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台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构建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为目标,始终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核心导向,统筹推进“优教印台”区域教育中心建设,聚焦党建领航、教育保障、改革创新、队伍建设、教育质量“五个坚持”,全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位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教育动能。
党建领航定向,把牢教育发展“方向盘”
将“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作为教育系统党建核心,充分发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能研究教育工作,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调研教育、上思政课、联系学校等制度,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区人大、区政协多次专题视察调研教育重点工作,区级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统筹施策助力发展,凝聚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学校对标补短的浓厚工作合力。以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抓手,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化教育领域专项整治,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师风学风,培树党建典型,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保障强基固本,夯实教育发展“硬支撑”
在教育投入上,严格落实政府主体责任,确保“两个只增不减”“三个增长”落实到位,列支“两个创建”专项资金,全面升级教学装备、提升部室建设,多渠道争取中央和省市补助、教育专项债券等资金1.98亿元,推进方泉小学改扩建、频阳小学运动场改建、市五中南校区搬迁等项目80余个,改扩建面积3.5万㎡、维修校舍7.2万㎡、运动场1.2万㎡、功能部室240余间,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5.78、6.03㎡,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9.5、11㎡,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5.14、3.69间,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改革攻坚破局,打通优质共享“快车道”
以“两项创建”为核心抓手,推动教育优质资源扩优提质,成立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为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委编办以及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建立区级领导、行业部门和教育系统三个“责任清单”。在资源优化与达标创建上,统筹35个职能部门整改“两项创建”问题142个,2024年“两项创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深化“名校+”改革,市五中引入西安高新一中“云课堂”,推行“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模式,促进师资交流与资源共享,出台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优化资源配置,结合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通过改扩建、布局调整等措施,撤销乡镇闲置教学点,完成17所学校布局调整,整合初中师资形成竞争优势,改善扩充城区小学学位1350个,推动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教师培优聚力,打造育人队伍“主力军”
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狠抓师德师风、骨干体系建设和工资待遇保障工作,不断催生教育发展动能。近年来3名教师获评省级思政课教学能手、7名教师获评市级师德标兵、6名教师被评为区级“拔尖人才”,保障教师权益,落实工资动态调整与“减负”15条,近三年,累计发放绩效改革、山区补贴等资金5280.22万元,全区教师年均工资高于公务员年均工资12195元,先后招聘教师123名,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3名,培养全国名师和省级骨干校园长、特级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各1人,2024年新获批省级优秀校长工作室1家、教学能手工作站2家,“三级三类”骨干教师达到254人。全区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76、7.31,每百名学生拥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45、2.02,全区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人才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质量提升赋能,激活五育融合“新动能”
印台区构建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推进机制,举办“习语典读话成长”、师生书画展等活动,积极开展校园足球、合唱等比赛,组建学生兴趣小组300余个,先后获评省、市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3个,创建市级德育示范校3所,省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1个。在五育融合上,深入挖掘各类教育资源,探索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有效衔接的长效育人机制,结合印台现代农业、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资源,开辟“第三课堂”阵地,培育省、市级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地5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个,开辟校内外劳动基地8个,先后组织师生外出研学4000余人次,学生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升。深化课程改革,推行局长“敲门听课”、教研员“蹲点听课”、校长“跟踪听课”制度,每学期邀请市级以上名师示范教学,形成区级教学资源库,不断提升教学质量,2024年获评“铜川市教育工作先进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