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农业农村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政务服务 / 农业技术

棚室蔬菜脐腐病进入高发期

核心提示:在初花期、坐果多、植株负担重时期及时补充钙

来源:农业科技报 发布时间:2025-07-03 09:07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近期,辣椒、彩椒、茄子等棚室蔬菜普遍出现“烂肚脐”问题,部分辣椒棚内甚至整棵植株无完好果实。生产中,不同作物的“烂肚脐”症状相似:果实脐部腐烂,病斑褐变,果肉皱缩、凹陷,可判断为夏季高发的脐腐病。建议菜农在初花期、坐果期及植株负担重时,及时为蔬菜补钙,控制病害发生。

脐腐病为何夏季高发

脐腐病是一种生理性问题,在茄果类蔬菜上极易发生。根据以往经验看,脐腐病多是缺钙导致的。发病初期,果实脐部出现暗绿色的水渍状斑点,后迅速扩大,呈不规则的长条形,有时可扩展至近半个果实,果实染病皱缩,表面凹陷,但较坚实,病部被腐生菌或弱寄生菌寄生后常变黑色。

钙在作物体内是随着蒸腾水流运输的,夏季高温干旱是常态,土壤水分蒸发快,土壤极易呈干旱缺水状态,钙元素难以随着蒸腾作用进入果实,从而导致脐腐病的发生。

多种原因导致蔬菜缺钙

脐腐病是蔬菜缺钙直接导致的,那么蔬菜为什么会出现缺钙症状?

土壤含钙量低

有人不重视钙肥的施用,底肥及追肥时不施用钙肥或施用量不足,就会导致土壤缺钙。

施用钙肥不科学

土壤中的钙是以钙离子形式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而钙离子很容易与土壤中的磷酸根离子结合形成沉淀,如果土壤中同时施入钙肥和磷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钙肥以沉淀形式被固定下来而不能被吸收利用,蔬菜就容易发生脐腐病。蔬菜进入结果盛期后,有人习惯连续冲施高钾型肥料,导致土壤中含钾量过高,钾离子的存在抑制了钙离子的吸收。另外,土壤中若含氮量高,铵离子也易与钙离子发生拮抗作用,导致植株缺钙。

钙的移动吸收差

钙本身移动性差,其吸收运输动力主要是靠蒸腾作用,所以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都能够影响钙的吸收,例如光照弱、土壤干旱、根系生长不良等。钙不管是在土壤中,还是在植株体内,移动性都非常差。冲施硝酸钙后,土壤胶体很快就能吸附钙离子而固定,难以移动,是蔬菜吸收难度最大的元素,这也是人们冲施钙肥效果差的主要原因。钙肥被叶片吸收后,只能在叶片内利用,且只能从叶柄处向前运输,不能通过筛管向外转运。缺钙症状明显时,“烂龙头”等问题发生严重,单纯喷洒叶片起不到补钙作用,只能缓解已长大叶片的缺钙症状,而不能缓解生长点、果实部位的缺钙症状。

蔬菜补钙越早越有利

不同蔬菜发生缺钙症状的时期存在很大差别,分析蔬菜缺钙的高峰期主要有两个:一是初花期;二是坐果多、植株负担重的时期,缺钙易导致脐腐病。缺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一旦发生不可挽回,因此缺钙问题应提前预防,越早越有利。

注重底施钙肥

对于缺钙严重的棚室,从底肥开始补充钙肥,可以选择硝酸钙、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等产品,随粪肥一起翻入土壤中即可。

苗期补钙促生根

苗子定植后,是根系扩展的关键时期。此时,适当补充钙肥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健壮植株,促进花芽分化。建议在浇缓苗水时,连续冲施两次钙肥。

花果期补钙促坐果

坐果期是缺钙的高峰期,一定要重视补充钙肥。如茄果类蔬菜进入开花期或果实长到黄豆粒大时,应及时补充钙肥,最好连续喷施2—3次。叶面补钙时,重点对茎尖生长点以下30厘米的距离喷施,同时喷到幼果。

蔬菜补钙后该怎么做

均衡施肥 避免拮抗作用

蔬菜出现缺钙症状,不一定是土壤中缺钙,也可能是施用的钾、镁或铵态氮肥过多造成的。当蔬菜进入花果期后,为促进果实的快速膨大,有人往往习惯大水大肥,如大量施用高氮型、高钾型水溶肥,导致土壤中氮磷钾含量超标,影响钙的吸收及有效性。建议科学施肥,避免出现氮钾过量抑制钙元素吸收的问题。

合理浇水,提高根系对钙肥的吸收率

由于钙本身移动性差,吸收主要是靠蒸腾拉力。所以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钙的吸收。夏季高温季节,浇水过勤、过大或者控水过度等会导致植株缺钙。因此,浇水时应均衡浇水,不能突然大灌一水,又旱上好几天,应小水勤浇,保持地面见干见湿。灌溉水中含有部分钙,合理浇水是减少缺钙症状最主要的措施,尤其是在水质硬度高的地区,有时仅靠浇水就能解决补钙问题。

另外,出现缺钙症状后,要注重根系的养护,确保根系健壮、功能良好,才能有效把钙肥吸收上来,起到应有的作用。

(本版内容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参考《北方蔬菜报》、全国农技推广网等整理)


网络编辑:孙丹
信息审核: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