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智赋能,点燃铜川农技振兴新引擎
金秋十月,铜川大地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在这片孕育希望的田野上,铜川市 2025 年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圆满落下帷幕。这场由市农业农村局精心指导、市农广校全力承办的农技盛宴,历时一月、分三期开展,为全市 300 名基层农技人员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技能的双重蜕变。
本次培训以 “六经・三段・四台” 三维赋能体系为支撑,聚焦粮油单产提升、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农技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三大核心主题,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农技人员充电赋能。从粮油增产品种选育的尖端技术,到农业绿色防控的创新方法;从 DeepSeek 等 AI 工具的实操应用,到 “一页报告” 公式化写作的精准指导,课程设置紧密贴合基层农技人员 “会干不会写、能做不善讲” 的实际短板,真正做到了按需施教、有的放矢。
在互动模式上,“问、答、评、议、赛、享” 六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壁垒,让学员们在思想的碰撞中激发创新火花。“农技三板斧” 专题课程更是直击痛点,通过现场演示、模拟演练等方式,切实提升了学员们的实战能力。而 “春耕专家行”“田间学校” 等平台的搭建,则让智慧农业的种子在铜川的田间地头生根发芽,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学员们的心得分享中,我们看到了知识更新带来的顿悟,更感受到了他们服务 “三农” 的坚定担当。这些实践感悟不仅是对培训成果的生动展示,更是打通农技推广 “最后一公里” 的有力武器。
此次培训的圆满收官,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农技服务水平。相信在铜川农技人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将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铜川的农业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天,我们推送第二期学员心得感悟,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农技世界,感受铜川农技人的智慧与担当,共同见证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的伟大实践!
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魏蕾菊
我是铜川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已三十余载。此次10月13日到17日五天的培训于我而言,是一次“循脉溯源、破局求新”的成长之旅,接下来我将从思想锚定、能力迭代、实践转化三个维度,分享我的培训收获与思考。
一、思想锚定:在“三农”大局中明晰水产担当
专题课市委党校李倩老师关于“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专题讲授,让我深刻意识到:水产技术推广不仅是“养鱼教技术”,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水经济引擎”。铜川的水产虽非传统优势产业,但小水面也能有大作为——我们的技术推广,要让每一口池塘、每一处养殖水域都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这是“三农”使命在水产领域的具体践行。
西安邮电大学卫亚婧老师“遇见AI,DeepSeek等创新应用赋能农技推广”的分享,更让我在传统水产推广模式里看到了“新变量”。过去我们靠“塘边指导”“手册发放”,如今AI可以助力水质智能监测、鱼类病害智能诊断、市场行情智能分析。这启示我们,水产农技员要从“经验型”转向“数字型”,让技术推广搭上智能化的快车。
二、能力迭代:在表达与写作中锤炼专业底气
刘德敏老师“破冰·激荡:双向问答激活表达欲与思维力”的课程,让我对“水产技术怎么讲”有了新思考。面对养殖户,我们不能只讲“溶氧、pH值”这些专业术语,要学会把“水质调控技术”转化为“鱼不浮头、长得快”的朴素表达,把“病害防治”拆解成“看症状、找原因、给方子”的互动问答。这次培训的实战演练,让我在“如何把水产技术讲得接地气”上,收获了满满的实操技巧。
李斌成老师“农技‘三板斧’:公式化写作”的授课,补齐了我在“笔头功夫”的短板。一份清晰的《水产养殖技术方案》,要能让养殖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份详实的《水产产业发展简报》,要能为决策层提供“数据支撑、方向参考”。掌握“问题-方案-效果”的写作逻辑后,我深知:写好技术材料,也是水产技术推广“润物无声”的重要载体。
三、实践转化:在产业示范中探索水产新路径
培训中的现场教学,为我打开了“水产+”的跨界视野。在乾县户户乐农机专业合作社,我看到“农机+农业”的协同效应,这让我思考:铜川的水产能否与农机服务结合,在池塘清淤、饲料运输等环节实现机械化升级?在陕西欣农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村综合性改革”的实践启发我:水产养殖可以融入“稻渔综合种养”“渔旅融合”等模式,拓宽产业边界。葡萄种植、石榴种植和樱桃种植也能和白鹅互利共生,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融合带来综合经济收益。尤其是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的智能化管理,让我坚定了“水产智能化”的探索方向。下一步,我计划在铜川试点“小型水质监测终端+手机APP”的推广,让养殖户足不出户就能掌握池塘动态;同时对接本地水产企业,探索“公司+养殖户”的标准化养殖模式,推动铜川水产从“零散养殖”向“品牌化发展”迈进。
接下来的杨凌耕心农业有限公司、宝鸡德有邻食品有限公司、宝鸡英子菌业有限公司、“福锦米业”和“天缘醋业”的品牌企业等的现场教学让人看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给农业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探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史錧和扶眉战役的红色革命教育让我感触颇深,被老一代革命家的保家卫国和献身精神所感染,深受鼓舞。
各位同仁,三十余年的水产推广路,让我深知“守正”的重要——把传统技术做扎实,让养殖户有“基本盘”;此次培训更让我明了“创新”的必要——用新思维、新技术开辟“新蓝海”。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把培训所学转化为行动,在铜川的水田里、池塘边,继续做一名“懂技术、会表达、善创新”的水产农技人,为乡村振兴的“水文章”贡献全部力量!
宜君县太安镇 郭新锋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铜川市组织的2025年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绿色低碳循环专题培训,通过短暂的五天的“理论授课+实地观摩+交流研讨”的多元模式,系统学习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知识与实践经验,不仅填补了知识空白,更明晰了基层农业工作的新方向,可谓收获颇丰、感触深切。
这次培训中,现代农业技术的颠覆性力量令人震撼。从省专家和西北农林大学教授的课堂讲解,到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看到了作为上合组织农业实训基地,这里孕育的“蔬菜传奇”和前沿技术正持续向“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输出,为世界现代农业注入丰富的“中国元素”。杨凌霖科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科技赋能农业,推动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农林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史馆,看到了陈列着珍贵的历史实物和图文资料,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生动诠释了“经国本、解民忧、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和“诚朴勇毅”的校训精神。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领域的技术源头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陕西百恒有机果园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种植猕猴桃的基地,是集有机与无公害农产品种植、贮藏、销售及技术于一体的高端农业企业,同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猕猴桃基地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各个合作社的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模式,我深刻意识到农业早已告别“看天吃饭”的传统模式。富平县洋阳柿饼专业合作社,是集柿子种植、柿饼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西安市高陵区中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现代设施农业、标准化蛋鸡养殖、肥料加工、蔬菜种植、旅游观光为一体化的合作组织,合作社采用了种养结合的模式,是我们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陕西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猪屠宰、肉体分割、包装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司,其中一期投资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占地420亩。陕西英童乳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乳酸菌奶粉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综合性制品企业,公司致力于通过科技赋能与全产业链布局,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高效的乳制品及相关产品。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奶山羊良种繁育、科学养殖、羊乳品研发、生产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区块链溯源技术的应用案例,让我明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控不仅是质量保障,更是打造农产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新知识为我的工作注入了“科技底气”,也让我坚定了推广智慧农业技术的决心。
此次培训彻底转变了我对农业产业的单一认知,陕西多地产业打通“种植—加工—文旅”全链条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三产融合”的增收潜力。尤其通过杨凌区的百香果种植及猕猴桃的种植基地、还有西安市高陵区中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参观,更让我看清了产业提档升级的关键所在。过去工作中,我多聚焦于技术推广本身,却忽视了产业链的延伸价值。通过这次培训实地参观及农业专家和教授的政策解读与案例分析,我认识到基层农业工作者不仅要当好“技术指导员”,更要做好“产业参谋员”,既要引导农户种出好产品,更要协助打通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的堵点,让特色农产品真正“走出去”、卖上好价钱。这种理念的升级,为服务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培训中的几位同志的交流环节让我深受触动,来自铜川市的基层同行分享了技术推广中的难点与经验。作为常年扎根一线的农技人员,我们是连接科技与农民的“最后一公里”,自身知识储备的深浅、服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实效。看到学员们将所学转化为工作举措的坚定态度,我更感责任重大。当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唯有持续学习查漏补缺,将新技术、新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用扎实服务回应农户需求,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扛起基层农业人的担当。
此次培训是一次“充电赋能”的宝贵经历,更是工作的新起点。未来,我将以所学为抓手,以需求为导向,把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把产业思路传到农户心间,用实干为本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微薄而坚定的力量。
王益区 张帅
我来自王益区,很荣幸能在此次培训结业之际分享感悟。为期五天的学习,尤其是第二、三、四天的课程,所谓收获满满。为我们农技工作者充添了知识与力量,更坚定了我们扎根乡土、服务“三农”的信念。
第二天的专题授课,为我们明晰了方向、开拓了视野。李倩老师对“三农”工作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入解读,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农技推广工作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卫亚婧老师关于AI、DeepSeek等创新应用赋能农技推广的分享,为我们展现了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前景。课程结尾研讨交流,更是让我们在思想碰撞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为后续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天的现场教学,让我们在实地观摩中汲取了发展智慧。从乾县户户乐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运营,到陕西欣农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农村综合性改革实践;从陕西福锦米业的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到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的高科技农业探索,每一处教学点都为我们呈现了农业发展的多元路径。这些鲜活的案例,为我们日后开展农技推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范本。
第四天的特色农业与红色教育现场教学,为我们拓宽了产业发展思路。宝鸡英子菌业、德有邻食品,岐山天缘食品等特色农业示范点,展示了“小特产”培育成“大产业”的成功模式;扶眉战役纪念馆的红色教育,更让我们在历史传承中汲取了奋进力量。进一步凝聚了我们的共识,也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此次培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对农技工作的全新认知与责任担当。回到工作岗位后,我们将把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一是深入贯彻“三农”政策,做好政策与技术的“传声筒”;二是积极探索科技与农业的融合路径,当好智慧农业的“践行者”;三是借鉴特色产业发展经验,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推动者”。
我们深知,农技工作任重道远。但此次培训让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把培训所学运用到田间地头,与各位同事携手共进,定能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最后,特别感谢市农业局,市农广校为大家提供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各位老师的倾囊相授,也感谢各位同事的相伴成长。让我们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在农技推广的道路上再启新程,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贡献全部力量!
耀州区 郭厚勇
我是来自耀州区畜牧技术推广站的学员,非常荣幸能参加本次专题培训,此次培训内容翔实、形式多样,让我对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此,我谨向精心组织培训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在单位主要负责畜牧兽医、渔业、农业环保相关工作,通过此次学习,我有以下三点主要收获:
一、深化了认识,坚定了绿色发展理念
通过学习《学深悟透精神 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等课程,我进一步认识到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意义。这要求我们必须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到畜牧养殖、渔业生产、屠宰加工等各环节,从注重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与生态可持续并重,为我们的技术推广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先进实践经验
一是在养殖加工环节:陕西红星美羚乳业、陕西英童乳业展示了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其对品质的把控和产业链的延伸令人印象深刻。二是资源化利用方面:西安高陵中王农产品产业合作社提供了“蛋鸡养殖—有机肥加工—蔬菜种植”的内部小循环的精彩范本;杨凌霖科有机肥基地展示了如何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提升地力、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宝贵资源。三是科技创新领域: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的“智慧渔业示范中心”、“农作物生产模型”展示,让我们看到了数字技术赋能的巨大潜力;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的“高标准农田体系”建设成果,彰显了科技护农的坚定决心。四是在特色产业和产业链发展方面:富平县阳洋柿饼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化运营、陕西百恒有机果业的有机猕猴桃种植、陕西双汇集团的现代化屠宰加工、杨凌康锦农业家庭农场的无花果种植,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绿色、优质、高效的全链条发展模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史馆则让我们感受到了“诚朴勇毅”的治学精神和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
三、学以致用,谋划了推动本职工作的思路举措
结合学习收获和本职工作,我将从以下方面着力推进工作:一是推广绿色养殖。积极引进节本增效、环境友好的畜牧技术,探索适合我区不同规模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方案,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二是指导生态渔业。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引导减少投入品使用,持续推广陆基高位圆池养殖技术,规范尾水治理,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强化规范屠宰。参考陕西双汇集团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推动屠宰环节规范化建设,协助指导我区生猪屠宰场升级改造,完善质量安全体系,力争改造成为标准化、现代化屠宰场。四是协同推进环保。更有效的向主体宣传环保政策,在技术推广与服务中同步落实绿色发展要求,借鉴“岐山五大治理工程”等典型案例,积极推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等重点工作。
此外,“破冰行动”增进了学员情谊,公文写作培训提升了业务能力,这些都将为今后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各位领导、同仁,此次培训是赋能的新起点,我将把学习成果带回到耀州的技术推广一线,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务实的作风,努力将绿色低碳循环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为推动我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耀州区照金镇 李海峰
结合《铜川市2025年基层农技员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培训手册》目录框架,以及此次培训中“理论授课+实地研学+实践转化”的全流程体验,我作为照金镇一名农技员,将所学所悟与日常工作深度融合,同时梳理落地思路与现存短板,形成如下心得。
一、培训概况与核心目标(对应手册“培训总览”模块)
本次培训以“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核心,通过“破冰思维启迪+前沿理论授课+多场景实地研学+实用文书培训”四大板块,覆盖“AI与DeepSeek赋能农技”“产业链建设”“智慧农业”“红色教育”等关键主题,实地走访8个典型对象(含合作社、企业、园区、纪念馆),最终目标是将“先进经验转化为基层农技服务实效”,解决照金镇农业“调度难、附加值低、技术不精准”等实际问题。
二、理论授课:锚定方向,破解基层服务痛点(对应手册“理论赋能”模块)
1. 破冰思维与沟通技巧(《破冰·激荡:激活农技员表达与思维力》)
所学:课程强调“以农户视角设计沟通逻辑”,避免“技术语堆砌”,用“算经济账、讲实在利”的方式传递技术。
工作结合:过去在照金镇推广苹果套袋技术时,常因“只讲病虫害防治”导致农户兴趣低,现在改为“套袋苹果商超价更高,比不套袋多赚不少”,还制作通俗短视频、纸质指南,在村群传播后,农户咨询量明显增加。
2. 三农振兴与科技赋能(《抓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AI与DeepSeek赋能农技推广》)
所学:了解到AI图像识别可秒级诊断病害、DeepSeek能整合数据生成定制化方案,颠覆“基层农技=靠经验”的认知。
工作结合:计划在照金镇苹果示范园试点“简易墒情监测”,结合气象数据给农户灌溉建议,解决过去“凭经验浇水、减产风险高”的问题;后续拟引入“AI病害初诊”,农户拍叶片照片即可初步识别,提升服务效率。
3. 实用文书撰写(《技术方案与工作简报的公式化写作》)
所学:掌握“问题+方案+成效”的公式化结构,避免文书“杂乱无章、重点不明”。
工作结合:将过去杂乱的花椒病虫害笔记整理成《照金镇花椒病虫害防治方案》,分“症状识别-防治方法-预期效果”三部分,还配田间照片,农户反馈“一看就懂,比以前好用”。
三、实地研学:对标先进,转化经验到基层(对应手册“实地研学”模块)
本次实地研学覆盖8个对象,均结合照金镇工作形成落地思路,具体如下(研学对象 +核心经验+ 照金镇工作转化思路):
乾县户户乐农机专业合作社 :提前摸需求、统一配农机、按亩收费 ,改变“被动接电话”模式,春耕前逐村摸底农户需求,统计农机空闲时段,手动协调“就近作业、集中服务”,减少农机空跑与农户等待时间。
陕西欣农兴开发有限公司:“农技+基地”,标准化种植指导 ,搭建照金镇“苹果种植示范基地”,派技术员驻点,手把手教“疏花疏果间距、分阶段施肥”,组织周边农户现场学,提升果品质量稳定性。
陕西福锦米业有限公司:全产业链运营(种植→深加工→销售) 对接宝鸡德有邻、岐山天缘等深加工企业,组织农户按企业标准分级苹果/花椒,签订“保底价收购”订单,解决“只卖原品、被压价”问题。
杨凌智慧农业产业园:数据化种植(墒情监测、AI灌溉建议),在示范园安装简易墒情设备,定期记录数据,结合天气预报给灌溉提醒(如“土壤湿度低、无雨,建议次日灌溉”),今年坐果率提升明显。
扶眉战役纪念馆 :红色初心与为民服务精神 ,收集镇里老党员农户的种植经验(如老果农嫁接技巧),在田间指导时讲“红色故事+实用技术”,拉近与农户距离,传递服务初心。
宝鸡英子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标准化种养(恒温控湿、菌种培育), 整理英子菌业技术成纸质手册,挨户发放给种菌菇农户;每月邀请技术员来镇现场指导,解决“瞎种碰运气、亩产低”问题,今年东村农户亩产提升。
宝鸡德有邻食品有限公司: 农产品深加工增值,计划在镇里建“农产品初加工试点”,指导农户做苹果清洗、分级,为企业提供合格原料,让农户分享深加工增值收益。
岐山天缘食品有限公司 :调味品加工,推动农户按天缘标准规范花椒采摘、晾晒,确保花椒品质达标,稳定对接收购订单,避免“因品质差被拒收”。
四、实践应用:落地成效与现存短板(对应手册“实践转化”模块)
1. 已落地成效
农机协调:通过“提前摸底+手动匹配”,春耕时农户等待时间缩短近一半,农机空跑减少;
示范基地:苹果优果率、坐果率均有提升,带动10余户农户跟着学标准化种植;
产销对接:与2家企业签订短期订单,涉及农户15户,亩均增收不少;
2. 现存短板
农机协调效率低:靠人工摸底、手动匹配,无备用农机,故障时易耽误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