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水务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动态 / 工作动态

铜川水利这五年: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

来源:市水务局 发布时间:2025-10-28 08:16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编者按:江河奔流,见证时代变迁;水利兴修,关乎国计民生。过去这五年,是铜川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铜川水利事业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这五年,从构建“四干六脉多库”的现代水网格局,到筑牢守护安澜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从铁腕推进河湖“清四乱”实现河畅水清岸美,到精打细算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域覆盖;从让农村群众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历史性转变,到运用法治与科技手段提升行业监管能力;从一片片坡耕地变身保土增收的“金饭碗”,到一幅幅山青水秀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铜川水利的深刻变革,就蕴藏在这一组组扎实的数据、一项项具体的工程、一幕幕生动的场景之中。“铜川水利这五年”专栏将对准一项项创新的举措、一个个具体的工程、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力图全面展现五年来全市水利系统在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发展水经济、深化水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记录那些为铜川水利事业默默奉献的智慧与汗水。

铜川水利这五年: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

“十四五”以来,全市水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十六字”治水方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盯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协同共治。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0.2亿元,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93,县城设施供水能力4.2万吨每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15%,新增堤防44公里,堤防达标率达到75%,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02.97平方公里。

构建水网新布局,夯实水利基础

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印发《铜川市水网建设规划》《铜川市高质量发展农村供水规划》等规划,强化规划引领和约束管控作用。按照“四个一批”要求,抢抓国家重大机遇,建立项目库,积极谋划推动实施水源工程、供水工程、水保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期间建成龙潭水库供水工程、雷家沟水库、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等重点水利工程,桃曲坡水库向黄堡净水厂复线供水工程、龙潭灌区等项目前期审批工作已完成;店子河水库初步设计,孙家河水库、雷家沟水库供水工程可研报告已获批复。2021年、2024年获省级水利发展资金绩效评价优秀格次,共奖励资金1000万元,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也先后获水利发展资金绩效综合评价优秀格次。


2024年3月28日,铜川市2024年一季度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现场观摩推进会在铜川市耀州区瑶曲镇教场坪村召开


雷家沟水库枢纽工程

完善防御体系,筑牢安全屏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理念,依法履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职责,不断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通过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山洪沟防洪工程建设等,水利工程防洪能力整体提升,建成堤防总长度241.35公里,保护人口30.5万人,保护耕地8.52万亩。建设100多处雨水情、旱情监测站点和视频监控站点,重点河流水情测报实现全覆盖。强化防汛抗洪专家队伍和抗旱服务力量装备建设,应对水旱灾害事件技术支撑有力,处置科学有序高效。五年来,战胜了2021年、2023年、2025年等沮河、雷塬河、清河、北洛河等河流8次超警戒洪水、3次超保证洪水,有效应对了2022年、2024年较重夏旱和2025年冬春夏三季连旱等严重旱情,有力保障了旱区群众饮水安全和灌区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减轻了水旱灾害的损失和影响。2023年被评为全省防汛抗旱先进单位,山洪灾害经验做法在全省2024年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现场会上进行交流发言,2025年全省山洪灾害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宜君县清河南塔-刘家河段河道治理工程

提升供水保障,守护群众用水

投入2.8亿元实施供水项目97个,改善提升28.5万人饮水安全条件。严格执行每村每年5万元维修养护资金保障机制,落实专项资金9568万元,兑现高水价补贴400余万元,让6.6万名群众喝上“舒心水”。全面推行“公司+基层供水站+水管员”县域统管模式,实现县域统管全覆盖,“维修养护全覆盖、管护责任全落实”的公益性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管护“铜川模式”2022年列入水利部“农村饮水红黑榜”典型做法在全国推广。耀州区小丘、王益区黄堡镇东塬、新区豹村等7处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管理工程,印台区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达到部级标准。耀州区、印台区、宜君县县级水质检测机构通过CMA资质认证,年检测水样保持在800份以上。常态化排查饮水问题,解决群众饮水问题200余个,供水舆情连续多年处于全省较低水平。


王益区黄堡镇东塬供水工程

健全河湖长机制,改善河湖面貌

认真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建立了《铜川市河湖长履职规范(试行)》《铜川市河湖长巡查制度》等工作制度,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履职、巡河调研更加规范,累计巡河调研11.2万次,高位推动相关责任单位高标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421个,我市2024年“徒步+全域”整治河湖“四乱”做法在全省推广。持续延伸河湖管理责任链条,设立村级河湖管护工作室228个,打通河湖管理保护“最后一公里”。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管控,在全省率先划定全域河道管理保护范围,滚动更新27条河流“一河一策”方案,编制15条河流(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建成智慧河湖长制管理平台,王益区王家河被水利部评为省级幸福河湖。


王益区王家河水文化公园

加强生态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全市水土保持率由2020年的69.51%,提高到2024年的71.59%,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实施水土保持项目50余个,其中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成旱作梯田10万余亩,投资与任务量居关中地区首位;王家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在2022年创建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争取世行贷款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示范项目,不断拓宽水土保持融资渠道。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泉子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综合试验站被列为陕西省黄河流域五个省级中心站点之一。


2021年耀州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深化节水行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能

持续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印发《铜川市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管控体系,424个取水许可户全部纳入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管理,65个重点取水户(口)实现在线计量监测并纳入国家水资源监管平台;开展4个工业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实现了全市规划水资源论证“零突破”。严格执行“总量控制+计划用水+定额管理”管理模式,年均压减不合理用水量135万立方米。强化工程节水,实施了三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及再生水利用项目,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5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3,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4.1%。注重示范引领,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覆盖,建成省级节水型公共机构等节水单元140个,被评为省级节水型城市。


印台区周陵农业园区节水灌溉工程

强化行业监管,规范水利行业秩序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与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制度,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要求。推进《铜川市城市防洪排涝条例》立法,修订《铜川市河道管理条例》,出台《铜川市地下水保护管理办法》《铜川市水资源管理办法》等政府规范性文件。加大执法力度,累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538次,约谈单位38家,印发整改通知书156份,依法处置各类违规问题60余起,累计查处违法案件18起,罚款及征收滞纳金50余万元,征收水资源税1.27亿元,水土保持补偿费1.56亿元。建立区县负责、市级督帮、重点项目专项监督质量管理机制,构建“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监督飞检”三位一体监督模式,在2023-2024年度全省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2024年铜川市纪念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系列宣传活动

加强队伍建设,凝聚水利发展合力

全面加强水利干部队伍建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党史党纪学习教育等,累计组织中心组集体学习40余次。聚焦“三张清单”抓落实,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东雷抽黄工程、照金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及重阳节主题活动,举办铜川“水利大讲堂”、铜川水文化知识竞赛等,评选“最美水利人”,拍摄的短视频《水自丹青图中来》获省水利厅“达人说水”微视频创作大赛一等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成立局机关党委、局机关纪委,“五星级党支部”占比80%,“水系民生、润泽铜川”党建品牌材料纳入《铜川市直机关党建特色品牌案例汇编》。


2024年,拍摄的短视频《水自丹青图中来》获省水利厅“达人说水”微视频创作大赛一等奖


网络编辑:李相男
信息审核:付恒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