司,全面推行“公司+基层供水站+村级管水员”县域统管模式,探索总结的“维修养护全覆盖、管护责任全落实”的公益性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管护“铜川模式”入选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红黑榜”“红榜”典型做法,在全国宣传推广。充分考虑农村群众收入水平差距,完善农村供水水价和收缴机制,建立高水价补贴长效机制,累计补贴400余万元。强化数字赋能,建成投运王益区农村供水智慧化信息平台,完成印台区农村供水信息化调度中心主体工程,推进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


王益区农村供水智慧化信息平台

健全应急保障,有效应对灾害天气影响。制定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和城市抗旱应急保供水方案,组建应急送水队伍25支,购置抗旱应急送水车9辆,有力应对2023年冬季低温雨雪灾害和2025年冬春夏三季连旱对城乡供水影响,投入水利抗旱救灾资金2905.6万元,新建并修复抗旱设施53处,开辟印台周陵园区、耀州区高尔塬、新区长命村等地新水源9处,实施坡头园区、北市区抗旱应急供水水量调配33万方,设置临时免费供水点32处,向基层配发抗旱水泵管材等物资价值345.59万元,累计出动送水车4264车次,送水2万余方,保障了8.1万群众临时用水。


网络编辑:李相男
信息审核:付恒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