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为深入实施陕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努力构建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根据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人社厅《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特制定本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背景意义
社会工作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提供专业社会服务,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提供专业服务、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骨干力量。党的十七大之后,国家率先在全国民政系统开展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途径。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城乡基层组织为依托,以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为骨干,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我市紧抓全国、全省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制度建设不断推进,人才培养不断加强,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理论研究不断强化,为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基调, 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形成有序有效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提供人才和智力保证。
(二)工作原则。按照立足市情、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要求,全面提升社会工作的社会地位,为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有利平台。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积极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调动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参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根据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实际,结合试点单位的已有经验,对以困难群体、家庭和个人为主的需求领域率先进行突破。
---坚持立足基层、协调发展。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社会工作资源向城乡基层社区配置,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向城乡基层社区流动,社会工作服务向城乡基层社区延伸,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三)目标任务。建立一套完备的推进铜川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制度体系,建立一支涵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培育一批体现时代精神与铜川特点的志愿服务群体。力争在五年内, 突破社会工作人才千人目标,实现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向专业社工的基本转化,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结构逐步合理,为提高我市的社会工作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三、工作措施
(一)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人才使用。在对民政、司法、残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重点部门和单位社会工作需求进行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模式。在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针对社会福利、计生卫生、劳动保障、居家养老等领域,通过以政府购买为主、多种渠道为辅的资金保障措施,吸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就业援助、社区矫正、心理疏导、人民调解、婚姻家庭、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等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同时,加强相关部门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在老年人福利机构、残疾人福利和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婚姻家庭服务机构、青少年服务机构、社会救助服务和管理机构、社区“两委”会、社区服务站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和群众性自治组织选拔任用干部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或其他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相关考试中应给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笔试加分等优待政策,鼓励专业社工进入基层社区岗位开展工作。
(二)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整合资源,建立一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按照分类指导、有序规范的原则,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完善注册办法,建立政府购买服务体系等多种措施,培育引导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积极为新成立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包括场地设备、启动资金、注册协助、减免税收、小额补贴等创业初期亟需的资源。
(三)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纳入区县和行业人才培训规划。通过举办党政干部社会工作高级培训班、老年、残疾、儿童福利机构等从业人员专业培训、社区“两委”会成员、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培训、实务培训、职业水平考试培训等手段,探索和创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工作的形式和方法。制定培训质量评估政策和指标体系,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评价和监督。依托软硬件设施完善、师资力量充足、课程与教材体系健全、专业教育与培训经验丰富的培训机构和我市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大对我市社会工作人才的培训力度。
(四)加快推进志愿者发展。以全面推进志愿者服务记录工作为契机,积极倡导和动员广大公务员、党团员、大中学生和低龄健康老人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不断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要动员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要带头开展助老、助困、助医、助教、助残等助人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拓展服务内容。建立志愿者服务的供需信息网络,形成灵活的志愿者资源调配和服务转介系统,加强完善社区志愿者的登记、管理、培训、激励、表彰和权益保障等制度建设,规范、引导志愿者队伍发展。重点培养有从事社会工作职业意愿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优秀志愿者,通过学习、培训,取得职业水平证书,促使其转化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构建“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互动格局。
(五)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
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机制。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通过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等手段,加快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转化,对于报考职业水平考试的人员,鼓励所在单位给予适当假期,对于通过人员,应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终身学习机制,实行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制度,明确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累计时间,并以此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聘任、考核评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领导责任。各级民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积极协调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的配合和社会各方力量的广泛参与,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建设的能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争取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民政系统的福彩公益金使用范围,逐步增加福彩公益金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数量。建立并完善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各类企业、个人捐赠和慈善基金会赞助为辅的资金支持社会工作发展机制。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采取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社会服务,形成政府购买、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公共服务新机制。
(三)加大社会工作宣传力度。依靠网络、电视、广播、报纸、
专题刊物等媒体手段,加大对社会工作模范典型、先进事例的宣传力度,增进群众对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和作用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工作论坛、社会工作文化节等形式为载体,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之间的经验成果交流,增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同社会各界特别是有需求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我市全面推进社会工作事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铜川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