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林业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动态 / 工作动态

铜川朱鹮野化放飞取得重要成果

来源:铜川市林业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11-30 00:0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2013年7月3日,由国家林业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林业厅、铜川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秦岭以北朱鹮放飞仪式在铜川市耀州区柳林林场举行,放飞32只朱鹮。以此为标志,铜川成为朱鹮在中国秦岭以北野化放飞的第一个试验区,受到省内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补充野外种群,实现异地朱鹮种群间遗传基因互补和种群复壮繁衍,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省林业厅从"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引进异地朱鹮个体,于 2015年4月11日全国暨陕西省第34届"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上在铜川放飞补充野外种群30只。野化放飞的朱鹮有一对于2014年顺利孵化出两只小朱鹮,2015年成功野外自然孵化14只朱鹮。野外自然孵化出16只铜川籍朱鹮,以及朱鹮在我市野外种群稳定发展和良好生存扩繁,表明中国秦岭以北铜川朱鹮野化放飞取得重要成果,得到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动保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两年来,朱鹮已基本适应沮河流域气候环境,已具备自行觅食、自主选择配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和哺育幼鸟等野外生存能力和自然繁育能力,野外生存状况良好、稳定。朱鹮野外习性逐渐恢复,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先后在宝鸡市、富平县等地观测到我市野化放飞朱鹮的个体。目前,野外经常能观测到的朱鹮有50只左右。

    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重视保护,营造良好生存环境。朱鹮野化放飞实验选择在铜川进行,即是责任更是挑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视"国宝"如"家人",经常抓,具体抓,用心用力,贴心呵护。市委郭大为书记就朱鹮保护工作多次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市长杨长亚现场调研,具体安排部署保护工作。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朱鹮保护工作的通告》,成立了朱鹮保护工作站,配备了专业人员。市林业局、耀州区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和举措,开展朱鹮保护工作,全市上下各方关注关切,广大群众关心爱护,为朱鹮更好的野外生存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健全网络,搞好日常监测工作。随着朱鹮种群的增长和分布区域的扩大,保护监测任务艰巨。我们建立了一个自动监测和四个人工检测点。一方面不断加强巡查监测,扩大巡查监测范围,增加频次,区县林业部门联动,及时发现、救助离群(受伤)朱鹮;另一方面通过强化朱鹮保护宣传和设立有奖提供信息等方式,初步建立起了"管护站+农户信息员"的保护管理模式,农户信息员逐渐成为朱鹮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

    三、加强巡护,重视栖息地管理工作。市、区动管技术人员跟踪朱鹮活动、觅食、栖息状况,详实记录,收集数据,掌握朱鹮生存动态情况。市林业局、耀州区政府加强朱鹮活动区域(主要是沮河流域庙湾、柳林段和玉门湿地)森林、湿地、河流、鱼塘等巡查保护工作,禁止在朱鹮觅食农田施用农药化肥,禁止在朱鹮活动区农药拌种和投放鼠药;严禁在朱鹮繁殖、活动区内进行干扰性大的生产活动,减少人为影响。会同相关部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开垦湿地、污染河流等违法行为,确保朱鹮生存安全。

    四、强化繁殖期保护,提升实验成效。每年3-6月繁殖期,各级动管人员在每棵巢树周围搭建观察棚24小时监护,以防止鹰等猛禽攻击。对朱鹮筑巢的大树树干采取保护措施,周围搭建防护网,防止蛇类、黄鼠狼等对朱鹮蛋和幼鸟的危害。在朱鹮主要活动区通过监控摄像、布设监控点、严密监测,减少外部因素干扰,促成朱鹮安全繁殖,扩大野化自繁种群。

    五、人工投食,保证朱鹮安全越冬。为防止河道结冰食物链中断,我们建立四处人工野外投食点(分布在安里支前河湿地、柳林林场河边人工湿地、香山河道及庙湾走马河道),及时投食,确保了朱鹮安全越冬。

    六、防控疫病,落实工作责任。设立疫源疫病监测点,划分区域,按区域确定责任人,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对朱鹮经常活动区域和网笼、人工野外投食点,定期喷药消毒,切断禽流感等动物疫病传播途径。

    七、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爱鸟护鸟意识。采取设置宣传牌、组织印发倡议书、媒体报道等形式,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市政府《通告》,公布朱鹮救助及举报电话,让广大群众了解朱鹮的特征、生活习性、活动规律,提高了群众保护朱鹮等野生动物的自觉性,逐步形成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栖息地河道内采砂、采石等活动,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系统,朱鹮等涉禽动物的主要食物鱼、虾、蟹及昆虫等不断减少,原生态系统功能弱化和食源减失已影响到朱鹮等鸟类生存安全。

    二、工程建设是影响朱鹮生存安全的又一因素。沮河湿地范围内改建工程柳照公路等项目,在河道内倾倒建筑垃圾、废弃物挤占河道。瑶玉河香山段修建临时停车场占用河道。此外,工程建设人员及群众随意丢弃、焚烧生活垃圾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人员和车辆对朱鹮等鸟类生活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照金香山景区旅游趋热,沮河湿地内人流、车辆增加,人为干扰导致朱鹮及其它鸟类向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的地段转移。

    四、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垃圾排放沮河。尤其在庙湾镇、瑶曲镇和原柳林镇政府所在地,随水流漂浮至沮河沿线。村民农业生产中不使用农药、化肥,但保护野生动物与维护群众利益须统筹兼顾,解决落实好。

    当前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林业部门要加强沮河湿地的保护工作,争取项目支持。选择流域宽阔、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的地段开展退耕还湿、还草,营造适合朱鹮等野生动物生存、栖息的良好环境。配合耀州区政府抓紧朱鹮生态园详规和施工设计,争取及早动工建设。同步做好规划区自然生态的管理和恢复,保护环境,建立长效机制。

    二、水务、环保、交通等部门要规范河道治理采砂行为,加大沮河湿地环境督查和处理力度。高度重视沮河流域生活污水、工业"三废"排放管制工作,提高水质。要及时清理河道垃圾等污染物,逐步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系统。

    三、加强在建项目管理,严禁在河道倾倒、焚烧垃圾和废弃物,拆除临时设施。不得再在河道及两侧布点新的建设项目。

    四、朱鹮等野生动物较为集中的活动区域,公路运煤车辆、旅游车辆较多,也要采取适当措施控制车流量和减少人员活动,有意避开鸟类活动栖息区。

    五、建立沮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对朱鹮巢穴区、频繁觅食区放弃使用农药化肥耕种的农户和库塘水域所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偿,使群众从保护中受益,在受益中保护。


网络编辑:张炜
信息审核:王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