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农业农村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专栏 / 美丽乡村

【阿庄故事】镇风寺与古槐树

来源:印台 发布时间:2018-04-17 10:36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三十多年前听村里的老人们说,在小庄村北边的山里有一个镇风寺,寺里的佛爷爷是专管山里风神的,不让刮大风,保护农民庄稼免遭风灾,能有一个好收成。于是就对镇风寺有了热切的期待,不断地想象着寺的壮观和神奇。在一个冬天的晌午,我便约了好友江涛一起去探寻那神秘的镇风寺。

过了白石河,上了姚庄塬,走过满是料角石的湫洼,就来到了小庄村。当地有句老话说:湫洼没湫,小庄不小,小庄村其实是一个大村。进村后我们就问村民镇风寺怎么走,他们用手往北边的山里一指不屑地说,就那儿,在雪梁山后面。我们两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就顺着村民手指的方向,迎着凛冽的北风,踩着满地的石头上了通往山里的小路。

当地人把这里的山叫雪梁山,也有叫雪山的,其实是云台山脉的一部分。和我们村相比,这山里的风可真的是很硬,呼呼呼吹着哨子不停地刮,我们就走得很艰难。我说这镇风寺到底镇没镇住风啊,江涛说要是没有镇风寺,风兴许比这还得大多呢,我说这个鬼地方的风还真的需要有神仙才能镇得住呢。

我们上了一个山梁,风更大了。这个山梁也许就是刚才在村子里看见的雪梁山,也许不是,我们已经不能确认了。面对着满山裸露的岩石和眼前连绵不断的山头,不知该向哪个方向走。往左边走走,又往右边走走,我们两个在山里漫无目标地寻找了个把钟头,硬是找不着任何关于镇风寺的线索,天却要黑了。带着疲惫、无奈和遗憾,还有满身的尘土,我们绝望的下了山。

镇风寺就这样一直保存在我的似乎是模糊的记忆里。

前些日子,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企业包联了古槐村的产业脱贫。古槐村位于云台山下,由12个自然村组成,因村里有一棵号称“天下第一槐”的千年古槐而得名。在讨论产业扶贫计划的时候,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古槐村独特的旅游资源。围绕这个话题,我又提到了不远处的镇风寺、货郎担山,还有解放战争中第一次白水起义失败后在村西陈家沟发生的保护范专员的传奇革命故事。如果把这些资源开发出来,打造成“两山一湖”旅游景区的系列景点,对古槐村的贫困群众脱贫必将会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我提议说把古槐树、镇风寺、云台山和云台迎客松、林皋湖等景点制作成摄影、绘画、刺绣、木雕、根雕等艺术品,既可以丰富当地旅游文化,也可作为推广白水旅游的名片。大家也附和说这个点子不错,可以让村子里的妇女、老人从事刺绣、装裱、缝纫等工作,也可带动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的发掘,是一件利村利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那天,我再次仔细地围绕千年古槐,从不同角度拍了好些照片。从古槐树下走过,我来到村北的峁头上,遥望着西北镇风寺的方向,我感觉,萦绕多年的镇风寺情节就快要打开了。

说来也巧,前天在微信圈里,不经意就看到了朋友转发的一片关于镇风寺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叫慧子的小庄村里的女子写的,文笔隽永,道出了镇风寺及周边的一些风土人情,并配有图片,更加勾起了我去镇风寺的强烈欲望。

今天中午,借在古槐村孟家交流扶贫措施的间隙,我说去镇风寺看看吧。于是就有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们的车子刚抵达小庄村,我问一起去的孟家合作社负责人文田可否认识一个能写文章的叫慧子的小庄女子,他说太熟悉了,是他表嫂。我提议邀她一起去,文田一边说可以一边就打电话。电话还没有接通呢,就看见慧子从村部的大门里走了出来。隔着车窗一招呼,妥啦!于是我们就在慧子的带领下,驱车朝山上奔去。

车子走到路的尽头,见山前立一石碑,上书“镇风寺石窟”,是铜川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下了车,慧子指着远处山顶的几棵树说,镇风寺就在那树后面,这些天来的人非常多,尤其是白水人。我说都是你的文字的影响吧。

上山的小路上布满了崚嶒的石头,两边开着紫色白色的小花,凉风吹来,满心欢喜。回首望去,来时的村庄一直延伸到了天地相接的远方。前面,一片散乱的石头上,赫然写着佛、禅、静、悟四个朱色大字。慧子说这是二十天前白水几个原生态书画家来时写的,也是她带的路,那个“静”字就是她的手笔。因为这个事,她还写了一片文字,名字就叫《镇风寺石窟造像有了文化气息》,发表在自己的公众号里。

我们继续向前,很快就到了老虎嘴。离地面一米五左右,硬生生地横空生出一块巨石,挡在前行的小路上,就像老虎张着大嘴巴一样。拐过老虎嘴,是一段石梯子路。上了石梯子,是相对平坦的一段山梁。站在梁上,风明显大了许多。西北方向的远处,是一排发电的风车,巨轮慢悠悠地不停转动,也算是对这山里的风的最大利用了。

顺着山梁往东走,又要上一段石梯子。然后,小路穿过一条长约三米底部不足三十公分宽的石缝。慧子幽默地说,从这里可以看到人真的就象孙悟空一样都是从石头缝里出来的。走出石缝,小路愈发狭窄而且险要。一边紧邻深渊,一边是贴身的荆棘丛。我们小心翼翼地瞅着脚下,猫腰疾行而过。脚下的悬崖上,怪石频出,有的像青蛙,有的像河蚌,有的像鳄鱼,我就想,这里过去也许是汪洋大海,经过亿万年的变化,成了狂风肆虐的高山,这些水里的动物就化作了石头,永恒地守护着原始的家园。

终于走到了下车时看见的几棵橡树旁。橡树下是几块巨石,一块巨石上有一大两小三个石窝。慧子说这石窝窝是修建镇风寺的匠人们捣盐的遗迹。传说当年在山顶建了宏伟的大殿,并开凿了镇风寺石窟,匠人们光吃盐就吃了三石六斗,可想粮食要吃多少啊,得有多少人,建了多长时间哪。

站在巨大的石头上眺望,居高临下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打开手机,用全景模式不停地拍照,蓝的天,白的云,绿的山坡,一道一道的沟壑,苍茫的村庄和原野,组成了一幅幅大气磅礴的图画!原来换个角度,贫瘠的家乡竞也这么美!

跳下巨石,又走过一小段荆棘密布的山坡,忽然一孔依岩凿出的石窟就挡在眼前了,壁上密密麻麻的全是色彩斑斓的石佛。佛端坐在五彩的祥云之上,或双手合十,或拂袖垂臂,神态端庄,衣袂飘逸,尤其那艳丽的色彩,虽经数百年却依然浓烈如炽。然而,所有的1400多尊石佛,竟找不到一个完整的面部。我抚摸着一个个石佛,惊叹于先贤的智慧和艺术,又为石窟得不到保护而极度惋惜。

在石窟左边大约六米处的岩石上,有一个依岩凿出来的石碑。隐约能看到碑的顶端从右至左刻着“大明国”三个大字,其余竖着的碑文在岩石的风化中,已经全然认不出来了,应该是明代记录的一些镇风寺的相关事宜。石碑的前面,是一座房子的基座遗址,也许原来是守护石窟的配套建筑,我学识浅陋,不得而知。

石窟上边的山顶上,有一片地势较为平坦,便是镇风寺的大殿遗址。上面长满了嫩绿的野金针菇。慧子说,再过几天,金针菇就要开花了,硕大的花朵摇曳在风中,满山就弥漫了幽远的清香。我想,当金色的花朵年年怒放在山顶时,也许就是对逝去的镇风寺最好的回忆了。山风吹来,我才知道,魂牵梦萦的镇风寺其实早就不在了。留下的,是残破的遗址和满含文化艺术气息的石窟,还有那永远随风飘荡的思绪。

站在镇风寺遗址上遥望,我忽然发觉石窟的洞口正朝着古槐村的方向。我想,也许是在数百年前,风神肆虐,民不聊生,千年古槐用自己高大的身躯护佑着树下村庄的儿女。而在小庄村一带,山民们缺少庇护,就在雪梁山主峰修建镇风寺,并凿岩造像,恭迎佛祖,以求镇守一隅,能安居乐业。然而自然变幻,世事无情,镇风寺终究还是消失在岁月的风里,只有古槐树根深叶茂,年年岁岁依然厮守着自己的子民。

网络编辑:guanliyuan
信息审核:guanli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