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生态环境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3-12-28 11:02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按照《铜川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要求,我局不断健全依法行政制度,把依法治理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始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法治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双统筹、双促进,生态环境执法水平和依法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探索建立了“五个一”工作机制,畅通重大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建立环评、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等政策“工具箱”,创新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审批,简化审批办理流程和时间。今年以来,环评申报资料及时间同比减少30%、50%,为企业节省费用4.4万元,办理环评审批43个,排污许可194个,通过省排污权交易平台新注册企业3家,参加交易7次,成交金额146.81余万元。持续开展项目环评复核,111家涉气企业实现摸排全覆盖,累计发现问题57个,整改到位49个,剩余8个正在抓紧整改。我市年度执行报告连续两年按时提交率和审核率100%,稳居全省前列。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帮扶,探索“沙盒”监管新模式,坚持严格执法与监督帮扶并重,践行执法服务监管新理念,对全市221家涉气工业企业开展“一对一”拉网式排查帮扶,制作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帮扶明白卡183张,走访企业1300余家次,建立了帮扶“包抓+整改”两张动态清单,持续跟踪督办,发现并整改问题340个。全市办理免于处罚案件38起,减轻从轻处罚10起,批准延期分期案件6起,落实非现场执法+执法正面清单监管制度,将污染治理水平高、环境信用记录好、具备非现场监管条件的45家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实行差异化监管。开展“集中培训”+“送法入企”活动10余次,全市办理电子督办335条,帮助企业有效化解违法风险,持续优化了营商环境。

(三)持续推进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和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及时调整完善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开展行政许可工作。截止目前,已办理行政许可284件。

(四)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程序。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一是针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专家参与论证重大行政决策,截止目前,审核项目23个。二是规范重大执法事项的决策程序,扎实开展重大执法决策审查工作,聘请专业律师为法律顾问,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积极咨询和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律师参与重大案件审查、行政复议及出庭应诉相关工作。

(五)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按照行政执法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全面梳理现有涉企现场检查事项,采取非现场检查等方式,涉企现场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检查等问题明显减少。二是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进一步创新行政执法方式,通过“双随机”检查、在线监控、走航监测,运用说服教育、指导提醒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依托热点网格、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强化非现场监管。三是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主体管理。规范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对在编的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证进行审查、统计,确保我局行政执法人员100%持证执法。 四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健全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公开机制。五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各区县交叉检查,大力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聚焦实战,深入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建立污染源监管动态信息库13个,纳入排污单位257家,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59次,发现环境问题21个并整改到位。六是聚焦实效,利用交叉评查契机,查找存在问题,交流沟通办案技巧,不断提高案卷质量,同时邀请法律专家对所办案卷进行审查完善,组织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案卷集中评查,评查案卷17份,发现问题52个,提升了依法办案能力。七是约谈问题企业42家次,全市行政处罚立案58件,罚款361.73053万元。

(六)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一是强化能力建设。为切实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我市共投入环境应急资金230万元,新建区县级环境应急物资库10座,扩充应急物资活性炭10余吨、吸附包310包、絮凝剂10吨、吸油棉60箱、吸水膨胀袋100个、应急帐篷2个、救生衣8件、潜水泵4台、防火服12件、急救箱2套、浮子围油栏8条等防护用品,主要防范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并对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进行抽查,切实做到储备充足,随调随用。二是建立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紧盯生态环境领域“五源一设施”风险,对全市饮用水源地周边、油气管线、重点企业等315家企业进行全面排查,107个环境风险隐患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以节假日、敏感时期、汛期等重要风险隐患易发期为重点,落实值班责任,督促全局干部职工轮流值守,确保汛期环境安全。四是联合交通、交警部门在桃曲坡、柳湾、宜君西河3个饮用水源地同步开展危化品、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应急措施及安全行驶路检和宣传,严防交通事故引发的次生饮用水源地污染问题,保障水源安全。

(七)提高依法快速有效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一是编制了《铜川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手册》,指导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规范应急响应,预防和减轻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环境安全。二是开展了“铜川市油品泄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套管闸门泄漏导致井喷,原油污染河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不断提升了环境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提高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水平。三是编制完成漆水河、沮河、清河、五里镇河、雷塬河流域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并通过生态环境部环境应急管理平台完成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清单中的点位坐标和照片填报。

(八)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坚持推进信访、行政复议、诉讼等矛盾纠纷多元化预防处置化解综合机制运行。一是持续完善行政处罚案件审查机制,对全局行政处罚案件严把审查关,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应用,坚决杜绝执法“天价”乱罚款、执法“一刀切”等行政执法行为。二是切实履行行政执法司法救济,办理行政复议4件、行政诉讼2件、行政强制执行和解案件2起。三是畅通投诉渠道,积极调查处理举报问题,及时对“12369”全国环保举报平台、“12345”网上群众工作部及市长信箱等各类环境举报问题进行处理回复,做到程序规范、迅速高效,截止目前,受理268件投诉举报,已全部办结,未发生因处置不当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四是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成立服务专班,为企业定制明白卡,提供一对一帮扶,实行一站式审批等措施,下放“环评审批”权限,建立政企交流平台,全程提供环评、排污许可等手续办理咨询解答及排污许可证临期、到期提醒服务,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服务。

(九)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坚持依法治污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制定印发了《铜川市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高规格成立了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75311”调度指挥机制和日公布、周分析、月通报,开展了春季抑尘和夏治臭氧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截止目前,全市优良天数277天,同比持平;PM2.5浓度3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3%;综合指数3.98,同比改善2.9%;在168城市排名第109位,同比前进3位。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 坚持“三水”共治,全面开展水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找病灶、补短板、强措施、破难题。一是建工程固基础。全面实施重点治污工程,着力降低汛期污染强度。督促完成沮河2号排水口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成雨污分流改造58公里、黄泥水入网问题整改26个。二是聚合力强监管。强化水环境安全执法监,检查重点涉水企业污水处理设施160余次,完成石川河、北洛河2条重点河流排污口溯源整治任务;全天候河道徒步巡查,及时处置河道污染;闻汛而动,精准调度雨情20余次,有力保障了水环境指标稳定可控。截止目前,全市3个市级饮用水源、1个县级水源、1个“万人千吨”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地下水环境质量安全稳定。土壤防治成效稳固。加强污染源头防控,对15个“一住两公”地块加强监管,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无污染耕地。扎实开展土壤重点监管单位排查,动态更新确定省级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8家。深入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治理行动,累计规范转移处置固危废8.7万吨。我市被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确定为全国危险废物全域全覆盖数智化试点城市,签订了危废数智化治理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协议,并开展3项合作。督察整改有力有效。建立“四色”督办单机制,下发督办函、提醒函72期,通过完善资料、电话回访、检查调研等多种方式持续开展自查自纠,尤其是针对已经销号的整改任务和已办结的信访事项,不定期对各区县和整改责任单位开展情况调度和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严防问题反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3个,已完成整改10个,其余3个未到整改时限。省级环保督察2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7个,其余2个未到整改时限,正在加快整改。

(十)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一是严格执行《陕西省社会信用条例》,完善政务诚信承诺,组织召开了全市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启动会暨政策解读会,根据评价结果,对我市50家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增加企业环境信用透明度,引导企业自觉守法,推动区域环境质量的稳步向好。二是充分依托“六五”环境日、低碳日、节假日等时间节点,构建生态环保宣传大格局,擦亮底色,增加成色,评选确定了3家“铜川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5家“最佳生态环保社区”、10名“最美生态环境网格员”;组织开展全省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铜川站)集中观摩交流学习活动,提升了铜川生态环境系统对外形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全省环保设施开放单位4家,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9家,累计开放152场次,实地参观人员近万人,线上点击率达3万余人次,涵盖了各阶层、各行业人士,汇聚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有力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率和满意度。

二、存在问题

(一)统筹协调力度还不够。法治政府建设涉及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科室、直属单位的法治建设进展还存在不平衡现象。

(二)业务交流学习还不够。法治政府建设培训少,先进做法学习交流少,大多靠自身摸索、探索。

(三)普法宣传力度还不够。重业务工作轻普法现象还存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普法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宣传面有待拓展、宣传成效有待提升。

三、下步计划

(一)持续推进我局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按照领导干部和执法队伍建设目标,继续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普法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推进我局“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机制落地生根。

(二)强化法治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坚持面向实战、讲究实用、注重实效,推进执法人员常态化、针对性学习培训;以案卷评查为载体,查缺补漏,加强执法监督,着力提升一线执法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战本领。

(三)狠抓任务落实。坚持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环保督察整改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

2023年12月27日


网络编辑:路青
信息审核:赵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