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住建局(市地震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动态 / 工作动态

吴前进:给铜川一个绿色的未来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7-16 22:1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铜川市委书记、铜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吴前进 《 人民日报 》( 2009年6月6日 07 版)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课题。资源型城市如何避免“矿竭城衰”,如何实现经济转型、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铜川的实践值得学习

  “卖资源”不可持续   二次创业迫在眉睫

  铜川市因煤而兴,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石炭石、陶瓷粘土等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渭北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的美誉。在计划经济时期,铜川形成了以煤炭、水泥、陶瓷为主的工业结构,曾为国家贡献了5亿多吨煤炭和5000多万吨水泥,成为陕西和西北地区煤炭和建材工业基地。

  然而,长期依靠“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铜川开始面临一系列问题:资源依赖度高,经济效益低下;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267平方公里的采空区和沉陷区;环境污染严重,曾被中央媒体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城市建设欠账多,全市有4.6万户、13万群众居住在棚户区和沉陷滑塌区。上世纪90年代后,资源型产品价格下跌,全市大多数工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失业人数骤增,曾达到5.8万人,占陕西的五分之一。经济徘徊不前,社会问题凸现,城市发展举步维艰,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煤城铜川的二次创业迫在眉睫。

  转变发展方式 增强发展后劲

  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开发期、增产期、稳定期和萎缩期四个阶段,铜川目前正处于稳定期。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和相关理论研究来看,这一时期正是实施经济转型的最佳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铜川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经验,坚持二元推进,提出了“5523”发展思路,即提升壮大铝业、煤炭、水泥、陶瓷、果业五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电力电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旅游五大新兴产业,加快新区开发建设和老市区改造提高两个重点建设,破解环境污染治理、沉陷区滑塌区群众整体搬迁、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三大难题,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铜川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资源深度综合开发利用。铜川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引进和实施了华能铜川电厂、铜川铝业节能技改、浙江声威水泥等一批重大项目,传统产业的规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注重产业协作,初步形成了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煤炭就地转化发电,铝厂电力直购,使资源实现多层次转化增值,让传统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打造陕西渭北果业基地。铜川充分利用地理条件,大力发展以苹果、大樱桃为主的鲜果和以核桃、花椒等为主的干果,建成了160万亩鲜干果基地,实现了农民人均4亩果,大力发展果品仓储、运销、深加工等,增加农业产值。

  ——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增强发展后劲。随着台湾旺旺食品、建大新材料、丰禾制药、兰芝电池等非资源型产业落户铜川,五大新兴产业已经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

  立新不忘除旧病。在推进经济转型的同时,铜川下气力解决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治污染。全市关闭了40多条水泥立窑生产线和100多家小水泥、小陶瓷、小电石、小石灰等“十五小”企业,拆迁了市区20多个煤台和污染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武装”新企业新项目,大搞造林绿化……2008年全市良好天气达到333天,实现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目标。

  ——促就业。坚持通过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劳务输出4.5万人次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

  ——惠民生。2003年至今,全市较大的棚户区已全面实施改造,累计建成廉价廉租房110万平方米,1.14万户、4.5万群众喜迁新居,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5年来,铜川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始终位居全省前列,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走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一个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民安康、蒸蒸日上的新铜川已经展现出来。

  用好国家政策   实现新的跨越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转型的政策措施和试点。近期,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铜川名列9个地级市之一,可连续五年获得国家近1亿元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并享受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对铜川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铜川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完善转型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转型目标和重点,继续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建设装备制造、载能工业、水泥陶瓷、铝业四大工业园区,打造煤电、铝业、水泥、新兴产业四个百亿元产业集群,推进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向更高层次提升,建成200万亩鲜干果基地,力争五年生产总值翻一番,在推进经济转型中实现铜川发展的新跨越。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