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本站支持IPv6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动态 / 工作动态

营商环境突破年专刊11-我市创新探索“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 “五个一”工作模式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市粮食物资储备局) 发布时间:2023-05-10 09:02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承接“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实干争先全省“三个年”活动部署的重要路径,探索“五个一”工作模式,主动出击、多措并举、精准承接,成为全省首个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得到省领导的批示肯定。

建立一个包抓对接机制。先后与西安交大等9所试点高校在技术需求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共建和人才团队引育等领域合作,与6所高校院所签订“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协议,确定在校设立飞地(铜川)科创中心,在铜共建飞地转化孵化产业基地或成果转化分中心。今年3月,铜川市筛选与六大重点产业契合度高的25所“三项改革”试点高校院所,率先建立市级领导包抓对接机制,实行“一校一专班”和“一校一策”,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实现高校院所科技资源供给和铜川产业发展需求高效对接、精准匹配,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快速在铜落地转化。

设立一支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将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变更为“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总规模2亿元,目前已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累计投资金额3000万元,有力推动了项目落地建设和产业化步伐。与中国银行陕西分行签订协议,通过科贷通、工企贷、企链通三大系列17款子产品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缺钱转”“转得慢”等问题。

建立一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建立“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对入库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对落地转化工作进度定期通报,推动已落地转化和具备落地转化条件的科技成果落得下、留得住、发展得好。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研发平台8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5家,认证知识产权贯标企业53家;梳理出40项成熟科技成果,其中承接的12项科技成果已落地转化,24项已具备落地转化条件。

出台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先后出台《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实施意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办法》《“吾铜引凤”人才专项行动方案》《打好主动仗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若干措施》《技术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等10余类政策,重点在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育用留、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体现“真金白银”的支持,进一步激发科研团队和全市各产业园区双向对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育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人才队伍。依托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持续加大科技人才培育引进,不断加快科技人才向产业集聚。申报实施省级秦创原人才项目24项,争取省级人才经费1250万元。目前全市已建立市级院士工作站6个、市级专家工作站15个、省级引智基地2个,培育引进各类人才369人、科技创业导师102人、科技经纪人10名;入选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7支、陕西省科技创新人才6人。同时,加强与省内外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机构的合作,探索“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新机制新模式。


网络编辑:姚远
信息审核:刘涛