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以来,铜川市财政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全市财政系统法治工作一盘棋的思路,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工作紧密结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着力打造财政法治品牌,财政法治建设成效斐然。先后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全省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财政系统“作风提升强素质 法律法规夯根基”大比武活动第一名等多项中省荣誉。中国财经报、省财政厅简报、西部财会、铜川日报等媒介多次报道铜川市财政局法治工作亮点。
机制引领,把稳财政法治“方向盘”。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成立铜川市财政局“八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要负责人履行“八五”普法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度,夯实普法责任,将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机制层面推动普法工作落实。二是高标准制定规划。印发《铜川市财政局“八五”普法规划(2021-2025年)》和年度法治工作要点,明确目标责任,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执法科室、单位人员全员参与,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法治工作取得实效。三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铜川市财政局党组带头弘扬学法用法“主旋律”,先后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国家法律等内容50 余篇,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多次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陕西省行政执法质量指标体系》等交流发言。四是强化领导参与财政法治建设的引领作用。铜川市财政局党组专题听取全市财政系统行政执法资格和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证等事项汇报,及时研究解决财政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对全市财政系统行政执法工作做出安排部署,让法治思想贯穿财政工作始终。同时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财政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三重一大”事项一律提交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后作出决定,促进全局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创新形式,奏响法治宣传“交响曲”。一是聚焦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宣传。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原则,落实普法责任制,以“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税法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设置宣传台,对法律法规及财政惠农补贴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和答疑,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财税法律知识。二是创建“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法治宣传新格局。先后制作《我与宪法》《民法典与我们同行》《依法履规 诚拓大道》等宣传片,通过财政官网、机关电子显示屏、公共场所宣传栏、大型广场商场电子显示屏、QQ 群、微信群等载体广泛宣传财政法律法规,营造了良好的普法氛围。印发《铜川市财政局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将涉及财税30部法律法规规章的普法任务落实到岗、到人。坚持将财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财政执法实践相结合,将普法嵌入行政执法全流程,开展行政处罚听证会、组织参加学法用法考试和省市法律法规专题培训,促进财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据统计,“八五”期间累计发放宣传宪法、民法典、财税改革、减税降费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资料6000多份,现场答疑解惑达4000人次。三是开展庭审旁听等活动。不定期组织机关科室、局属单位多次零距离直面案件审理现场参加法院和检察院以案说法活动,不断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四是开展学法用法普法财政干部业务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针对政治理论、财税法律法规、执法业务等10个方面,围绕政府采购风险管理、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财会监督风险管理、财政执法风险管理等领域组织开展财政业务和典型案例以案为鉴学法用法普法系列讲座,累计组织各类培训10期2600人次,大大提升了财政干部的法治素养和业务素养。五是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知识网络答题活动。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会行为,促进会计财务人员提高业务能力,按照省财政厅工作安排,积极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知识网络竞赛,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
依法理财,筑牢法治建设“压舱石”。一是严格落实财政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推进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公开透明开展政府采购,畅通供应商维权渠道。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二是有效保障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经费需求。严格编制预算,各执法单位执法活动、法律顾问聘用、法律援助以及司法责任配套改革等工作运转经费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建立健全财会监督工作机制。聚焦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和强化监督主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建立了财会监督与巡查巡视、审计监督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了财会监督对财政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绩效评价应用等业务的全面监督组织保障能力,完善了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工作机制,在维护财经纪律和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财政法治建设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质增效,打好行政执法“组合拳”。一是公开权责清单。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出“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着力实现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的要求,通过建立公开、动态调整、考核评估、衔接规范等配套机制和办法,及时调整公开权责清单26项,建立了依法行政的财政法治职能体系。二是规范执法资格。按照《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陕西省行政执法质量指标体系》工作要求,开展全市财政系统执法质量调查摸底,重点围绕行政执法办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等落实情况展开调研,针对存在问题要求各区县及时纠正,尤其是执法单位和人员执法资格方面的存在的问题限期进行清理。三是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在组织召开行政处罚听证会、政府采购投诉处理等行政执法过程中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事前主动公开、事中注重宣传教育、事后及时公示执法决定,对社会相对人起到普及财政法律法规的良好效果,体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财政形象。四是聘请专职律师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审核。先后对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办法、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细则、罚没收入上缴国库是否纳税、政府采购投诉处理、行政处罚听证等进行专题法律咨询审核服务,近五年法律顾问上门服务100余次,电话、微信咨询服务150余次,到律所现场咨询、研判行政执法事项60余次,从源头上杜绝发生行政执法风险。
规范管理,耕好法治审核“责任田”。充分发挥法治引领、规范和保障的作用,把规范性文件管理作为财政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是前端抓依法行政,切实把好制度政策的法律关口。严格执行《铜川市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办法》《铜川市财政局关于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的通知》,对以市财政局名义起草的规范性文件,由法规科初审后由外聘法律顾问进行合法性审核。二是中端抓依法履职,注重全流程合法性审核。将规范性文件印发流程嵌入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信息化管理进行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保证规范性文件有件必审、全量审查。先后对《铜川市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实施方案》《铜川市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等文件按照规范性文件要求进行全流程审核,并在市政府网站进行政策解读公开。三是末端抓依法纠错,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性文件清理工作的要求,在全局范围内开展规范性文件保留、修改、废止清理工作以及清理各类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法规政策,经清理,目前共保留规范性文件4件,杜绝存在有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财政政策,有力保证了统一大市场的政令统一,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法治财政,与法同行。下一步,铜川市财政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中省财政法治工作各项要求,紧密围绕全市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要求,持续在主动普法、精准普法、重点普法上出实招、求突破。聚焦主责主业,织密普法与财政工作“一张网”,持续优化财政法治营商环境,提前谋划“九五”普法规划,不断提升财政法治工作质效,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贡献更多财政法治力量。(作者: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