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农业农村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动态 / 工作动态

我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来源:局乡村建设促进科 发布时间:2025-11-17 09:1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今年以来,我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件短板”,统筹专项资金购置垃圾清运车、打草机等人居环境整治设备,精准投放至13个2025年创建的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以“设备赋能”激活人居环境整治动能,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双碑村:精细管护,扮靓宜居家园

“嗡……嗡……”清晨的印台区陈炉镇双碑村,休闲广场旁绿篱修剪机声响不断。园艺工人郭栓锁手握崭新的修剪机,匀速推进间,原本参差不齐的冬青丛便被修剪得横平竖直。“以前用大剪子手工修剪得忙活大半个月,胳膊酸得抬不起来,剪得还不平整。现在有了这专业设备,几天就能打理完全村的灌木,省心又美观!”

“我们村正在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核心就是让村庄‘整洁、优美、宜居’。”双碑村党支部书记郭长全接过话茬,指着广场周围的绿植和干净的路面介绍,“市农业农村局送来的不仅有绿篱修剪机,还有打草机、垃圾清运车,让环境整治从‘靠人力’变成‘靠机械’。现在村里划分了环境卫生责任区,党员带头分片管护,定期清理杂草、转运垃圾,村容村貌一天一个样。”如今的双碑村,道路干净整洁,路旁绿植错落有致,休闲广场上健身器材齐全,村民茶余饭后在此散步聊天,一幅“村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宜居画卷正徐徐展开。

新村:“厕所革命”,改出幸福新生活

“以前用旱厕,夏天臭烘烘招蚊虫,冬天冷冰冰难打扫。现在这水冲式厕所干净又方便,我还特意装了防滑垫和置物架,用着很舒心!”走进王益区黄堡镇新村村民王慧琴家,洁白的瓷砖、整洁的洁具、通风的窗户一应俱全,墙角绿植点缀其间。

借助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物资支持与技术指导,新村不仅实现“一户一厕”硬件升级,还建立起“问题快速处置机制”:每12户设1名监督员日常巡查,村民遇堵塞、漏水等问题可随时反馈,专业人员上门维修;粪污清掏车随叫随到,统一转运处理。如今,新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村民们再也不用为“如厕难、环境差”犯愁,“以前客人来不好意思让用厕所,现在主动领着参观!”王慧琴的话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

善家河村:物资补给,助力村容新颜值

“以前村里每组没几个垃圾桶,扔垃圾要跑老远,不少人图方便就随手乱扔,刮风到处飘。”宜君县宜阳街道办善家河村村民黄转云,正拿着发放的竹扫帚仔细清扫门前小路,身旁路边的格桑花、百日菊竞相绽放,色彩斑斓。

“现在隔几步就有市农业农村局配发的垃圾桶,垃圾车定时清运,到处都干干净净的,连花种子也都是统一发放的。”黄转云笑着说,“大家一起种花,看着村里越来越美,我们也更愿意维护环境了。”

为了让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善家河村建立“党组织+党员+网格员+志愿者”联动模式,通过村广播、微信群等宣传引导,村民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养成“门前三包”习惯,形成了“人人爱干净、户户讲卫生、全村齐参与”的良好氛围。此外,市农业农村局还为村里新建了配套洗手池、照明设施的公共厕所,提升乡村文明质感。

新村、双碑村、善家河村的蝶变,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硬件补给”与“机制建设”双管齐下,以“清洁乡村、净美家园”村庄清洁“四项行动”为抓手,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市级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推行“周卫生日”“卫生巷道”“网格化监管”等制度,在“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处理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推动整治工作从“一阵风”变为“常态化”。

实打实的举措换来了沉甸甸的成效:目前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02%,位居全省前列;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行政村、自然村比例分别达98.89%、98.8%,实现“垃圾不落地、清运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9%,全域无农村黑臭水体;“清洁乡村、净美家园”成为铜川乡村的普遍模样。《“四讲四比”推进“千万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被中国报道网报道,《铜川市:开展“四项行动”干净和美过新年》《耀州: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设和美乡村新家园》被《陕西“三农信息”》《陕农通报》分别刊用。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补齐硬件设施短板,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不断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加快建设彰显秦风铜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村民日子更舒心、更有盼头。


网络编辑:孙丹
信息审核: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