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王益区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短板,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一是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筑牢立德树人根基。实施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行动,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贯穿教书育人、教育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构建教师发展良好生态。加强教师思政工作,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选优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加强骨干教师“双培养”。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能力提升工程,坚持师德师风第一评价标准,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通过师德报告会、教师宣誓、师德师风建设月等全面提升教师师德师风水平。
二是聚焦素质能力提升,夯实教书育人根本。进一步完善“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持续推进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推荐培养和管理工作,发挥骨干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做好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推进教师在校际间均衡配置。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利用好国家、省、市、区、校五级教师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三是深化教师管理改革,激发队伍活力动力。严格教师资格标准和准入要求,结合学校规模、学段特征优化各级各类学校师生配比,建立教师编制随生源变化定期动态调整机制,统筹推进各学段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配备校际之间基本平衡。深化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校(园)长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深化职薪绩效改革和评价改革,完善教师激励、约束和退出机制。完善教育人才优待措施,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四是强化地位待遇保障,深化数字素养赋能。提升教师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增长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强化高中、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落实好教师课后服务合理待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完善中小学绩效工资分配机制。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全面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落实社会公共服务教师优先政策,加大优秀教师选树和宣传力度,做好教师体检、荣休等工作,持续提高教师政治地位、职业地位、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