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科技局(市外专局)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动态 / 工作动态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市”报道:
铜川: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新城建设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23 07:39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市”报道:

铜川: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新城建设

按照中、省、市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市科技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共铜川市委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市的决定》,紧扣“一示范四高地”奋斗目标,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人才支撑和平台支撑,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协同推进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着力打造科创转化高地,为助推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

聚焦搭建创新平台,加速区域创新布局。一是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成立了铜川光电子产业联盟和新型建材产业联盟,积极开展产业技术成果交流和资源共享活动,推动产业链产学研合作,强化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和成果推广。二是加快科技平台建设,铜川海越新能源材料研究院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铜川市耀州区大数据产业园获批“秦创原总窗口首批地市协同创新基地”,陕西省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创新中心列入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筹建名单,陕西省激光技术装备创新中心成功获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三是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铜川市麟字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晋档升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了我市国家级双创孵化载体“零突破”。秦创原铜川飞地孵化器成功入驻科技企业14家。研究制定了《秦创原铜川光电子产业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方案》,加速铜川光电子产业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支持我市光电子产业快速发展。

聚焦创新主体培育,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一是贯彻落实《铜川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今年以来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7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4家(含正在公示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28家(含正在公示企业),新增瞪羚企业4家,全市科技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二是支持企业走出铜川、强化推介、创新创业。我市企业获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初创组、成长组一等奖,新材料初创组二等奖,成长组优秀奖;获第三届陕西“丝路创星”创业创新大赛企业创新组二等奖。三是释放秦创原政策红利,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资金额3.02亿元,启动对2022年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奖补。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成果“三项改革”。一是制定《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探索形成“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五个一”工作模式,全面推进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二是筛选与能源资源、先进制造、特色新兴三大产业集群契合度高的全省25所“三项改革”试点高校院所,建立市级领导包抓对接机制和全市“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承接23项“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个已落地转化,16个正在加快推进。宇腾(铜川)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的氮化镓外延片实现了国产替代,得到“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创新发展难题。一是加快实施陕西省厅市联动重点项目(铜川光电子产业),链上企业新增产值21141万元,新增销售19261万元,新增出口创汇292.55万元,新增利润4830万元,新增税收497万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330万元,引进社会资本投资7000万元。实现磷化铟多晶材料的国产替代,突破了硅基氮化镓应用于射频器件的工艺瓶颈及国外硅基光电子材料外延技术的国际垄断和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硅基IV族外延晶圆面向规模化集成、高质量稳定外延技术的空白;突破现有温室气体检测设备的精度限制,采用高灵敏度光电子器件,实现先进碳监测设备国产化替代,填补国内空白。二是向省科技厅推荐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和可能替代解决方案5项,铭帝集团年产10万吨建筑铝合金型材扩建项目成功“揭榜”超长特种铝型材制造和表面处理技术,获得省级420万元资金支持。三是实施2023年中小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奖补项目,11家企业获省级奖补资金145万元,较上年增长43.7%,撬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4亿元。3家建材企业在“陕西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项目中揽奖15项,占总奖项的34.2%,较上年增加9项。

聚焦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创新活力。聚焦“两链”融合,建设多方位科技人才服务队伍。一是秦创原“三支”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科技经纪人梯队层次逐步显现,培育技术经理人103人,认定技术转移转化专业技术工程师2人,2名科技经纪人分别入驻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秦创原创促中心工作站。支持“新双创”队伍多元化,科技创业导师队伍达110人,引进“交大煤矸石大宗量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创新团队入驻铜川高新区;全市5支研发团队入选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大力开发科研助理岗,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75人,进一步提升了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比例。企业引用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全市秦创原人才项目、外国专家项目、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项目分别立项1项。二是印发《2023年度铜川市重点产业链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发布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252个,高技能人才需求527个。赴12所省内外国家“双一流”高校开展“叩门求才”活动,带领33家企业负责人到高校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4场,开展学子进企业产学研活动11期。三是推荐45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省科技厅“三区”科技人才备案,组建9支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段海洲 通讯员 任正华)


网络编辑:李雯
信息审核: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