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农业农村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政务服务 / 农业技术

铜川市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意见

来源:市农机推广站 发布时间:2025-10-10 10:03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秸秆粉碎还田和捡拾打捆离田是我市玉米秸秆利用的主要方式,为了提高作业质量和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助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意见。

提高玉米机收作业质量

(一)提倡适期收获

玉米适期收获可增加粒重、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过早或过晚收获会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改变玉米收获习惯,提倡适期收获,及时处置秸秆,为下茬农作物播种打好基础。

(二)确保作业质量

在玉米收获前要提前对收获机进行全面检查保养,调整好机具参数;作业时要根据实际合理选择作业路线、作业速度、作业幅宽,按照操作要领规范操作,确保作业质量。积极推广低留茬作业,机收玉米秸秆粉碎长度≤10cm,合格率≥85%,留茬高度≤11cm。

合理选择秸秆还田方式

秸秆粉碎还田主要有犁耕翻埋还田、旋耕混埋还田和免耕覆盖还田3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要充分考虑保护环境、培肥地力、提高产量、节约成本和降低劳动强度等因素,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作物类型、种植制度、机具装备等实际,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适用的技术方式,做到科学还田。

(一)犁耕翻埋还田

1.技术简介

犁耕翻埋还田就是在玉米收获后,利用拖拉机配套铧式犁将秸秆粉碎后翻埋在耕作层以下,促进秸秆自行腐解,有利于将秸秆的营养完全保留在土壤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并减少病虫危害。

2.技术要点

机收玉米采用联合收获机秸秆粉碎装置粉碎秸秆,人工收获采用秸秆还田机粉碎秸秆。还田机作业时秸秆粉碎长度≤10cm,合格率≥85%,秸秆抛撒不均匀度≤30%,留茬高度≤8cm。

秸秆翻埋要选用适宜的耕整地机械,优先选用大功率机组,秸秆翻埋深度≥20cm,立垡率≤5%,回垡率≤5%,做到耕深一致,无重耕、漏耕。犁耕后应适时进行耙耱,以改善耕层结构和表层状态,减少水分蒸发,提倡随翻耕随耙耱。

(二)旋耕混埋还田

1.技术简介

旋耕混埋还田就是利用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将粉碎后的秸秆旋耕混埋在耕作层土壤当中,使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匀,并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

2.技术要点

一是旋耕深度>12cm,一般需要进行2—3次旋耕作业;二是如果田间秸秆过长、留茬过高,需要对秸秆进行二次粉碎(即作物收获时对秸秆粉碎1次,再利用秸秆还田机粉碎1次)。目的是经过两次粉碎,使秸秆的粉碎长度≤10cm,合格率≥95%。为了加快秸秆腐烂分解,每亩还田500kg秸秆时,可补施4.5kg纯氮和1.5kg纯磷。

(三)免耕覆盖还田

1.技术简介

秸秆覆盖还田是保护性耕作的一项关键技术,就是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覆盖地表,在播种下一茬农作物时利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播种作业后地表仍有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要求地表秸秆覆盖率在30%以上,覆盖在地表的秸秆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具有保墒作用,秸秆逐渐腐烂分解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技术要点

一是为了保证良好的秸秆覆盖效果和减少播种时的堵塞现象,一般进行1次秸秆粉碎作业;二是长期采用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技术要与土壤机械深松技术相结合,可增强耕层土壤的通透性,避免引起底层土壤板结;三是免耕播种应选用通过性好的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四是可将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技术与犁耕翻埋还田技术相结合,实行“一翻两免”模式(即一年深翻、两年免耕)。

秸秆捡拾打捆离田

(一)技术简介

秸秆捡拾打捆离田就是在玉米收获后,利用秸秆捡拾打捆机一次性将田间秸秆进行捡拾,挤压成具有一定形状的草捆,再运出田间,用作养畜饲草或他用。

(二)技术要点

1.适时作业。玉米秸秆捡拾打捆应在玉米收获后适时进行,防止秸秆发霉变质。一般当土壤含水率在15%—22%、玉米秸秆含水率在25%—40%时,即可进行机械作业。

2.保证质量。在秸秆捡拾打捆机作业时要调整好机具参数,确保秸秆总损失率≤8%、成捆率≥98%、秸秆捆当量密度(以秸秆含水率20%折算)≥100kg/m³、规则草捆率≥95%。

建议使用具有除尘和揉丝功能的高性能秸秆捡拾打捆机,捡拾的秸秆可以直接存储作为牛羊的饲草,以实现效益最大化,推进秸秆离田利用和秸秆饲草产业化发展。


网络编辑:孙丹
信息审核: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